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86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涉及桥梁形变监测设备领域,其包括形变监测接收机及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呈上开口设置的固定柱及滑移柱,形变监测接收机固定于滑移柱上端,滑移柱插置于固定柱内竖向滑动,固定柱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柱内腔的丝杠及与滑移柱固定连接的驱动块,滑移柱下端同轴开设有容纳槽,驱动块固定于滑移柱下端面,丝杠与固定柱同轴设置且其穿过驱动块插入容纳槽内,丝杠与驱动块螺纹连接,固定柱外壁下端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孔。利用固定柱、滑移柱及驱动机构使形变监测接收机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此时在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检修时不再需要进行爬高,使检修的过程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过公路桥事业的不断发展,桥梁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许多的桥梁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桥梁同时保证桥梁可安全的使用,需要对桥梁在使用时的形变程度进行检测。中国专利CN107990821A公开的一种桥梁形变监测方法、存储介质及桥梁形变监测接收机,其利用安装于桥上的形变监测接收机对桥梁的形变量进行监测,之后传输至桥梁性变监测系统进行处理。形变监测接收机在安装于桥梁上时为了使监测的过程不易受到影响,通常是安装于一根支撑柱上的,此时在维修时需要工作人员爬高进行检修,从而导致检修的过程较为麻烦。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在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检修时,可使形变监测接收机向下移动,此时不再需要爬高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检修,使检修的过程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包括形变监测接收机及用于支撑形检测接收机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桥梁上端且呈上开口设置的固定柱及滑移连接于固定柱且横向截面呈多边形的滑移柱,所述形变监测接收机固定于滑移柱上端,所述滑移柱插置于固定柱内竖向滑动,所述固定柱内腔设置有驱动滑移柱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柱内腔的丝杠及与滑移柱固定连接的驱动块,所述滑移柱下端同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驱动块固定于滑移柱下端面,所述丝杠与固定柱同轴设置且其穿过驱动块插入容纳槽内,所述丝杠与驱动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外壁下端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孔从而使丝杠进行转动,带动滑移柱沿固定柱的轴线上下滑动,此时在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维修时不再需要进行爬高,只需将滑移柱向下移动就可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维修,从而使维修的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连接有带动丝杠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同轴套接于丝杠下端的第一伞齿轮、与固定柱转动连接的第二伞齿轮及驱动第二伞齿轮转动的驱动杆,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杆穿过第二伞齿轮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二伞齿轮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延伸至固定柱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丝杠时通过转动驱动杆从而带动丝杠转动,此时在转动丝杠时不再需要受到连接孔的影响,从而使丝杠的转动过程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远离固定柱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转动杆施力从而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在转动驱动杆时有了可直接施力的位置,从而使驱动杆的转动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的纵向截面呈多边形,所述驱动杆沿第二伞齿轮的轴线滑动,所述固定柱侧壁开设有与连接孔内腔连通的放置槽,所述转动杆卡接于放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检修时,将驱动杆朝向固定柱内推动使转动杆卡接于放置槽内,此时驱动杆的转动受到转动杆的限制不易发生转动,从而使检测的过程不易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与转动杆侧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垫对转动杆施加压力,增加弹性垫与转动杆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杆在不使用时不易从放置槽内掉落,从而使驱动机构在使用时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带,所述拉伸带突出于放置槽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转动杆从放置槽内取出时,直接通过拉伸带对转动杆施加远离固定柱的拉力,从而使转动杆更易从放置槽内取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柱外壁同轴固定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壁与滑移柱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防护套套接于固定柱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套使雨水不易从滑移柱及固定柱之间的间隙流入固定柱内腔,从而使