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37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斗车,涉及混凝土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料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调平组件,所述料斗中至少有一组正对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调平组件包括两端沿料斗平行侧壁的边长方向设置的拨料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拨料板运动的驱动件,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料斗滑移连接,所述料斗中正对拨料板两端壁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条水平走向的标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便于作业人员向料斗内加入的混凝土的量更加精确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斗车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斗车。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工厂中,质量控制人员需要对用于生产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取样留置试块,通过试块的龄期强度来判断混凝土是否合格。制作时需要用斗车对混凝土取样并制作试块,制作试块时需要用到混凝土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作业人员向料斗内加入混凝土时通常将混凝土搅拌机的卸料口对准料斗,但在加料的过程中难以把控每次加入斗车中的数量,加料过少需要进行二次取料,加料过多则会造成物料的浪费。公告号为CN30139027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推翻斗车,包括翻斗、手推把、机架及车轮,手推把与机架相邻,车轮安装在机架上,翻斗由对称的两侧面及椭圆底面三面构成,翻斗放置在机架上,翻斗椭圆底面的前端通过连接栓固定在机架的前端,机架前端的端部为弧形顶块。使用时,将混凝土倒入翻斗中,需要将混凝土倒出时,由作业人员将翻斗车的手推把顶起便可将翻斗倒翻。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混凝土的取样数量为定值时,作业人员取样时需要依据经验而定,容易导致对混凝土取样的数量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斗车,其具有可便于作业人员向料斗内加入的混凝土的量更加精确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斗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料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上的调平组件,所述料斗中至少有一组正对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调平组件包括两端沿料斗平行侧壁的边长方向设置的拨料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拨料板运动的驱动件,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料斗滑移连接,所述料斗中正对拨料板两端壁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条水平走向的标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斗内加入混凝土时,由混凝土搅拌机向料斗内加料,在此过程中作业人员可关注混凝土的量是否超过所需量的标线,若混凝土超过了标线,则由驱动件带动拨料板沿平行于料斗顶壁的方向由料斗一侧滑动至料斗另一侧,拨料板运动时便可将高出标线的混凝土朝向一侧推动,在此过程中作业人员可将由拨料板推动的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取出,使得料斗内混凝土的量更加精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包括两组侧壁,其中任一组侧壁平行设置,另一组侧壁的延伸面交叉设置,交叉设置的两侧壁中任一侧壁为垂直壁,另一侧壁为第一楔面,所述垂直壁垂直于拨料板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楔面由远离所述料斗开口端的方向朝向所述料斗内腔一侧倾斜,所述拨料板底壁为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楔面的倾斜方向设置的第二楔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拨料板运动至第一楔面处且第一楔面与第二楔面相互接触时驱动件停止带动拨料板运动,多余的混凝土便被推动至拨料板与第一楔面所形成的空间内,之后作业人员便可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拨料板与第一楔面所围成的空间内取出。通过设置第一楔面可便于将多余的混凝土暂存,可便于后续作业人员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拿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楔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料斗内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防护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拿出后,作业人员打开防护门将混凝土从出料口倒出。通过设置出料口可便于作业人员将混凝土从料斗内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轴线沿平行于所述拨料板的运动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料斗外壁转动连接的螺杆,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一端与所述丝杠螺母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拨料板连接的横杆,以及与所述螺杆连接的电机,所述横杆沿垂直于所述拨料板的运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拨料板正上方,所述料斗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的导向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拨料板运动时,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此处由于导向组件对丝杠螺母有导向作用,因此螺杆转动时带动丝杠螺母与之相对转动,丝杠螺母沿着螺杆相对转动的同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与此同时丝杠螺母通过带动横杆运动而带动拨料板运动,此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较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伸缩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运输不同数量的混凝土时,可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来调节拨料板于料斗内的深度,从而便可适应于不同数量混凝土的盛装,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料板远离所述垂直壁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有铲料板,所述拨料板与所述铲料板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铲料板端壁与所述料斗中平行的两侧壁接触,所述铲料板底壁与所述第二楔面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拨料板运动至第一楔面与第二楔面接触时,作业人员将铲料板从拨料板上拆下,再将铲料板底壁沿着第一楔面向上滑动,便可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推出至料斗外。通过设置铲料板可便于作业人员将多余的混凝土拨动至料斗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包括分别固接于所述拨料板和所述铲料板正对一面且可相互接触的吸附块,任一所述吸附块为磁块,另一所述吸附块为铁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铲料板与拨料板分离时,磁块与铁块相互分离;将铲料板与拨料板连接时,将铲料板贴合于拨料板接近第一楔面的一侧壁,磁块与铁块便可相互吸附,便可将拨料板和铲料板固定,此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便于作业人员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料板顶壁固接有握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铲料板从拨料板上分离时,或将铲料板沿着第一楔面滑动时,作业人员首先握住握持部,之后再将铲料板沿第一楔面移动。通过设置握持部可便于作业人员对铲料板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拨料板将多余的混凝土拨动至拨料板与第一楔面所围成的空间内,可便于作业人员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取出,可使得料斗每次盛装的混凝土数量较为精确;2.通过设置出料口可便于将混凝土从料斗内倒出;3.通过设置铲料板可便于作业人员将多余的混凝土从料斗内拿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面的局部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示意图。图中,1、车架;11、轮毂;12、连接杆;2、料斗;21、扶手;211、支杆;22、第一楔面;23、标线;24、防护门;25、垂直壁;3、拨料板;31、第二楔面;4、驱动件;41、螺杆;42、丝杠螺母;43、横杆;44、伸缩杆;441、固定部;442、活动部;443、顶丝;45、第一连接块;46、电机;47、转动座;48、导向组件;481、线性滑轨;482、线性滑块;483、第二连接块;5、铲料板;51、握持部;61、吸附块;611、磁块;612、铁块;62、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斗车,包括车架1,设置于车架1上的料斗2,以及设置于料斗2上的调平组件。参照图1,车架1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轮毂11,以及两端与两个轮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斗车,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上的调平组件,所述料斗(2)中至少有一组正对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调平组件包括两端沿料斗(2)平行侧壁的边长方向设置的拨料板(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拨料板(3)运动的驱动件(4),所述拨料板(3)与所述料斗(2)滑移连接,所述料斗(2)中正对拨料板(3)两端壁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条水平走向的标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斗车,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料斗(2)上的调平组件,所述料斗(2)中至少有一组正对的侧壁平行设置,所述调平组件包括两端沿料斗(2)平行侧壁的边长方向设置的拨料板(3),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拨料板(3)运动的驱动件(4),所述拨料板(3)与所述料斗(2)滑移连接,所述料斗(2)中正对拨料板(3)两端壁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条水平走向的标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包括两组侧壁,其中任一组侧壁平行设置,另一组侧壁的延伸面交叉设置,交叉设置的两侧壁中任一侧壁为垂直壁(25),另一侧壁为第一楔面(22),所述垂直壁(25)垂直于拨料板(3)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楔面(22)由远离所述料斗(2)开口端的方向朝向所述料斗(2)内腔一侧倾斜,所述拨料板(3)底壁为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楔面(22)的倾斜方向设置的第二楔面(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面(22)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料斗(2)内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防护门(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包括轴线沿平行于所述拨料板(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峰罗作球孟刚张凯峰王信鸽刘超姚源王敏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