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8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属于建筑改造技术领域。该保护节点包括在既有梁柱节点处与既有柱和既有梁固定并自身固定形成一体的立柱箍和横梁箍套。在立柱箍套上端内侧面沿周向固定有新增柱纵向钢筋。立柱箍套和横梁箍套由厚度不小于10mm的金属板制成。横梁箍套与立柱箍套结合的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取的保护节点包括箍套在既有梁和既有柱外侧并固定形成一体的多箍套结构。同时,通过在上部需要新增柱的既有柱箍套顶部焊接固定新增柱纵向钢筋的方式实现既有柱和新增柱的有效结合。这结合有效地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小了结构重量并增强了新增柱的抗弯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属于建筑改造

技术介绍
在对现有的建筑改扩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建筑进行加高的情况。当建筑面积较大或需要增高的高度较大时,就需要在既有柱的基础上新增框架柱。柱梁等结构件是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其稳定性对建筑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既有柱的基础上新增框架柱需面临新增柱轴力与弯矩传递的问题。由于新增柱会具有一定高度并且在其上一般会建造屋顶等建筑构件,既有柱和新增柱结合之处会受到较大的轴力和弯矩。尤其是新增柱的根部,会受到很大的弯矩作用。同时,由于既有柱的顶部,尤其是既有柱与既有梁交接的节点处,存在大量的植筋、箍筋、拉筋等这种类型的钢筋结构,由于钢筋密度较大采用传统的化学植筋法通过在既有柱顶面植入钢筋延伸形成新增柱的方式往往不能实现应用。因此,在既有柱和新增柱结合之处如何实现有效连接,并消除弯矩的影响是新增柱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除了采用在既有柱通过化学或其他方法植筋的方法构建新增柱外,其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既有柱根部增加钢筋砼套等形式增大节点处的截面积,从而一方面能够对节点处起到加固作用,一方面通过新增砼套来抵消弯矩。虽然这种处理技术较为成熟,效果也相对理想,但是由于砼套的厚度较大且内部存在各种钢筋,存在施工量相对较大、工艺繁琐、工期较长以及增重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在既有柱梁交接处新增柱根部弯矩较大、施工复杂、工艺繁琐以及新增柱增重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该保护节点包括在既有梁柱节点处与既有柱1和既有梁2固定并自身固定形成一体的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在立柱箍套4上端内侧面沿周向固定有新增柱纵向钢筋6;所述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由厚度不小于10mm的金属板制成;所述横梁箍套5与立柱箍套4结合的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4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立柱箍套4的由多块沿既有柱1周向交错焊接固定的立柱箍套板组成。更优选地,所述立柱箍套板包括设有缺口的立柱箍套板I41,以及部分补充缺口的缺口板42;经缺口板42补充后的缺口与既有梁2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更优选地,横梁箍套5的连接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板I41和缺口板42补充后缺口处的外侧面上。优选地,所述横梁箍套5包括固定在既有梁2与既有柱1连接处外周的多块梁箍套板;所述多块梁箍套板彼此交错搭接或靠接后焊接固定为一体,并通过连接端面与立柱箍套4固定成一体。更优选地,所述横梁箍套5由两块梁箍套立板51和两块梁箍套横板52拼接固定形成矩形箍套并套接固定在既有梁2外周。更优选地,保护节点还包括多块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固定连接与所述梁箍套横板52的两侧,且与所述梁箍套横板52处于同一平面;既有柱1相邻侧面交接处的连接板7相对侧面固定连接,既有柱1不同侧面的横梁箍套5通过连接板7连接形成一体。优选地,在既有柱1没有构件既有梁2的侧面设有无缺口的矩形立柱箍套板II43。优选地,所述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通过结构胶、高强度无收缩砼灌浆料、预置螺栓或抗剪钉与既有柱1和既有梁2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采取的保护节点包括箍套在既有梁和既有柱外侧并固定形成一体的多箍套结构。同时,通过在上部需要新增柱的既有柱箍套顶部焊接固定新增柱纵向钢筋的方式实现既有柱和新增柱的有效结合。这种结合方式一方面不再需要通过化学植筋等方式向既有柱的顶面植入钢筋,施工难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箍套结构采用金属薄板的结构,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形成一体,从而能够有效地将新增柱所产生的弯矩通过纵向筋传递到保护节点上。通过既有梁的抗剪作用起到锚定新增柱纵筋,抵消弯矩的目的,使新增柱、既有柱和既有梁完美地形成一体,有效地降低新增柱所承受的弯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节点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节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节点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节点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既有柱;2,既有梁;3,新增柱;4,立柱箍套;5,横梁箍套;6,钢筋;7,连接板;8,粘结层;41,立柱箍套板I;42,缺口板;43,立柱箍套板II;51,梁箍套立板;52,梁箍套横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普通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或者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常规设置即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受以下详细说明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护节点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知,该保护节点为既有立柱与十字交叉梁处的保护节点,且其中既有柱1和既有梁2均为长方体结构。该保护节点由固定在既有柱1和既有梁2上且连接为一体的立柱箍套4、横梁箍套5、钢筋6和连接板7组成。其中,立柱套箍4包括四块立柱箍套板I41和四块缺口板42。每块立柱箍套板I41具有一个长方形缺口,缺口板42补充在该长方形缺口的上端,从而围合形成一个形状和尺寸与既有梁2横截面相同的缺口。每块立柱箍套板I41通过结构胶与去除装饰层的既有柱1一侧面固定连接,相邻侧面的立柱箍套板I41在边缘处交错搭接并焊接固定成一体。上部的缺口板42插入到立柱箍套板I41的缺口中顶端对齐后焊接固定为一体。横梁箍套5为由两个梁箍套立板51和两个梁箍套横板52在横梁相邻侧面边缘处交错靠接并焊接为一体,同时,其连接端面于上述由立柱箍套板I41和缺口板42围合形成的缺口处外侧面固定连接为一体。由此,立柱箍套4与横梁箍套5固定形成一体。在需要建造新增柱3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既有梁柱节点处与既有柱(1)和既有梁(2)固定并自身固定形成一体的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在立柱箍套(4)上端内侧面沿周向固定有新增柱纵向钢筋(6);所述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由厚度不小于10mm的金属板制成;所述横梁箍套(5)与立柱箍套(4)结合的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4)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既有梁柱节点处与既有柱(1)和既有梁(2)固定并自身固定形成一体的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在立柱箍套(4)上端内侧面沿周向固定有新增柱纵向钢筋(6);所述立柱箍套(4)和横梁箍套(5)由厚度不小于10mm的金属板制成;所述横梁箍套(5)与立柱箍套(4)结合的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4)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箍套(4)的由多块沿既有柱(1)周向交错焊接固定的立柱箍套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箍套板包括设有缺口的立柱箍套板I(41),以及部分补充缺口的缺口板(42);经缺口板(42)补充后的缺口与既有梁(2)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横梁箍套(5)的连接端面固定在立柱箍套板I(41)和缺口板(42)补充后缺口处的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梁柱节点处新增立柱用抗弯矩保护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箍套(5)包括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光陈建华刘波易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