转动机构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使转动机构的使用不易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套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外壁同轴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孔内壁卡接于定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套将驱动杆及连接孔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使雨水不易从驱动杆及连接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固定柱内腔,从而使转动机构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增加转动机构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固定柱、滑移柱及驱动机构使形变监测接收机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此时在对形变监测接收机进行检修时不再需要进行爬高,使检修的过程更加方便;2、通过设置防护套使雨水不易通过滑移柱与固定柱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固定柱内腔,从而使驱动机构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增加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中,1、形变监测接收机;2、支撑机构;21、固定柱;211、连接孔;212、放置槽;213、定位环;22、滑移柱;221、容纳槽;23、弹性垫;24、拉伸带;25、防护套;3、驱动机构;31、丝杠;32、驱动块;4、转动机构;41、第一伞齿轮;42、第二伞齿轮;43、驱动杆;44、转动杆;45、密封套;45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包括形变监测接收机1及用于支撑形变监测接收机1的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使用地脚螺栓固定于桥面上的固定柱21及滑移连接于固定柱21的滑移柱22,固定柱21及滑移柱22的轴向长度相等。滑移柱22的横向截面呈正八边形,固定柱21呈上开口结构,滑移柱22插置于固定柱21内竖向滑动,且滑移柱22的侧壁与固定柱21的内壁贴合,形变监测接收机1使用螺栓固定于滑移柱22上端。如图2所示,固定柱21内腔设置有驱动滑移柱22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柱21内腔的丝杠31及与滑移柱22固定连接的驱动块32。丝杠31的轴线与固定柱21的轴线重合,其下端与固定柱21转动连接。滑移柱22下端同轴开设有容纳槽221,驱动块32使用螺栓固定于滑移柱22下端面,丝杠31上端穿过驱动块32插入容纳槽221内,且丝杠31与驱动块32螺纹连接。固定柱21外壁下端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孔211,通过连接孔211从而使丝杠31进行转动,带动滑移柱22沿固定柱21的轴线上下滑动,此时在对形变监测接收机1进行维修时不再需要进行爬高,只需将滑移柱22向下移动就可对形变监测接收机1进行维修,从而使维修的过程更加方便。如图3所示,由于在丝杠31时还需要人工将工具伸入固定柱21内对丝杠31进行驱动,由于连接孔211较小,此时转动丝杠31的过程较为麻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监测接收机(1)及用于支撑形检测接收机的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于桥梁上端且呈上开口设置的固定柱(21)及滑移连接于固定柱(21)且横向截面呈多边形的滑移柱(22),所述形变监测接收机(1)固定于滑移柱(22)上端,所述滑移柱(22)插置于固定柱(21)内竖向滑动,所述固定柱(21)内腔设置有驱动滑移柱(22)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柱(21)内腔的丝杠(31)及与滑移柱(22)固定连接的驱动块(32),所述滑移柱(22)下端同轴开设有容纳槽(221),所述驱动块(32)固定于滑移柱(22)下端面,所述丝杠(31)与固定柱(21)同轴设置且其穿过驱动块(32)插入容纳槽(221)内,所述丝杠(31)与驱动块(32)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21)外壁下端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孔(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形变监测接收机(1)及用于支撑形检测接收机的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于桥梁上端且呈上开口设置的固定柱(21)及滑移连接于固定柱(21)且横向截面呈多边形的滑移柱(22),所述形变监测接收机(1)固定于滑移柱(22)上端,所述滑移柱(22)插置于固定柱(21)内竖向滑动,所述固定柱(21)内腔设置有驱动滑移柱(22)竖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柱(21)内腔的丝杠(31)及与滑移柱(22)固定连接的驱动块(32),所述滑移柱(22)下端同轴开设有容纳槽(221),所述驱动块(32)固定于滑移柱(22)下端面,所述丝杠(31)与固定柱(21)同轴设置且其穿过驱动块(32)插入容纳槽(221)内,所述丝杠(31)与驱动块(32)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柱(21)外壁下端贯穿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连接孔(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桥梁形变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1)连接有带动丝杠(31)转动的转动机构(4),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同轴套接于丝杠(31)下端的第一伞齿轮(41)、与固定柱(21)转动连接的第二伞齿轮(42)及驱动第二伞齿轮(42)转动的驱动杆(43),所述第一伞齿轮(41)与第二伞齿轮(42)啮合,所述驱动杆(43)穿过第二伞齿轮(42)且两者同轴连接,所述驱动杆(43)远离第二伞齿轮(42)的一端穿过连接孔(211)延伸至固定柱(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木平侯茜茜谭丰哲李敬戴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