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雨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42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雨棚。其中,该钢结构雨棚包括棚架、棚顶、储水箱、排水管,棚顶设置在棚架顶端,棚顶呈拱形,棚顶的两端设有挡水板,棚顶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均具有排水口,排水管和储水箱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排水管的一端与一个排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一个储水箱连通,另一个排水管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个储水箱连通;排水口处均设有滤网,滤网用于对集水槽进入排水管的雨水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成功解决了棚顶两侧的雨水落到地面导致钢结构雨棚周围地面有凹陷和雨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2.有效防止雨水从集水槽的端部流出影响行人进出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雨棚
本技术涉及雨棚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雨棚。
技术介绍
目前,钢结构雨棚是建在两座建筑物之间,起到接通两座建筑物作为过道雨棚,或设置自行车停车棚上为自行车遮风挡雨,或设在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头或顶部阳台上方用来挡雨、挡风、防止高空坠落物砸落,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建筑装配。现有的钢结构雨棚通常包括棚顶和棚架,棚顶设置在棚架的顶端,棚顶通常为拱形,下雨时,在棚顶的作用下,雨水都会直接从棚顶的两侧流下,而不会落入钢结构雨棚内,钢结构雨棚由此起到防雨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雨水从棚顶的两侧落到地面上,一方面会对钢结构雨棚周围的地面进行冲刷,雨水长期冲刷地面易对地面造成损伤导致地面凹陷,故钢结构雨棚周围的地面易产生凹陷。另一方面雨水直接排放,没有对雨水加以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雨棚,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棚顶两侧的雨水落到地面导致钢结构雨棚周围地面有凹陷和雨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钢结构雨棚,包括棚架、棚顶、储水箱和排水管,棚顶设置在棚架顶端,棚顶呈拱形,棚顶的两端设有挡水板,棚顶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均具有排水口,排水管和储水箱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排水管的一端与一个排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一个储水箱连通,另一个排水管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个储水箱连通;排水口处均设有滤网,滤网用于对集水槽进入排水管的雨水进行过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会通过拱形的棚顶流至棚顶两侧的集水槽中,然后落入集水槽的水会通过排水口流入排水管,进而流至储水箱,在集水槽的作用下,雨水不会直接流到地面,故成功解决了棚顶两侧的雨水落到地面导致钢结构雨棚周围地面有凹陷的问题,同时储水箱能够储蓄雨水,且流入储水箱的雨水是经过滤网过滤的,储水箱的水较为洁净能够直接利用,所以能够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综上,该钢结构雨棚成功解决了棚顶两侧的雨水落到地面导致钢结构雨棚周围地面有凹陷和雨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集水槽均具有斜面,排水口均设置在集水槽较低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口在集水槽较低的一端,故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能更顺畅的从排水口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单个集水槽具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呈V型,排水口设置在两个斜面的最低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会从两个呈V型的斜面的最低处的排水口排出,而不易从集水槽的端部流出,有效防止雨水从集水槽的端部流出影响行人进出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出水管,出水管与储水箱的上端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过多致使储水箱蓄满时,雨水可从出水管排出,有效防止了雨水过多造成的排水管与储水箱的连接处压力过大致使排水管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储水箱具有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出水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储水箱内部蓄积的雨水时,只需打开出水阀即可,从而储水箱内储蓄的雨水的使用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储水箱的顶部具有开口和顶盖,顶盖可相对于开口开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期使用时储水箱内部可能具有水垢,通过设置开口和顶盖,储水箱内部脏污时可方便的对储水箱的内部进行清洁,储水箱的清洁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排水口处设有内螺纹,滤网沿周向设有外螺纹,滤网通过外螺纹与排水口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滤网脏污时,可转动滤网使滤网螺纹旋出排水口,然后将滤网取下清洁,滤网的清洁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滤网上固定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转动把手便能带动滤网转动,以将滤网螺纹旋入或旋出排水口,把手增加了使用者的施力面积,使用者的使用感较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该钢结构雨棚成功解决了棚顶两侧的雨水落到地面导致钢结构雨棚周围地面有凹陷和雨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2.