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36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线排布缆线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线槽接头包括相叠放的上层线槽和下层线槽,所述上层线槽、下层线槽均设有若干列独立的线槽单元;所述下层线槽设有坡口,下层线槽沿坡口进行过渡,使其进出线口与上层线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十字型接头、两种T型接头,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的电缆布线需求进行拼装组合,同时,解决了电缆布线散乱、在电缆交叉区域会出现反复叠放或者布线交叉打结、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使使电缆、网线的转角布线更加规范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
本技术涉及集线排布缆线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
技术介绍
新工厂线体导入的电气安装阶段,为了使电力设备电缆从二次侧配电柜体至用电设备本体间的布线有序美观,并对设备电缆进行有效防护,会制作封闭式的地面线槽进行电缆走线布线,在电缆交叉转弯处,需要安装接头进行连接过渡。常见的连接接头有直角接头、十字型接头及T型接头多种样式;其中,十字型接头和T型接头处是电缆交叉及转弯频繁的区域,因为电缆不同的走向需求,以及多种电压等级的电缆混合走线,该区域内电缆的规整布线、走向限制、布线顺序限制及强弱电缆的隔离屏蔽完全依赖于地面线槽接头的结构设计。目前,国内主机厂焊装车间主要采用无分隔的接头样式进行布线,其中十字型接头形式在直线交叉布线时,只考虑了电缆不转弯的布线情况,两种不同直线走向的电缆分层叠放,交叉区域做下沉式设计,下层电缆铺设在交叉区域的下层,上层电缆需要在下层电缆铺设完后再叠放在下层电缆的上方,但对于需要转弯布线的情况未做相应考虑,如图1所示;T型接头同样采用无分隔的接头样式,交叉区域同样是做下沉式设计,其中需要转弯的电缆铺设在下层区域,待下层电缆铺设完后,直线走向的电缆叠放在下层电缆的上方,如图2所示。现有的布线方案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相互交叉,电磁干扰大,易造成网络通讯闪断,而且交叉处叠放电缆过多,电缆散热不足,易造成电缆发热异常;2)现有十字型接头未针对所有转弯的走向需求进行相应设计,T型接头只考虑了电缆单向转弯的情况,对于需要双向转弯的情况未做考虑和设计,从而在电缆交叉区域会出现反复叠放或者布线交叉打结的情况;3)大线径的电缆在转弯区域因电缆转弯半径不足,易出现电缆磨损或难以布线的情况;4)电缆交叉区域未进行上下层分格,导致布线顺序受到限制,需先将下层电缆铺设完成后才能铺设上层电缆,后期维保更换或改造增加电缆时布线困难,或出现布线混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解决了电缆布线散乱、在电缆交叉区域会出现反复叠放或者布线交叉打结、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同时,设有更符合电缆转弯的接头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包括相叠放的上层线槽和下层线槽,上层线槽和下层线槽整合为一体。所述上层线槽、下层线槽均设有若干列独立的线槽单元;所述下层线槽设有坡口,下层线槽沿坡口进行过渡,使其进出线口与上层线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设置若干独立的线槽单元,可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进行隔离,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在上层线槽、下层线槽上独立的线槽单元穿行,避免了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相互交叉叠放,导致布线混乱且电缆间相互干扰的情况。同时,电缆在上层线槽铺设时可以平顺过渡,下层线槽与上层线槽交叉接触区设置坡口进行过渡,电缆需要在下层线槽铺设时,可通过下层线槽的坡口进入下层线槽,并从另一端的下层线槽坡口引出,从而不受布线顺序限制,而且,接头上层线槽、下层线槽为一体,整体搬运、移动方便。优选地,所述线槽单元分为主线槽和网线槽,主线槽与网线槽之间留有隔空间隙;所述上层线槽与下层线槽的主线槽、网线槽均对应接通。线槽单元包含主线槽及网线槽,主线槽可根据电缆的类别数量分成多个,不同主线槽分别铺设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且线槽搭配类别及数量可以随布线需求变化进行转换。其中为提高防护及屏蔽等级,网线作为单独在网线槽进行铺设,并留有隔空间隙进行隔离。优选地,所述线槽单元包括多种不同的宽度规格。根据电缆的规格等级不同进行划分,可设置多种宽度规格的线槽单元,即不同宽度规格的主线槽和网线槽。优选地,所述坡口斜度为45°。坡口主要用于电缆进出下层线槽,一般地,设置45°斜度的坡口进行过渡。优选地,所述线槽接头为镀锌板材质。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层线槽与下层线槽呈十字型设置,上层线槽的各线槽单元均设有线槽开孔,所述线槽开孔有且仅对应下层线槽的一个线槽单元。