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32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料混合机构、单螺杆挤出机构、纺丝机构、上油机构和卷绕机构。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用于混合物料,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顶端的盖体,所述桶体底部设有第一超声机构,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对应设置在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的输出端,包括机座和设在机座上的挤出机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控制箱、挤出机本体和第二超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涤纶工业丝生产线,通过物料混合机构、单螺杆挤出机构、纺丝机构、上油机构和卷绕机构的共同配合,提高了工业丝的成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涤纶工业丝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涤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
技术介绍
:涤纶工业丝的生产加工通常包括混料、熔融挤出、纺丝、上油、卷绕等过程,在涤纶工业丝加工过程中,为了使涤纶纤维具有一定的性能,通常需要在原料中增加相应性能的助剂和填料,并采用混合器搅拌均匀后再进行后续加工。在搅拌过程中,有些小颗粒状的填料会下沉,甚至结块,导致搅拌不均匀,造成挤出机熔融区内物料混合不均匀,且现有的螺杆挤出机由于加热不均,熔体流速不均,会导致后续纤维拉丝时有颗粒,影响纤维的强度,另外,熔融物会粘附在挤出机内壁上,内壁上的滞留物被长时间加热,会有分解的风险,造成产品品质下降,挤出后得到的工业丝成品质量不好,从而导致涤纶工业丝的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料混合机构、单螺杆挤出机构、纺丝机构、上油机构和卷绕机构。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用于混合物料,包括桶体和设置在桶体顶端的盖体,所述桶体内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顶端穿过所述盖体与驱动马达连接,所述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在所述桶体顶部,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桶体底部,所述桶体底部设有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第一超声机构包括第一超声发生器和第一发射部,所述第一发射部固定在所述桶体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连接。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对应设置在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的输出端,包括机座和设在机座上的挤出机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控制箱、挤出机本体和第二超声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包括外壳、加料桶、螺杆、挤出头和加热组件,所述外壳一端与控制箱连接,另一端与挤出头连接,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螺杆设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控制箱内的动力电机连接,所述加料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加料桶的进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的出料口连接,所述加料桶的出口与所述外壳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超声机构包括第二超声发生器和第二发射部,所述第二超声发生器设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第二发射部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第二超声发生器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固定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物料混合机构的桶体底部为双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桶体层和第二桶体层,所述第一发射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桶体层和第二桶体层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桶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第一发射部上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连接。进一步地,由于物料进入混合器时,会带入不少粉尘,可在所述桶体顶部连接吸尘风管。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原料进行干燥,所述桶体外壁上设有加热装置。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热组件和第二超声机构的设置,所述外壳为分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第一壳体层、第二壳体层和第三壳体层,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层和第二壳体层之间的空腔内,所述第二发射部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层和第三壳体层之间的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层或第三壳体层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射部为发射杆,所述发射杆均匀设有若干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射部为发射筒,所述发射筒两端开口,其上设有供所述加料桶的出口穿过的通孔。本技术涤纶工业丝生产线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通过物料混合机构、单螺杆挤出机构、纺丝机构、上油机构和卷绕机构的共同配合,提高了工业丝的成品品质,且本技术的物料混合机构,通过超声机构和搅拌杆的共同作用,避免了小颗粒状的填料下沉、结块的现象,使物料混合更均匀,大大提升了涤纶工业丝的成品质量,且桶体外壁上设有加热装置,可以在搅拌的同时对原料进行干燥,进一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本技术的单螺杆挤出机构,可将物料形成均匀熔体,超声可以打破高分子结晶,塑化搅拌均匀,同时第三壳体层上阻力减小,物料不容易粘附在第三壳体层上,减少第三壳体层上滞留物长时间加热被分解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物料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螺杆挤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物料混合机构,11桶体,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第一桶体层,114第二桶体层,115安装口,116空腔,12搅拌杆,13驱动马达,14盖体,15吸尘风管,16加热装置,17第一超声发生器,18定位柱,19第一发射部,2单螺杆挤出机构,21机座,22加料桶,221进口,222出口,23控制箱,231动力电机,24挤出头,25加热组件,26第二发射部,27外壳,271第一壳体层,272第二壳体层,273第三壳体层,28第二超声发生器,29螺杆,3纺丝机构,4输送管道,5上油机构,6卷绕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见图1,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料混合机构1、单螺杆挤出机构2、纺丝机构3、上油机构5和卷绕机构6。