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同步齿空间转向机构的薄煤层梭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同步齿空间转向机构的薄煤层梭车,属于煤矿井下运输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综采、综放技术的成功推广,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部分矿井中厚煤层及以上的储量日趋减少,薄煤层已成为主采煤层。为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提高资源采出率,薄煤层高效开采已成为当前煤炭工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研发满足薄煤层煤层条件下的掘、支、运设备,对提高极限煤炭资源开采效益,以及老矿区的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薄煤层开采高度较低,整车高度受到较大限制,普通型梭车均无法适用,需开发设计一种薄煤层梭车。另国内外现有梭车多数采用同步轴式转向机构,同步轴位于链道下方,处于整车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其缺点为占用链道高度空间,导致整车装煤量减少,影响其离地间隙等;而薄煤层梭车整体高度较小,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转向机构以适应薄煤层梭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同步齿空间转向机构的薄煤层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同步齿空间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Ⅰ(8)、纵拉杆Ⅰ(9)、摇臂Ⅰ(10)、摇臂Ⅱ(11)、纵拉杆Ⅱ(12)、转向油缸(13)、轮毂Ⅱ(14)、上转向臂Ⅱ(15)、下转向臂Ⅱ(16)、下转向臂Ⅰ(17)、上转向臂Ⅰ(18)、轮毂Ⅲ(19)、下转向臂Ⅲ(20)、横拉杆Ⅰ(21)、横拉杆Ⅱ(22)、下转向臂Ⅳ(23)和轮毂Ⅳ(24),轮毂Ⅰ(8)上分别联接有下转向臂Ⅰ(17)和上转向臂Ⅰ(18),轮毂Ⅱ(14)上分别联接有上转向臂Ⅱ(15)和下转向臂Ⅱ(16),下转向臂Ⅲ(20)与轮毂Ⅲ(19)联接,下转向臂Ⅳ(23)与轮毂Ⅳ(24)联接,横拉杆Ⅰ(21)的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同步齿空间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Ⅰ(8)、纵拉杆Ⅰ(9)、摇臂Ⅰ(10)、摇臂Ⅱ(11)、纵拉杆Ⅱ(12)、转向油缸(13)、轮毂Ⅱ(14)、上转向臂Ⅱ(15)、下转向臂Ⅱ(16)、下转向臂Ⅰ(17)、上转向臂Ⅰ(18)、轮毂Ⅲ(19)、下转向臂Ⅲ(20)、横拉杆Ⅰ(21)、横拉杆Ⅱ(22)、下转向臂Ⅳ(23)和轮毂Ⅳ(24),轮毂Ⅰ(8)上分别联接有下转向臂Ⅰ(17)和上转向臂Ⅰ(18),轮毂Ⅱ(14)上分别联接有上转向臂Ⅱ(15)和下转向臂Ⅱ(16),下转向臂Ⅲ(20)与轮毂Ⅲ(19)联接,下转向臂Ⅳ(23)与轮毂Ⅳ(24)联接,横拉杆Ⅰ(21)的两端分别与下转向臂Ⅲ(20)和下转向臂Ⅰ(17)铰接,横拉杆Ⅱ(22)的两端分别与下转向臂Ⅳ(23)和下转向臂Ⅱ(16)铰接,纵拉杆Ⅰ(9)的两端分别与上转向臂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贺,马凯,任晓力,李永安,丁永成,张学瑞,宋明江,许连丙,张强,梁大海,赵媛媛,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