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热板、散热器件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75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均热板、散热器件以及电子设备,该均热板具有:壳体;柱,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为从内侧支承上述壳体;工作液,被封入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至少一个金属箔,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及至少一个吸液芯,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上述金属箔在一方的主面具有多个槽以及中空的凸部的至少任一方,上述金属箔以及上述吸液芯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以层叠的状态被夹持在上述壳体的主内面与上述柱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均热板、散热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均热板、散热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元件的高集成化、高性能化所引起的发热量增加。另外,由于产品的小型化不断发展,发热密度增加,所以散热对策变得重要。该状况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领域特别显著。近年来,作为热对策部件,使用石墨板等的情况较多,但由于其热输送量不充分,所以对各种热对策部件的使用持续研究。其中,作为能够非常有效地使热量扩散的器件,面状的导热管亦即均热板的使用的研究不断推进。通常在均热板为了使工作流体环流而在壳体内壁设置有被称为吸液芯(wick)的毛细管结构。通常在该吸液芯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从内侧支承壳体的支承体,由此,防止由于减压所引起的壳体的变形、来自外部的力例如与其它的部件的接触所引起的壳体的变形。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壳体内壁具有吸液芯结构(wickstructure)15,并在壳体内部具有与吸液芯结构15抵接的支承板(supportingplate)17的均热板。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11565号说明书<br>然而,在专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热板,具有:/n壳体;/n柱,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为从内侧支承所述壳体;/n工作液,被封入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n至少一个金属箔,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及/n至少一个吸液芯,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n所述金属箔在一方的主面具有多个槽以及中空的凸部的至少任一方,/n所述金属箔以及所述吸液芯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以层叠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主内面与所述柱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均热板,具有:
壳体;
柱,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为从内侧支承所述壳体;
工作液,被封入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金属箔,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及
至少一个吸液芯,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
所述金属箔在一方的主面具有多个槽以及中空的凸部的至少任一方,
所述金属箔以及所述吸液芯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以层叠的状态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主内面与所述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箔在具有所述凸部的情况下,在与该凸部存在的主面对置的主面具有与该凸部对应的形状的凹部,在具有所述槽的情况下,在与该槽存在的主面对置的主面具有与该槽对应的形状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密封了外缘部的对置的两个片材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芯以及所述金属箔分别存在至少两个,一部分的吸液芯以及金属箔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主内面与所述柱之间,另一部分的吸液芯以及金属箔被夹持在与所述一个主内面对置的主内面与所述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芯以及所述金属箔分别存在至少两个,一部分的吸液芯以及金属箔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主内面与所述柱之间,另一部分的吸液芯以及金属箔被夹持在与所述一个主内面对置的主内面与所述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冈拓生久米宗一中尾治近川修沼本龙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