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03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运输车,属于运输车技术领域,它包括大梁、车轴、一对车轮、平衡支架和手拉葫芦,一对车轮分别安装在车轴的两端,大梁与车轴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与大梁连接,支撑架底部与车轴连接;大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拉葫芦;所述平衡支架包括框架体和支撑脚杆,所述框架体一端与车轴固接,框架体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支撑脚杆,支撑脚杆的顶部与框架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管道的运输,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而且,在不运输管道时,其平衡支架支在地上,能使管道运输车保持稳定,便于装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运输车
,尤其涉及管道运输车。
技术介绍
管道是运送气体、液体等流体的常用装置。管道的生产制造以及敷设均离不开管道的运输。在普通车辆无法作业的环境下,如地下管廊中和已建厂房中,管道的运输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运输管径大、重量重的管道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用时较长,导致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中国专利文献CN201501421U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用管道运输车,可用于在特殊环境下的管道运输作业,但该施工现场用管道运输车在不运输时,失去作业人员的扶持力会倾倒,难以保持平衡;管道运输车在无外力作用下难以平衡自立,在装车时需要额外的人来扶住运输车,使其保持直立,依然会造成人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管道运输车,方便管道的运输和装车,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管道运输车,包括大梁、车轴、一对车轮、平衡支架和手拉葫芦,一对车轮分别安装在车轴的两端,大梁与车轴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与大梁连接,支撑架底部与车轴连接;大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拉葫芦;所述平衡支架包括框架体和支撑脚杆,所述框架体一端与车轴固接,框架体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支撑脚杆,支撑脚杆的顶部与框架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前支撑杆和两条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向前倾斜,后支撑杆向后倾斜;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顶部均与大梁连接,底部均与车轴连接。进一步的,框架体由三条边框构成,其中两条边框平行设置,另一条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平行边框的一端连接,两条平行边框的另一端与车轴连接。其中,所述两个支撑脚杆分别设于相邻两条边框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支架的前端与车轴固接。优选地,框架体的两条平行边框的长度为1500mm。优选地,框架体的另一条边框的长度为900mm。进一步的,支撑脚杆的长度小于车轮的半径。优选地,支撑脚杆的长度为500mm。进一步优选地,大梁的长度为14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便管道的运输,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而且,在不运输管道时,其平衡支架支在地上,能使管道运输车保持稳定,便于装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管道运输车,包括大梁3、车轴2、一对车轮1、平衡支架6和手拉葫芦5,一对车轮1分别安装在车轴2的两端,车轮1与车轴2之间设有轴承。大梁3与车轴2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与大梁3连接,支撑架底部与车轴2连接。支撑架包括两条前支撑杆41和两条后支撑杆42,前支撑杆41向前倾斜,后支撑杆42向后倾斜;前支撑杆41和后支撑杆42的顶部均与大梁3连接,底部均与车轴2连接。同侧的前支撑杆41和后支撑杆42及大梁1的两连接处之间形成倒三角形,两条前支撑杆41及车轴2的两连接处之间形成三角形;两条后支撑杆42及车轴2的两连接处之间形成三角形。大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拉葫芦5,手拉葫芦5挂在大梁3的挂环上。手拉葫芦5可用于滑动管道和固定管道。平衡支架6包括框架体62和支撑脚杆61,框架体62前端与车轴2固接,框架体62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支撑脚杆61,支撑脚杆61的顶部与框架体62固接,支撑脚杆61的长度小于车轮1的半径。平衡支架6的重量不宜太重,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给车轴2太大的扭矩。本实施方式中框架体62由三条边框构成,其中两条边框平行设置,另一条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平行边框的后端连接,两条平行边框的前与车轴2连接。两个支撑脚杆61分别设于相邻两条边框的连接处。平衡支架的尺寸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尺寸进行参考。框架体62的两条平行边框的长度为1500mm。框架体62的另一条边框与车轴2平行,其长度为900mm。大梁3的长度为1400mm。支撑脚杆61的长度为500mm。可根据所运输管道的管径更换合适的车轮1。在运输管道前,根据管道的大小进行车轮尺寸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车轮以便于在运输过程保持稳定,保护管道不被损坏以及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如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前后两个手拉葫芦5将管道2悬空吊起,车轮行走过程中,向下压大梁3的前端,使支撑杆42的底部悬空,此时只有车轮1着地,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便于运输。当不进行管道运输时,支撑杆42落在地上,能保证管道运输车保持平衡直立,便于装车。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运输车,包括大梁、车轴和一对车轮,一对车轮分别安装在车轴的两端,大梁与车轴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与大梁连接,支撑架底部与车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平衡支架和手拉葫芦,大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拉葫芦;所述平衡支架包括框架体和支撑脚杆,所述框架体一端与车轴固接,框架体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支撑脚杆,支撑脚杆的顶部与框架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运输车,包括大梁、车轴和一对车轮,一对车轮分别安装在车轴的两端,大梁与车轴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与大梁连接,支撑架底部与车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平衡支架和手拉葫芦,大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手拉葫芦;所述平衡支架包括框架体和支撑脚杆,所述框架体一端与车轴固接,框架体的另一端安装有两个支撑脚杆,支撑脚杆的顶部与框架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条前支撑杆和两条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向前倾斜,后支撑杆向后倾斜;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顶部均与大梁连接,底部均与车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框架体由三条边框构成,其中两条边框平行设置,另一条边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平行边框的一端连接,两条平行边框的另一端与车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明雷旺郑毅张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鸿巨燃气热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