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13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包括上导电引出主体和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侧边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设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位置处,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上导电引出主体上设有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和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共同组成电容器的同极性导电引出端子。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电容器芯子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性能效率,更好保证电容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避免导致系统故障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在汽车等功率电容器具有多电极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容器结构中通常包括壳体、导电片和填充材料,电容器芯子设于壳体内腔中,电极导电引出端的端脚与电容器芯子端面的喷金属层相焊接电连,壳体内腔、电容器芯子和电极导电引出端的端脚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填充料;上述结构电容器通常存在着:由于大容量电容器内芯或多个电容器内芯在同一个封装壳内同时工作,而电容器工作时本身容易产生热量,而现有大容量电容器封装通常仅是在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具有一定的传热散热效果,对于电容器工作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依然只能是通过电容器封装壳来进行散热,而电容器内芯子本身由于在封装时候,考虑到需要对电容器内芯固定及绝缘性能要求会采用在电容器内芯子与封装散热壳之间使用绝缘填充料的封装固定方案结构,而这也就因此决定了电容器芯子本身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中间封装填充料的传热才能将工作热量传递到散热封装外壳结构上进行散热,也由此导致存在电容器芯子工作温度热量传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而电容器的工作性能效率很大程度上也与其本身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好坏有着很大直接的正向关联性,散热效果越好,工作性能效率越好,反之也则越差,也不利于有效保证电容器产品的使用寿命;现有电容器电极导电引出端不能更好的保证电容器处于更佳的工作散热效率状态下,不能更好保证工作性能效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较低,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系统故障等问题出现。另外将电极导电引出端的端脚与电容器芯子两侧喷金层焊接时,难以保证两端导电端子的上端水平高度相互平行,给芯子固定带来困难;而这种情况特别是对于同时具有多电极导电引出端引出的大容量电容器来说,多个电极导电引出端的上端高度水平及各电极导电引出端的整齐排列安装定位控制就显得更加难以控制,更别谈是进行有效控制定位精准度了,这使得同时具有多电极导电引出端引出的大容量电容器存在着各电极导电引出端的封装生产定位控制质量难度增加,导致产品质量较低,产品合格率较低,成本高等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电容器电极导电引出端不能更好的保证电容器处于更佳的工作散热效率状态下,不能更好保证工作性能效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较低,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系统故障等问题出现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电容器芯子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性能效率,更好保证电容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避免导致系统故障出现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包括上导电引出主体和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侧边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设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位置处,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上导电引出主体上设有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和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共同组成电容器的同极性导电引出端子。将多个电容器内芯的导电电极直接电连接到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而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的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可以更好的使得电容器内芯即便是在环氧封装填充料的封装固定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散热隧道本身的导电材质结构直接将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传递到环氧封装料之外的上导电引出主体上,并通过上导电引出主体的上表面及隧道侧连接外壁面与外围空气流通散热,而上导电引出主体的下表面和隧道内侧表面与散热隧道内的内流通空气进行流通散热,而不是只能通过中间填充料的环氧封装填充料传热到电容器封装壳后再进行通过封装壳散热,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电容器芯子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性能效率,更好保证电容器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避免导致系统故障出现。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导电引出主体长边方向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长边方向相连接。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对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导电引出主体短边截断面形状为倒U字型体截断面结构,倒U字型体截断门面结构的两立边底端向外翻折延伸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连接,倒U字型体结构的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的散热通风可靠有效性,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对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隧道的通风高度尺寸为8~20mm。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的散热通风可靠有效性,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对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在短边方向截断面为具有向下翻折成L字形的截断面结构,在L字形结构的上边体侧边延伸设有多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从上边体侧边向上向外翻折成L字形状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之间具有相同的垂直距离高度尺寸。提高了多个电极导电引出端的上端高度水平及各电极导电引出端的整齐排列安装定位控制简单便捷可靠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侧边上延伸设有2~7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且数量为2~7个中奇位数数量,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上设有导电连接通孔或连接螺纹孔。提高电容器内芯导电引出使用灵活便捷可靠有效性,提高多个电极导电引出端的上端高度水平及各电极导电引出端的整齐排列安装定位控制简单便捷可靠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导电引出主体在长边方向端头延伸向外向下翻折连接有向下台阶状态翻折的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设有导电连接通孔或连接螺纹孔。提高电容器内芯导电引出使用灵活便捷可靠有效性,提高多个电极导电引出端的上端高度水平及各电极导电引出端的整齐排列安装定位控制简单便捷可靠有效性。作为优选,所述的L字形结构在竖向立边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分布的过线通孔。提高电容器内芯电极引出连接分布统一整齐有效性与传热分布均匀有效性,提高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过线通孔的孔位数量为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和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总合数量的两倍数量。提高电容器内芯两端电极引出连接分布统一整齐有效性与传热分布均匀有效性,提高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隧道的隧道上端通风散热宽度尺寸为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宽度尺寸的50~70%。在保证电容器整体电极引出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的散热通风可靠有效性,提高上导电引出主体对电容器内芯工作热量的散热传递效率,提高电容器工作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多个电容器内芯的导电电极直接电连接到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而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包括上导电引出主体和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侧边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设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位置处,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上导电引出主体上设有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和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共同组成电容器的同极性导电引出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包括上导电引出主体和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侧边上延伸设有多个间隔并行排列的侧边导电引出端子,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设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位置处,上导电引出主体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间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上导电引出主体上设有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多个侧边导电引出端子和端头电极导电引出端子共同组成电容器的同极性导电引出端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电引出主体长边方向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长边方向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电引出主体短边截断面形状为倒U字型体截断面结构,倒U字型体截断门面结构的两立边底端向外翻折延伸与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连接,倒U字型体结构的上导电引出主体连接在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上表面上方形成具有提高空气流通散热的散热隧道。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隧道的通风高度尺寸为8~20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多电极导电引出端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导电引出端排主体在短边方向截断面为具有向下翻折成L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正陈学燕邵智金范丽娜贾德星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