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775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采用导电母排、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充电上电极共同构成对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两端面及侧面的三面包覆复合母排结构;导电母排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电母排共同连接形成具有U字形状截断面的导电母排结构,第一和第二导电母排分别覆盖于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的芯组电极两端头外侧处,第三导电母排连接于第一和第二导电母排之间,第三导电母排上设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多个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设充电上电极和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更大发挥提高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电流承载能力,提高散热性能,降低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速度,提高电容器载流能力。容器载流能力。容器载流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新能源车控制器用直流薄膜电容器中的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通常可以被应用于很多产品及使用场景上, 包括滤波、储能、电源控制等电路或电气功能作用上的应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车用控制器也不断跟随发展;现有应用于新能源车用控制器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由于其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结构简单,导致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所能承载电流能力较差,最终导致电容器散热性能较差,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较快较高,不能有效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导致电容器内部与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从而影响降低了新能源车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使用于直流薄膜电容器中的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结构简单,导致电容器芯组电极导电端子排所能承载电流能力较差,最终导致电容器散热性能较差,电容器工作过程温升较快较高,不能有效发挥电容器载流能力,导致电容器内部与控制器等产品内部温度过高现象,从而影响降低了新能源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导电母排、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充电上电极共同构成对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两端面及侧面的三面包覆复合母排结构,所述导电母排包括第一导电母排、第二导电母排和第三导电母排,其中第一导电母排和第二导电母排分别覆盖设置于直流薄膜电容器内芯组的芯组电极两端头外侧处,第二导电母排采用具有多个镂空窗口的镂空结构,第三导电母排连接于第一导电母排和第二导电母排之间位置处,第三导电母排上设有上电极引出端子排和多个供芯组下电极端子引出的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设有充电上电极和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充电上电极根部连接设于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并延伸翻折至设于第一导电母排外侧处;第一导电母排、第二导电母排和第三导电母排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具有U字形状截断面的导电母排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母排上分布设有与多个芯极焊接连接的焊接限位座。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上电极引出电极端子根部分布对应设于各下电极端子引出窗口的同侧窗口外侧处。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薄膜电容器用芯组电极上电极导电母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上电极设于上电极引出端子排上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剑瑞金子正周俊李杰鲍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