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74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其中导波管组件由数个导波管相接而成。而导波管可由一第一导波块及一第二导波块所组合而成或为一体成型且空心的金属管所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导波块及第二导波块互相连接处以及每一导波管相互连接处皆会产生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以纳米电镀的方式电镀在导波管或导波管组件的外表面上,并能填补住每一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所述纳米镀层中具有纳米粒子。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能有效填补所述缝隙,以降低讯号损失以及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降低讯号损失以及电磁干扰的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5,先前的导波管1’由一第一导波块11’、一第二导波块12’及一组垫片17组成,所述第一导波块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皆具有一彼此相对而设的凹槽18,所述第一导波块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组合时,将所述垫片17装设于所述第一导波块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间之组合面上并与所述凹槽18错开,此时两所述凹槽18相互结合以形成一导波空间,所述导波空间用以传导高频的电磁波。以螺栓将所述第一导波块11’、所述垫片17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相互固定连接,如此组装成先前的导波管1’。请参阅图6,先前的导波管组件100’具有一导波管,所述导波管由数个导波管1’组成,数个所述导波管1’组成一空心的金属管,该空心的部分为一导波空间13’,所述导波空间13’用以传导高频的电磁波。每一所述导波管组件互相连接处之间设有一垫片17,并用螺栓将每一所述导波管1’及垫片17相互固定连接,如此组装成导波管组件100’。然而,此种组装方式,导致所述导波管1’中之所述第一导波块11’、所述垫片17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相互固定连接处;以及每一所述导波管1’与垫片17的相互连接处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缝隙,该缝隙会导致讯号损失及天线效应的发生,外部的电磁波也容易通过该缝隙进入导波管1’或导波管组件100’中,进而影响所述导波管组件100’的传输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能减少讯号的损失以及避免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所述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能减少讯号的损失以及避免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导波管,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导波块,所述第一导波块具有一第一组合面,所述第一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一导波槽;一第二导波块,所述第二导波块具有一第二组合面,所述第二组合面对应所述第一组合面而设,所述第二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二导波槽,所述第二导波槽对应第一导波槽而设,所述第一导波块之第一组合面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所述第二组合面互相贴合,使得所述第一导波槽及所述第二导波槽组合成一导波空间;一纳米镀层,所述纳米镀层以纳米电镀的方式电镀在所述导波管之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的外表面上,以填补住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间产生的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所述纳米镀层中具有纳米粒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导波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数个导波管,所述导波管为一空心的金属管,该空心的部分为一导波空间,所述导波空间用以传导高频的电磁波,数个所述导波管相互连结,使得所述导波空间相互连通;一纳米镀层,所述纳米镀层以纳米电镀的方式电镀在相互连接的数个所述导波管的外表面上,并填补住每一所述导波管之间产生的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所述纳米镀层中具有纳米粒子。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波管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口、一第二连接端口及一中空的导波空间,每一所述导波管之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皆与另一所述导波管之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相连接,使得每一所述导波空间皆彼此相连通。如上所述,本技术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藉由将所述纳米镀层电镀在所述导波管或所述导波管组件的外表面上,并填补住每一所述导波管或所述导波管组件中因连接而产生的缝隙。如此使得本技术具纳米镀层的导波管及导波管组件能有效填补所述缝隙,以降低讯号损失以及电磁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波管之立体图。图2为图1中II-II线之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波管组件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图中IV-IV线之剖面图。图5为先前技术的导波管之立体分解图。图6为先前技术的导波管组件之立体分解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导波管组件100导波管1第一导波块11第一组合面111第一导波槽112第二导波块12第二组合面121第二导波槽122导波空间13缝隙14第一连接端口15第二连接端口16垫片17凹槽18纳米镀层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导波管1由一第一导波块11及一第二导波块12组成,所述第一导波块11具有一第一组合面111,所述第一组合面111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一导波槽112。所述第二导波块12具有一第二组合面121,所述第二组合面121对应所述第一组合面111而设。所述第二组合面121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二导波槽122,所述第二导波槽122对应第一导波槽112而设。组合时,先将所述第一导波块11之第一组合面1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之所述第二组合面121互相贴合,使用超音波熔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组合面111及所述第二组合面121互相熔接,如此使得所述第一导波槽112及所述第二导波槽122组合成一导波空间13,所述导波空间13用以传导高频的电磁波。在所述第一组合面111及所述第二组合面121互相贴合处会产生缝隙14。所述纳米镀层2是以纳米电镀液为成分电镀在组合完成之所述第一导波块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的外表面上,并填补住所述第一导波块11及所述第二导波块12之间所产生的缝隙14。纳米电镀是在电镀液中添加纳米颗粒,电镀时得以利用这些纳米颗粒不断磨擦镀层表面,以有效去除表面气泡并对镀层进行机械磨抛,得以提高镀层表面光洁度以及综合机械强度。故所述纳米镀层2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成分包含镍金属无机盐类(如硫酸镍、氯化镍)、无机酸(如硼酸)、界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纳米粒子(如银纳米粒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二氧化矽纳米粒子、氧化铝纳米粒子、氧化锌纳米粒子)等,可以为所述导波管1提供防水、抗氧化、抗硫化腐蚀以及防止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之功能。以上纳米镀层2的材料仅提供大致成分,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揭露的成分。如此使得本技术之导波管1能有效减少所述缝隙14所产生的讯号损失以及电磁干扰。此外,也使得本技术导波管1具有防水抗腐蚀的多功能。请参阅图3及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导波管组件100由数个导波管1及一纳米镀层2组成。所述导波管1为一空心的金属管,所述空心金属管中通常具有矩形、方形或圆形的横截面,该空心的部分为一导波空间13,所述导波空间13用以传导高频的电磁波。数个所述导波管1相互连结,以超音波熔接的方式将每一所述导波管1相互连接,也使得所述导波空间相互连通,而每一所述导波管1的相互连接处会形成微小的缝隙14。该所述缝隙14会使得每一所述导波管1在进行讯号传输时,讯号会从所述缝隙14溢散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波管,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导波块,所述第一导波块具有一第一组合面,所述第一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一导波槽;一第二导波块,所述第二导波块具有一第二组合面,所述第二组合面对应所述第一组合面而设,所述第二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二导波槽,所述第二导波槽对应第一导波槽而设,所述第一导波块之第一组合面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所述第二组合面互相贴合,使得所述第一导波槽及所述第二导波槽组合成一导波空间;一纳米镀层,所述纳米镀层以纳米电镀的方式电镀在所述导波管之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的外表面上,以填补住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间产生的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所述纳米镀层中具有纳米粒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波管,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导波块,所述第一导波块具有一第一组合面,所述第一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一导波槽;一第二导波块,所述第二导波块具有一第二组合面,所述第二组合面对应所述第一组合面而设,所述第二组合面具有凹陷形成的第二导波槽,所述第二导波槽对应第一导波槽而设,所述第一导波块之第一组合面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所述第二组合面互相贴合,使得所述第一导波槽及所述第二导波槽组合成一导波空间;一纳米镀层,所述纳米镀层以纳米电镀的方式电镀在所述导波管之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的外表面上,以填补住所述第一导波块及所述第二导波块之间产生的缝隙,所述纳米镀层为一种纳米金属材料,所述纳米镀层中具有纳米粒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