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27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层叠部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并且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第一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和第二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均为20μm或更小。本公开的电容器组件能够防止出现裂纹。件能够防止出现裂纹。件能够防止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组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7月6日、申请号为202021304769.X的技术专利申请“电容器组件”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容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3]在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组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具有小尺寸、高容量和易于安装的优点。
[0004]近来,陶瓷电子组件(具体是多层电容器)已经开始提供非常高的容量。为了确保这样的容量,通常减小有效边缘、盖和电极端子的厚度。然而,如上所述的结构变化降低了耐湿可靠性。
[0005]另外,多层陶瓷电容器在变薄时已减小了容量。在这方面,通过增加电容器的宽度和长度来保持容量。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具有相对于其长度而减小的厚度。因此,当施加诸如热负载的外部应力时,在主体中更可能出现裂纹。
[0006]特别是在竖直安装的电容器的情况下,拉伸应力集中在设置在外电极的末端处的陶瓷部上,从而在电容器的盖或边缘部中更常见产生裂纹。
[0007]因此,为了纤薄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商业应用,存在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施加到纤薄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应力并且防止出现裂纹以改善结构可靠性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结构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出现裂纹的电容器组件。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善机械强度来改善耐湿可靠性的电容器组件。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层叠部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并且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均为20μm或更小。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均为0.4μm或更小。
[0011]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中的所述金属图案的平均宽度为5μm
或更小。
[0012]所述金属图案的拉伸强度是所述介电层的拉伸强度的1.1倍。
[0013]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还包括陶瓷图案。
[0014]所述陶瓷图案设置在陶瓷片上。
[0015]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包括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
[0016]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对准的趋势线。
[0017]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交叉的趋势线。
[0018]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对准的趋势线,并且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中的一个层中的金属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两层或更多层中的另一层中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隙重叠。
[00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层叠部包括电容形成部以及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在所述电容形成部中,通过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而形成电容,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中的最上面的内电极的上方和最下面的内电极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包括多个金属图案,其中,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每个的厚度为25μm 或更小。
[0020]所述金属图案的拉伸强度是所述介电层的拉伸强度的1.1倍。
[0021]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
[0022]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均为0.4μm或更小。
[0023]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所述多个金属图案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中以彼此间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电隔离,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均为20μm或更小。
[0024]所述多个金属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0025]所述多个金属图案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0026]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包括设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两层或更多层中的金属图案,并且所述两层或更多层中的每层中的金属图案设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所述平面中彼此间隔开。
[0027]在所述两层或更多层中的一个层中的所述金属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在所述两层或更多层中的另一层中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重叠。
[0028]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包括: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并且分别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
[0029]所述金属图案的拉伸强度是所述介电层的拉伸强度的1.1倍。
[003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容器组件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层叠部包括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最上面的内电极的上方和最下面的内电极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所述多个金属图案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中以彼此间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电隔离,其中,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每个的厚度为25μm或更小。
[0031]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相对表面上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并且所述多个金属图案沿所述第三方向彼此间隔开。
[0032]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并且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平均宽度均为20μm或更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均为0.4μm或更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中的所述金属图案的平均宽度为5μm或更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图案的拉伸强度是所述介电层的拉伸强度的1.1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还包括陶瓷图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图案设置在陶瓷片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每者包括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对准的趋势线。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交叉的趋势线。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具有彼此对准的趋势线,并且所述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中的一个层中的金属图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两层或更多层中的另一层中的金属图案之间的间隙重叠。11.一种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层叠部包括电容形成部以及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在所述电容形成部中,通过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而形成电容,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容形成部中的最上面的内电极的上方和最下面的内电极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包括多个金属图案,其中,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每个的厚度为25μm或更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图案的拉伸强度是所述介电层的拉伸强度的1.1倍。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部和所述第二覆盖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层或更多层金属图案。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的平均厚度均为0.4μm或更小。15.一种电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部,在所述层叠部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相应的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以及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设置在所述层叠部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相对侧中的相应侧上,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金属图案,所述多个金属图案设置在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种晧朴龙申旴澈洪奇杓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