有效防止雨水从集水槽的端部流出影响行人进出的情况发生;3.使用者的使用感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雨棚的顶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钢结构雨棚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棚架;2、棚顶;3、储水箱;4、排水管;5、挡水板;6、集水槽;7、排水口;8、滤网;9、出水管;10、出水口;11、出水阀;12、开口;13、顶盖;1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钢结构雨棚,包括棚架1、棚顶2、储水箱3和排水管4,棚顶2设置在棚架1顶端,棚顶2与棚架1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棚架1可为常见的雨棚的棚架1,无太多特殊构造,故在此不再赘述。棚顶2呈拱形,棚顶2的两端设有挡水板5,挡水板5与棚顶2的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一体成型,在挡水板5的作用下,雨水不易从棚顶2的两端掉落形成水帘影响行人进出雨棚。此外,棚顶2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槽6,集水槽6均具有排水口7(图1中未示出),排水口7可为圆形口,排水管4和储水箱3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一个储水箱3连通,另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个储水箱3连通。优选的,集水槽6均具有斜面,排水口7均设置在集水槽6较低的一端。同时,如图2和图3所示,单个集水槽6可具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呈V型,排水口7设置在两个斜面的最低处。故雨水会从两个呈V型的斜面的最低处的排水口7排出,而不易从集水槽6的端部流出,有效防止雨水从集水槽6的端部流出影响行人进出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排水口7处均设有滤网8,滤网8用于对集水槽6进入排水管4的雨水进行过滤。关于滤网8的具体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排水口7处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滤网8沿周向设有外螺纹,滤网8通过外螺纹与排水口7螺纹配合。优选的,滤网8上固定设有把手14,把手14与滤网8的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故当滤网8脏污时,只需转动把手14便能带动滤网8转动,以将滤网8螺纹旋出排水口7,然后将滤网8取下清洁,滤网8的清洁较为方便。优选的,如图2所示,该钢结构雨棚还包括出水管9,出水管9与储水箱3的上端连通。故当雨水过多致使储水箱3蓄满时,雨水可从出水管9排出,有效防止了雨水过多造成的排水管4与储水箱3的连接处压力过大致使排水管4损坏的情况发生。此外,如图1所示,储水箱3具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处可设有出水阀11,出水阀11即为常见的控制水的阀门,无太多特殊要求,故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储水箱3的顶部具有开口12和顶盖13,开口12可为方形开口12,顶盖13可相对于开口12开合,顶盖13相应的也为方形盖,关于顶盖13相对于开口12开合的具体设置,顶盖13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雨棚,包括棚架(1)和棚顶(2),棚顶(2)设置在棚架(1)顶端,棚顶(2)呈拱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3)和排水管(4),所述棚顶(2)的两端设有挡水板(5),所述棚顶(2)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均具有排水口(7),所述排水管(4)和储水箱(3)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一个储水箱(3)连通,另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个储水箱(3)连通;/n所述排水口(7)处均设有滤网(8),所述滤网(8)用于对集水槽(6)进入排水管(4)的雨水进行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雨棚,包括棚架(1)和棚顶(2),棚顶(2)设置在棚架(1)顶端,棚顶(2)呈拱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3)和排水管(4),所述棚顶(2)的两端设有挡水板(5),所述棚顶(2)的两侧均设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均具有排水口(7),所述排水管(4)和储水箱(3)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一个储水箱(3)连通,另一个排水管(4)的一端与另一个排水口(7)连通,且另一端与另一个储水箱(3)连通;
所述排水口(7)处均设有滤网(8),所述滤网(8)用于对集水槽(6)进入排水管(4)的雨水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雨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6)均具有斜面,所述排水口(7)均设置在集水槽(6)较低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雨棚,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集水槽(6)具有两个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国傅鹏李姗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烨建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