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75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薄型均温板,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及工作流体,第一金属板形成有毛细结构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数个支撑件;第二金属板对应第一金属板覆盖并以扩散结合方式固结,各支撑件的端面分别抵接第二金属板,并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内部形成有容腔;工作流体设置在容腔中。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型均温板不仅加工制作容易,且能够避免各金属板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均温板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散热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型均温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组件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解决高发热量的问题,业界已将具有良好导热特性的均温板(VaporChamber),提供给电子组件来进行导热的使用,但是现有的均温板不论是导热和薄型化需求等皆存在着改善的空间。已知的均温板,主要包括一上板片、一下板片、一毛细组织和一工作流体,制作时首先将毛细组织布设在上板片和下板片的内部,其次通过焊接制程将上板片和下板片结合,并在上板片和下板片之间形成有一容腔,继之,将工作流体填入容腔内,最后再进行除气封口加工,如此以制作成一均温板。然而,已知的均温板,虽然具有导热效果,但却存在以下的问题点,由于是以焊接方式对上板片和下板片的周边做封合,容易在上板片和下板片的接合面产生应力效应和变形等不良情况。通过毛细组织的布设和焊接等多道制程,让均温板的制作变得相当的繁琐和不易制作。再者,前述制程和结构所得到的均温板,其整体高度并无法有效地获得降低。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均温板,其不仅加工制作容易,且能够避免各金属板的变形。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均温板,包括一第一金属板、一第二金属板及一工作流体,该第一金属板形成有一毛细结构和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数个支撑件;该第二金属板对应该第一金属板覆盖并以扩散结合方式固结,各该支撑件的端面分别抵接该第二金属板,并在该第一金属板和该第二金属板的内部形成有一容腔;该工作流体设置在该容腔中。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结合过程中完全不需要焊剂,所以能够节省材料的使用成本。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通过扩散结合后,其接合面坚固并且能够降低接合面的变形和无应力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金属板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区域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金属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薄型均温板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薄型均温板的另一实施例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薄型均温板的另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薄型均温板的又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10A…第一金属板;11…基板;12…毛细结构;121…第一槽沟;122…第二槽沟;13…支撑结构;131…支撑件;14…待结合边;20、20A、20B…第二金属板;21…基板;22…毛细结构;221…第一槽沟;222…第二槽沟;23…支撑结构;231…支撑件;24…待结合边;30…工作流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薄型均温板,“薄型”是指结合后的厚度介于0.6mm~2.2mm之间,其中厚度介于1.0mm~2.0mm之间为优选,此薄型均温板主要包括一第一金属板10、一第二金属板20及一工作流体30。第一金属板10可为铝、铜或其合金等材料所制成,其主要包括一基板11,在基板11的一表面以化学或物理蚀刻等方式形成有一毛细结构12,本实施例的毛细结构12为由数个第一槽沟121和数个第二槽沟122所组成,各第一槽沟121和各第二槽沟122是以斜向交错方式进行配置,并在各第一槽沟121和各第二槽沟122的间隔处形成一支撑结构13,此支撑结构13主要包括数个支撑件131,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31大致为一矩形块体,但不以此种形状为限。进一步地,在毛细结构12和支撑结构13外部的基板11上形成有一待结合边14,本实施例的待结合边14大致呈一矩形状环框,且待结合边14的厚度与前述各支撑件131的厚度相等。第二金属板20也可为铝、铜或其合金等材料所制成,本实施例的第二金属板20为一平整板片,其是对应于第一金属板10的一侧覆盖并且以扩散结合(DiffusionBondingTechnology)方式进行固定结合,各支撑件131的顶面分别抵接在第二金属板20的内表面,并在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20的内部形成有一容腔,此容腔主要是由各第一槽沟121和各第二槽沟122所组合构成。其中的扩散结合可让待结合边14和各支撑件131的端面在没有第三介质(如:焊料或焊剂)的情况下与第二金属板20做抵贴结合。工作流体30可为纯水等液体(见于图5所示),其是填充注设在容腔中并且形成各第一槽沟121和各第二槽沟122中。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的第二金属板20A除了可如上述实施例外,本实施例的第二金属板20A主要包括一基板21,在基板21的一表面以化学或物理蚀刻等方式形成有一毛细结构22,本实施例的毛细结构22为由数个第一槽沟221和数个第二槽沟222所组成,各第一槽沟221和各第二槽沟222是以斜向交错方式进行配置,并在各第一槽沟221和各第二槽沟222的间隔处形成一支撑结构23,此支撑结构23主要包括数个支撑件231,本实施例的支撑件231大致为一矩形块体,但不以此种形状为限。在毛细结构22和支撑结构23外部的基板21上形成有一待结合边24,本实施例的待结合边24大致呈一矩形状环框,且待结合边24的厚度与前述各支撑件231的厚度相等。其中第一金属板10和第二金属板20A通过扩散结合,让各待结合边14、24和各支撑件131、231的端面在没有第三介质的情况下彼此对正抵接结合。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板10A也具有前述实施例的各支撑件131及相关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二金属板20B也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毛细结构22、各支撑件231及相关结构,但毛细结构22的各第一槽沟和各第二槽沟之间采用不等间距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使一部分的支撑件231的端面与第一金属板10A的各支撑件131抵接,另一部分的支撑件231则形成在各第一槽沟或/和各第二槽沟之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合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金属板,形成有一毛细结构和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数个支撑件;/n一第二金属板,对应该第一金属板覆盖并以扩散结合方式固结,各该支撑件的端面分别抵接该第二金属板,并在该第一金属板和该第二金属板的内部形成有一容腔;以及/n一工作流体,设置在该容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金属板,形成有一毛细结构和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数个支撑件;
一第二金属板,对应该第一金属板覆盖并以扩散结合方式固结,各该支撑件的端面分别抵接该第二金属板,并在该第一金属板和该第二金属板的内部形成有一容腔;以及
一工作流体,设置在该容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板包括一基板,该毛细结构和该支撑结构形成在该基板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包括数个第一槽沟和数个第二槽沟,各该第一槽沟和各该第二槽沟是以斜向交错方式进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各该支撑件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一槽沟和各该第二槽沟的间隔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毛细结构和该支撑结构外部的该基板上形成有一待结合边,该待结合边为一环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待结合边的厚度与各该支撑件的厚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板为一平整板片。


8.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山林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惠立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迈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