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16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包括:装配线、搬运线及设于所述搬运线旁侧的周转式上料装置,其中,所述装配线与搬运线两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所述装配线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搬运线的搬运方向相反,所述搬运线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之间设有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架设于所述搬运线上的转运机架;以及周期性往返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与所述搬运线之间的转运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采用双向传输方式,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减小了物料搬运行程,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缩短了相邻两次装配/加工间隔,进一步地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采用周转式的上料方式,解决了空置的料盘或者tray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
技术介绍
在非标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将至少两种物料组装成一体或是对两组物料进行先后加工的流水线。现有的流水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传统流水线采用同一套搬运机构,即只有在搬运完一种物料后,才会对下一种物料进行搬运,由于物料备件区离装配工位较远以及物料装配前需要进行定位,由此造成相邻两次装配/加工间隔时间过长,导致装配/加工效率低下;其次,传统的搬运机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造成搬运物料形成过长,进一步导致装配/加工效率低下;再次,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辅助的步骤较多,由此造成上料效率低下及上料过程中操作人员对物料造成污染或损伤等问题;最后,没有充分利用空间,且结构复杂,上料过程中用于承载物料的料箱或者tray盘的回收过程较为繁琐,导致整个上料装置臃肿庞大,占用了过多的厂房面积,同时较大的体积也不利于调试及更换零部件,此外,用完后的料箱或者tray盘堆放后造成较大的厂房占地问题,导致原本紧张的厂房空间会更加拥挤不堪,不利于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采用双向传输方式,一方面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使得取料工位紧邻装配工位,大大减小了物料搬运行程,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另一方面,采用相向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缩短了备件时间,进而缩短了相邻两次装配/加工间隔,进一步地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采用周转式的上料方式,能够及时地将空置后的料箱或者tray盘及时回收周转使用,使得料箱或者tray盘能够反复使用,大大减小了料箱或者tray盘的用量,解决了空置的料盘或者tray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小了上料装置的占地面积。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包括:装配线、搬运线及设于所述搬运线旁侧的周转式上料装置,其中,所述装配线与搬运线两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所述装配线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搬运线的搬运方向相反,所述搬运线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之间设有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架设于所述搬运线上的转运机架;以及周期性往返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与所述搬运线之间的转运机构。优选的是,所述装配线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上料工位、装配工位、取料工位及第二上料工位。优选的是,所述装配线包括:装配通道;以及设置于装配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装配平台,其中,装配平台设于装配工位处。优选的是,所述搬运线包括:上料通道,其上滑动连接有上料机构;以及搬运通道,其上滑动连接有搬运机构,其中,所述上料通道与所述搬运通道部分重叠从而实现两者的对接。优选的是,所述搬运通道包括: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搬运立板;以及设于所述搬运立板上的搬运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搬运驱动组件与搬运机构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料通道包括: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料立板;以及设于所述上料立板上的上料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装配通道的一端伸入至两片所述上料立板之间,另一端伸入至两片所述搬运立板之间,所述上料驱动组件与上料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上料立板与所述搬运立板部分重叠于所述取料工位处,以使得所述搬运机构及所述上料机构运动至该取料工位处时,所述搬运机构与所述上料机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所述转运装置与所述上料工位相邻接。优选的是,所述装配通道包括: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装配立板;以及设于所述装配立板上的传送驱动组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包括:传送驱动器;以及两组与所述传送驱动器传动连接的传送导向件,其中,两组所述传送导向件相对且间隔地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每组所述传送导向件分别设于其对应侧的所述装配立板上。优选的是,所述装配平台的底部传动连接有举升驱动器,从而使得所述装配平台在所述举升驱动器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从所述传送导向件上升起或者生气后回落至所述传送导向件上。优选的是,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前支撑立板与后支撑立板;以及架设于所述前支撑立板与后支撑立板之间的搬运基板,其中,所述搬运基板的下表面设有搬运盘,该搬运盘用于从所述上料机构上取走待搬运的物料,所述装配平台的顶面始终不高于所述搬运盘的底面。优选的是,所述上料立板部分重叠于所述搬运立板的内侧,以使得所述搬运机构及所述上料机构运动至重叠部分时,所述搬运机构位于所述上料机构的正上方。