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266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包括:在散热板的流道内灌满发泡浆料;将散热板静置预设时间,以使得发泡浆料附着于流道的内壁;向流道内充入气体,使流道内未附着的发泡浆料排出流道;对流道内附着的发泡浆料进行高温处理,以使得附着的发泡浆料烧结形成毛细层。通过注入气体挤出发泡浆料的方式,避免发泡浆料堵塞散热板流道,再对黏附于流道内壁的发泡浆料高温结烧制得毛细层,使毛细层均布于整个流道内壁,提高散热板的均温效率。可重复多次向流道内注满发泡浆料并静置,每次静置后通过气体挤出未黏附的发泡浆料,调整发泡浆料烧结制得的毛细层厚度,操作简单,便于加工,解决了在微小流道内加工毛细层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散热板,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工质的蒸发冷凝即气液相变来传递热量,具体过程是传热器件的一端受热使液体工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管壁流回至蒸发段,该过程不断循环,从而将热量由相变式传热器件的一端传至另一端。传统散热板内部容纳液体工质完全依靠重力回流,回流驱动力不足,将导致液体工质回流速度慢,气液相变循环频率低,甚至出现液体工质完全汽化,即干烧的情况出现。目前,在散热板内部型腔加设毛细层,可有效提高液体工质的传质动力,保证散热板的均温性能。然而,由于散热板传热型腔结构狭窄,一般其型腔宽度为5~10mm,高度小于3mm,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难以将毛细层均布于型腔内壁,甚至可能出现毛细层聚集阻塞内部型腔等情况发生,影响液体工质流动,进而影响散热板传热效率。申请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旨在优化散热板内部型腔毛细层加工工艺,确保毛细层均布于散热板内部型腔壁面,提高毛细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在所述散热板的流道内灌满发泡浆料;/n将所述散热板静置预设时间,以使得所述发泡浆料附着于所述流道的内壁;/n向所述流道内充入气体,使所述流道内未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排出所述流道;/n对所述流道内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进行高温处理,以使得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烧结形成毛细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散热板的流道内灌满发泡浆料;
将所述散热板静置预设时间,以使得所述发泡浆料附着于所述流道的内壁;
向所述流道内充入气体,使所述流道内未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排出所述流道;
对所述流道内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进行高温处理,以使得附着的所述发泡浆料烧结形成毛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浆料粘度为0.2~100Pa.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浆料由高分子粘结剂、复合纳米填料、硅烷偶联剂以及发泡剂混匀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结剂为PVA粘结剂;所述复合纳米填料为膨胀石墨、球形石墨、鳞片石墨、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短切碳纤维、二氧化硅、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发泡剂为无机发泡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浆料的制备方法为:
所述PVA粘结剂加入去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虎冯先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