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用于混合物料,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2用于将物料熔融挤出,其对应设置在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输出端,所述纺丝机构3用于对熔体进行纺丝,其对应设在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2的输出端,所述上油机构5用于对纺丝丝线上油,其对应设在所述纺丝机构3的输出端,所述卷绕机构6用于卷绕丝线,其对应设在所述上油机构5的输出端,由于纺丝机构3、上油机构5和卷绕机构6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作详细描述。见图2,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包括桶体11和设置在桶体11顶端的盖体14。所述桶体11内设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顶端穿过所述盖体14与驱动马达13连接。所述桶体11上设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进料口111设在所述桶体11顶部,所述出料口112设在所述桶体11底部。所述桶体111底部设有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第一超声机构包括第一超声发生器17和第一发射部19,所述第一发射部19固定在所述桶体11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17连接。此外,为了方便固定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桶体11底部为双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桶体层113和第二桶体层114,所述第一发射部19固定在所述第一桶体层113和第二桶体层114之间的空腔116内,所述桶体11底部设有与所述空腔116连通的安装口115,所述第一发射部19上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安装口115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17连接。由于物料进入混合器时,会带入不少粉尘,所述桶体11顶部连接吸尘风管15。为了方便对原料进行干燥,所述桶体11外壁上设有加热装置16。见图3,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2包括机座21和设在机座21上的挤出机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控制箱23、挤出机本体和第二超声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包括外壳27、加料桶22、螺杆29、挤出头24和加热组件25,所述外壳27一端与控制箱23连接,另一端与挤出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料混合机构(1)、单螺杆挤出机构(2)、纺丝机构(3)、上油机构(5)和卷绕机构(6),其特征在于:/n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用于混合物料,包括桶体(11)和设置在桶体(11)顶端的盖体(14),所述桶体(11)内设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顶端穿过所述盖体(14)与驱动马达(13)连接,所述桶体(11)上设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进料口(111)设在所述桶体(11)顶部,所述出料口(112)设在所述桶体(11)底部,所述桶体(11)底部设有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第一超声机构包括第一超声发生器(17)和第一发射部(19),所述第一发射部(19)固定在所述桶体(11)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17)连接,/n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2)对应设置在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输出端,包括机座(21)和设在机座(21)上的挤出机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控制箱(23)、挤出机本体和第二超声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包括外壳(27)、加料桶(22)、螺杆(29)、挤出头(24)和加热组件(25),所述外壳(27)一端与控制箱(23)连接,另一端与挤出头(24)连接,所述加热组件(25)设在所述外壳(27)上,所述螺杆(29)设在所述外壳(27)内,并与所述控制箱(23)内的动力电机(231)连接,所述加料桶(22)固定在所述外壳(27)上,且所述加料桶(22)的进口(221)通过输送管道(4)与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出料口(112)连接,所述加料桶(22)的出口(222)与所述外壳(27)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超声机构包括第二超声发生器(28)和第二发射部(26),所述第二超声发生器(28)设在所述控制箱(23)内,所述第二发射部(26)固定在所述外壳(27)上,并与所述第二超声发生器(2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物料混合机构(1)、单螺杆挤出机构(2)、纺丝机构(3)、上油机构(5)和卷绕机构(6),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用于混合物料,包括桶体(11)和设置在桶体(11)顶端的盖体(14),所述桶体(11)内设有搅拌杆(12),所述搅拌杆(12)顶端穿过所述盖体(14)与驱动马达(13)连接,所述桶体(11)上设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进料口(111)设在所述桶体(11)顶部,所述出料口(112)设在所述桶体(11)底部,所述桶体(11)底部设有第一超声机构,所述第一超声机构包括第一超声发生器(17)和第一发射部(19),所述第一发射部(19)固定在所述桶体(11)底部,并与所述第一超声发生器(17)连接,
所述单螺杆挤出机构(2)对应设置在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输出端,包括机座(21)和设在机座(21)上的挤出机组件,所述挤出机组件包括控制箱(23)、挤出机本体和第二超声机构,所述挤出机本体包括外壳(27)、加料桶(22)、螺杆(29)、挤出头(24)和加热组件(25),所述外壳(27)一端与控制箱(23)连接,另一端与挤出头(24)连接,所述加热组件(25)设在所述外壳(27)上,所述螺杆(29)设在所述外壳(27)内,并与所述控制箱(23)内的动力电机(231)连接,所述加料桶(22)固定在所述外壳(27)上,且所述加料桶(22)的进口(221)通过输送管道(4)与所述物料混合机构(1)的出料口(112)连接,所述加料桶(22)的出口(222)与所述外壳(27)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超声机构包括第二超声发生器(28)和第二发射部(26),所述第二超声发生器(28)设在所述控制箱(23)内,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柯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