优选的是,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包括:上下料仓,所述上下料仓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贯穿其左右的上下料通道;取料仓,所述取料仓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与所述上下料通道相对接的取料通道;以及升降式周转仓,所述升降式周转仓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贯穿其左右的周转通道,其中,所述升降式周转仓设于所述上下料通道中且与所述上下料仓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周转通道中设有至少两层周转层,所述取料通道中设有取料层,每层所述周转层中均设有周转箱。优选的是,所述升降式周转仓传动连接有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式周转仓在所述升降驱动器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以使得任意一层所述周转层与所述取料层相对接。优选的是,所述周转通道及所述取料通道中成对地设有置物架,每对所述置物架平行且相对设置以构成所述周转层及所述取料层。优选的是,所述取料仓上设有横移机构,该横移机构用于将满载有物料的所述周转箱从所述周转层牵引至所述取料层中,或者将空置的所述周转箱从所取料层牵引至所述周转层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首先,采用双向传输方式,一方面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使得取料工位紧邻装配工位,大大减小了物料搬运行程,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另一方面,采用相向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缩短了备件时间,进而缩短了相邻两次装配/加工间隔,进一步地提高了装配/加工效率;其次,采用周转式的上料方式,能够及时地将空置后的料箱或者tray盘及时回收周转使用,使得料箱或者tray盘能够反复使用,大大减小了料箱或者tray盘的用量,解决了空置的料盘或者tray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时也大大减小了上料装置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中隐去装配线后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中搬运线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中隐去上料装置与转运装置后的立体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中周转式上料装置的三维结构视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线(100)、搬运线(200)及设于所述搬运线(200)旁侧的周转式上料装置(300),其中,所述装配线(100)与搬运线(200)两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所述装配线(100)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搬运线(200)的搬运方向相反,所述搬运线(200)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300)之间设有转运装置(400),所述转运装置(400)包括:/n架设于所述搬运线(200)上的转运机架(410);以及/n周期性往返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300)与所述搬运线(200)之间的转运机构(4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线(100)、搬运线(200)及设于所述搬运线(200)旁侧的周转式上料装置(300),其中,所述装配线(100)与搬运线(200)两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所述装配线(100)的传送方向与所述搬运线(200)的搬运方向相反,所述搬运线(200)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300)之间设有转运装置(400),所述转运装置(400)包括:
架设于所述搬运线(200)上的转运机架(410);以及
周期性往返于所述周转式上料装置(300)与所述搬运线(200)之间的转运机构(4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线(100)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上料工位(112)、装配工位(113)、取料工位(114)及第二上料工位(1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线(100)包括:
装配通道(110);以及
设置于装配通道(110)中的至少一个装配平台(120),
其中,装配平台(120)设于装配工位(113)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线(200)包括:
上料通道(210),其上滑动连接有上料机构(230);以及
搬运通道(220),其上滑动连接有搬运机构(240),
其中,所述上料通道(210)与所述搬运通道(220)部分重叠从而实现两者的对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通道(220)包括:
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搬运立板(221);以及
设于所述搬运立板(221)上的搬运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搬运驱动组件与搬运机构(240)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通道(210)包括:
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上料立板(211);以及
设于所述上料立板(211)上的上料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装配通道(110)的一端伸入至两片所述上料立板(211)之间,另一端伸入至两片所述搬运立板(221)之间,所述上料驱动组件与上料机构(230)传动连接,所述上料立板(211)与所述搬运立板(221)部分重叠于所述取料工位(114)处,以使得所述搬运机构(240)及所述上料机构(230)运动至该取料工位(114)处时,所述搬运机构(240)与所述上料机构(2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重叠,所述转运装置(400)与所述上料工位(115)相邻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周转式双向装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通道(110)包括:
两片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装配立板(111);以及
设于所述装配立板(111)上的传送驱动组件,所述传送驱动组件包括:
传送驱动器;以及
两组与所述传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蒋健王淼淼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