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83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包括焙烧室、燃烧室和均匀焙烧机构,所述焙烧室的表面与燃烧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焙烧室和燃烧室相通,所述焙烧室的表面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的一端铰接有挡板,所述燃烧室的内部设置有炉篦,所述燃烧室的底部铰接有排渣板,涉及保温板加工领域。该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根据对凹凸棒粉加工保温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大研究分析,设置出可以提高焙烧量,且同一保温板正面两面被烧均匀,不同保温板焙烧条件相同,焙烧时间相同,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焙烧装置难以对凹凸棒粉加工成的保温板进行均匀的焙烧,保温板残次品较多,耗费资源较大,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温板加工
,具体为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
技术介绍
凹凸棒加工保温板的时候需要进行焙烧过程,一般情况下凹凸棒粉在经过复杂的填料搅拌后,经过成型模具加工成板状,然后经过自然晾晒,水分含量少于12%时候开始对成型的保温板进行焙烧,目前焙烧凹凸棒粉加工成的保温板,由于其具含有较多的水分,焙烧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调整,容易导致保温板破裂,且在焙烧过程中由于位置较为固定,许多的保温板不能均匀的焙烧,常出现保温板部分没有烧熟,而部分已经焙烧过度,进而导致残次品率较高,为了方便控制熟料,避免凹凸棒粉资源的浪费,每次焙烧保温板的数量都较少,造成加工效率的降低,且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一般的焙烧装置难以对凹凸棒粉加工成的保温板进行均匀的焙烧,保温板残次品较多,耗费资源较大,加工的效率较低,所以需要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解决了一般的焙烧装置难以对凹凸棒粉加工成的保温板进行均匀的焙烧,保温板残次品较多,耗费资源较大,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包括焙烧室、燃烧室和均匀焙烧机构,所述焙烧室的表面与燃烧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焙烧室和燃烧室相通,所述焙烧室的表面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的一端铰接有挡板,所述燃烧室的内部设置有炉篦,所述燃烧室的底部铰接有排渣板,所述排渣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锁,所述排渣板的表面通过第一扣锁与燃烧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的表面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均匀焙烧机构设置在焙烧室上。优选的,所述均匀焙烧机构包括电机、若干传动转轴、两条传输链和焙烧支撑框,所述焙烧室左右两个圆形侧面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传动转轴,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燃烧室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与一个传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转轴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输链。优选的,所述传输链的表面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重心支撑框,所述重心支撑框的表面呈菱形状,所述重心支撑框的四个角均固定连接有相同长度的连接钢丝,四个所述连接钢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配重球,所述配重球与中心支撑框的重心位于同一条线上。优选的,所述焙烧支撑框设置在重心支撑框上,所述焙烧支撑框的表面呈四边形状,所述焙烧支撑框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焙烧区,每一个所述焙烧区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倾斜支撑杆,所述倾斜支撑杆的表面和重心支撑框的表面均镶嵌有活动钢珠,所述重心支撑框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倾斜支撑杆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卡接。优选的,所述焙烧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炉桶,所述炉桶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炉孔,所述炉孔的内壁设置有滤网。优选的,所述焙烧室的表面铰接有封门,所述封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扣锁,所述封门的表面通过第二扣锁与焙烧室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焙烧室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烟囱。(三)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均匀焙烧机构,利用重心垂直向下的原理,设置特殊的焙烧装置,将保温板放置在可以旋转匀速运动且重心不便的支撑装置上进行焙烧,使得同一燃烧室内部的保温板可以得到充分的且均匀的焙烧,且同一保温板正反两面均匀焙烧,同批次保温板焙烧时间相同,且同批次焙烧数量明显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残次品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倾斜支撑杆和中心支撑框,一方面倾斜支撑杆和重心支撑框相互配合可以起到交叉支撑保温板的效果,另一方面倾斜支撑杆和重心支撑框上的活动钢珠与保温板接触面积小,不会对保温板的焙烧造成太大的影响,且倾斜支撑杆和重心支撑框之间连接牢固且可以拆卸,方便使用及更换。