针对同一电压等级的电缆铺设,上层线槽的各线槽单元通过线槽开孔与下层线槽的线槽单元对应接通,电缆既可以在上层线槽直线铺设,也可根据需求穿过线槽开孔转弯进入下层线槽。同时,下层线槽与上层线槽交叉接触区设置坡口进行过渡,电缆需要在下层线槽铺设时,可通过下层线槽的坡口进入下层线槽并从另一端的下层线槽坡口引出,也可根据需求通过线槽开孔转弯进入上层线槽,从而满足电缆在十字路口可根据需求往其他三个方向通行。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层线槽与下层线槽呈T型设置,所述上层线槽为直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线槽的转角位置设有两处过渡转角,所述过渡转角为135°。该结构为单拐角结构,针对同一电压等级的电缆铺设,电缆在上层线槽铺设时,可实现转角,通过下层电缆铺设时,从一端坡口进入,并从另一端的坡口引出。为了保证电缆在竖直平面或水平平面进行转弯时有足够的转弯半径,线槽相应转角位置都进行了两次135°角过渡设计,使电缆在转角位置平顺过渡。作为又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层线槽与下层线槽呈T型设置,所述上层线槽、下层线槽均为直角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线槽、下层线槽的转角位置均设有两处过渡转角,所述过渡转角为135°。该结构为双拐角结构,电缆在上层线槽、下层线槽均可进行转角,电缆在上层线槽铺设时可以平顺过渡,在下层线槽铺设时,通过坡口转弯进入下层线槽并从另一端的坡口引出,从而满足电缆在T型路口可根据需求往其他两个方向转弯通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了多种线槽接头的类型和规格,可根据实际的电缆布线需求进行拼装组合;2)设有多个线槽单元,使不同电压等级电缆布线能够完全隔离,防止强弱电缆间的相互干扰;3)分层铺设,避免了出现不同电缆混合走线及反复叠放的情况;4)转角位置采用分层设计,避免了需先完成下层电缆布线后再铺设上层电缆,解除了布线顺序的限制,降低布线及后期维保、改造难度;5)通过将交叉区域可能集中叠放的电缆进行分层和分列布置走线,将大股集中的电缆分割成多个不同类别的小股,从而避免了电缆叠放过多,保证电缆散热充分;6)布线平顺灵活,通过增加必要的开孔、坡口及过渡角度,保证电缆布线过渡平顺,且走向灵活变通。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的十字型接头处的布线形式图。图2是目前的T型接头处的布线形式图。图3是本技术十字型接头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十字型接头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十字型接头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T型接头(单拐角)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T型接头(单拐角)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T型接头(单拐角)的截面图。图9是本技术T型接头(单拐角)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T型接头(双拐角)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T型接头(双拐角)的截面图。图12是本技术T型接头(双拐角)的俯视图。图13是各接头整体拼装使用的组合示例图。其中,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叠放的上层线槽(1)和下层线槽(2),所述上层线槽(1)、下层线槽(2)均设有若干列独立的线槽单元(3);所述下层线槽(2)设有坡口(4),下层线槽(2)沿坡口(4)进行过渡,使其进出线口与上层线槽(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叠放的上层线槽(1)和下层线槽(2),所述上层线槽(1)、下层线槽(2)均设有若干列独立的线槽单元(3);所述下层线槽(2)设有坡口(4),下层线槽(2)沿坡口(4)进行过渡,使其进出线口与上层线槽(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线槽(1)与下层线槽(2)呈十字型设置,上层线槽(1)的各线槽单元(3)均设有线槽开孔(5),所述线槽开孔(5)有且仅对应下层线槽(2)的一个线槽单元(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线槽(1)与下层线槽(2)呈T型设置,所述上层线槽(1)为直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线槽(1)的转角位置设有两处过渡转角(6),所述过渡转角(6)为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地面线槽接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绿方智强张展鸿邓汝炬程辰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