(3)本技术根据对凹凸棒粉加工保温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大研究分析,设置出可以提高焙烧量,且同一保温板正面两面被烧均匀,不同保温板焙烧条件相同,焙烧时间相同,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焙烧装置难以对凹凸棒粉加工成的保温板进行均匀的焙烧,保温板残次品较多,耗费资源较大,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燃烧室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焙烧支撑框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重心支撑框结构俯视图。其中,1焙烧室、2燃烧室、3均匀焙烧机构、31电机、32传动转轴、33传输链、34焙烧支撑框、35主动轴、36支撑轴、37重心支撑框、38连接钢丝、39配重球、310焙烧区、311倾斜支撑杆、312活动钢珠、313卡槽、4加料口、5挡板、6炉篦、7排渣板、8第一扣锁、9通风口、10炉桶、11炉孔、12滤网、13封门、14第二扣锁、15烟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包括焙烧室1、燃烧室2和均匀焙烧机构3,焙烧室1的表面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焙烧室1和燃烧室2相通,焙烧室1的表面设置有加料口4,加料口4的一端铰接有挡板5,燃烧室2的内部设置有炉篦6,燃烧室2的底部铰接有排渣板7,排渣板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锁8,排渣板7的表面通过第一扣锁8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燃烧室2的表面设置有通风口9,均匀焙烧机构3设置在焙烧室1上。均匀焙烧机构3包括电机31、若干传动转轴32、两条传输链33和焙烧支撑框34,焙烧室1左右两个圆形侧面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传动转轴32,电机31固定安装在燃烧室2上,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35,主动轴35的一端与一个传动转轴32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转轴32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输链33,传输链33的表面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36,支撑轴3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重心支撑框37,重心支撑框37的表面呈菱形状,重心支撑框37的四个角均固定连接有相同长度的连接钢丝38,四个连接钢丝3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配重球39,配重球39与中心支撑框的重心位于同一条线上,焙烧支撑框34设置在重心支撑框37上,焙烧支撑框34的表面呈四边形状,焙烧支撑框34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焙烧区310,每一个焙烧区310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倾斜支撑杆311,倾斜支撑杆311的表面和重心支撑框37的表面均镶嵌有活动钢珠312,重心支撑框37的表面设置有卡槽313,倾斜支撑杆311的表面与卡槽313的内壁卡接,焙烧室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炉桶10,炉桶1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炉孔11,炉孔11的内壁设置有滤网12,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焙烧室(1)、燃烧室(2)和均匀焙烧机构(3),所述焙烧室(1)的表面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焙烧室(1)和燃烧室(2)相通,所述焙烧室(1)的表面设置有加料口(4),所述加料口(4)的一端铰接有挡板(5),所述燃烧室(2)的内部设置有炉篦(6),所述燃烧室(2)的底部铰接有排渣板(7),所述排渣板(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锁(8),所述排渣板(7)的表面通过第一扣锁(8)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2)的表面设置有通风口(9),所述均匀焙烧机构(3)设置在焙烧室(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焙烧室(1)、燃烧室(2)和均匀焙烧机构(3),所述焙烧室(1)的表面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焙烧室(1)和燃烧室(2)相通,所述焙烧室(1)的表面设置有加料口(4),所述加料口(4)的一端铰接有挡板(5),所述燃烧室(2)的内部设置有炉篦(6),所述燃烧室(2)的底部铰接有排渣板(7),所述排渣板(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扣锁(8),所述排渣板(7)的表面通过第一扣锁(8)与燃烧室(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燃烧室(2)的表面设置有通风口(9),所述均匀焙烧机构(3)设置在焙烧室(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焙烧机构(3)包括电机(31)、若干传动转轴(32)、两条传输链(33)和焙烧支撑框(34),所述焙烧室(1)左右两个圆形侧面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传动转轴(32),所述电机(31)固定安装在燃烧室(2)上,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轴(35),所述主动轴(35)的一端与一个传动转轴(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转轴(32)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输链(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凹凸棒粉煤灰保温板的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33)的表面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支撑轴(36),所述支撑轴(3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重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洲
申请(专利权)人:盱眙县鸿源吸附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