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98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腔,搅拌腔下万的罐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搅拌腔内部浆料较少压力不足时,液压伸缩杆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搅拌腔内部浆料吸入增压箱内部,由活塞挤压排出,防止当搅拌腔内部浆料较少时,无法排出,使用时,可以储料罐连同底座固定在摊铺机上,将混合好的水泥沙石放进储料罐内,浆料经过出料管喷出,根据摊铺机行走速度,设定出浆料量,以保证水泥浆料能连续均匀的灌注到水泥稳定材料基层边部位置,可以较好的保证水泥稳定材料半刚性基层边部位置的整体性和板结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施工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设施工
,具体的涉及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稳定材料是当前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其具有板体性好、承载力高、经济性好等优点,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对原材料和施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的整体质量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但是在水泥稳定材料基层边部立模施工的局部部位仍然存在密实度差、松散、板结性和整体性差等的质量隐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边部位置普遍性的粗集料离析,造成此部位的水泥稳定材料粗集料聚集较多,缺少水泥浆和细集料,进而导致此部位材料黏聚力不足、不易成型和板结。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5月11日授权公告的一件名称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立模施工边部灌浆装置”的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201520846306.9,该专利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立模施工边部灌浆装置,包括储料罐,在储料罐下部设有出料管,在出料管上设有开关阀门;在储料罐上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伸入储料罐内,在搅拌轴上设有搅拌片,但是施工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1、随着储料罐内部的浆料逐渐变少,导致喷出的浆料的流量变小,造成储料罐内部残留有余料,造成浪费,且不便于下次使用,2、并且其搅拌效果差,3、施工完成后,不便于对储料罐内部进行清洗,造成残留浆料凝结在储料罐内壁上。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搅拌腔,搅拌腔下方的罐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搅拌腔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型管,且“⊥”型管的一端延伸至罐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外侧焊接有螺旋叶片,且搅拌轴两侧壁皆焊接有与搅拌腔相互匹配的“U”型杆,所述罐体的顶部通过支杆设有蓄水箱,蓄水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且出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型管一端连接,所述罐体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有料桶,料桶的底部设有导料管,导料管上设有第一阀门,且导料管远离料桶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腔内部,所述搅拌腔一侧的罐体侧壁设有增压箱,且增压箱与之间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内部靠近增压箱的一侧铰接有第一铰接板,且第一铰接板铰接轴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增压箱的底部设有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的内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板,第二铰接板铰接轴的两端皆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阶梯孔一侧的增压箱侧壁设有“L”型出料管,所述增压箱上方的罐体侧壁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设有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焊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增压箱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优选的,所述“L”型出料管末端设有喷浆管,且喷浆管远离“L”型出料管的设有喷头。优选的,所述料桶与蓄水箱的一侧皆设有透明窗,且透明窗上设有刻度。优选的,所述“U”型杆的内侧焊接有2个搅拌杆。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底座。3.有益效果本技术搅拌轴的外侧焊接螺旋叶片,且搅拌轴两侧壁皆焊接与搅拌腔相互匹配的“U”型杆,“U”型杆的内侧焊接2个搅拌杆,在搅拌时,搅拌腔相互匹配的“U”型杆绕着搅拌轴将搅拌腔内壁上的浆料刮下,防止浆料凝结在内壁上,同时螺旋叶片转动可将浆料不停的往上带动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效果,保证水泥净浆的稠度均匀性而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本技术搅拌轴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型管,且“⊥”型管的一端延伸至罐体的顶部,罐体的顶部通过支杆设置蓄水箱,蓄水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且出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与“⊥”型管一端连接,罐体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料桶,料桶的底部设置导料管,导料管上设置第一阀门,且导料管远离料桶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腔内部,料桶与蓄水箱的一侧皆设置透明窗,且透明窗上设置刻度,可将原料和水倒入料桶,根据透明窗一侧的刻度进行配比,并且当施工完成后,打开第二阀门,蓄水箱内部的水进入旋转的“⊥”型管内部,并从“⊥”型管排出,与“U”型杆相互配合可对搅拌腔内部进行清洗,本技术搅拌腔一侧的罐体侧壁设置增压箱,且增压箱与之间设置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内部靠近增压箱的一侧铰接第一铰接板,且第一铰接板铰接轴的两端皆安装第一扭簧,增压箱的底部设置第二阶梯孔,第二阶梯孔的内部铰接第二铰接板,第二铰接板铰接轴的两端皆设置第二扭簧,第二阶梯孔一侧的增压箱侧壁设置“L”型出料管,增压箱上方的罐体侧壁设置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焊接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增压箱内部固定连接活塞,当需要排料时,液压伸缩杆向上移动带动活塞向上移动,搅拌腔内部浆料在压力的作用下,浆料冲开第一挡板进入增压箱,然后从而第二挡板从经过“L”型管和喷浆管从何喷头排出,当搅拌腔内部浆料较少压力不足时,液压伸缩杆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当活塞向上运动时,可将搅拌腔内部的浆料吸入增压箱内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可将增压箱内部的浆料排出,防止当搅拌腔内部浆料较少时,无法排出,造成浪费,不便于下次使用,同时可以将底座固定在摊铺机上,储料罐放置在底座上,将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放进储料罐内,浆料经过出料管喷出,根据摊铺机行走速度,设定好出浆料量,可以进一步降低工程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水泥稳定材料半刚性基层边部位置能满足施工质量的技术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阶梯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L”型出料管,2-活塞,3-第一阶梯孔,301-第一铰接板,302-第一扭簧,4-活塞杆,5-液压伸缩杆,6-固定板,7-搅拌轴,71-螺旋叶片,8-第一阀门,9-搅拌杆,10-“⊥”型管,11-旋转接头,12-第二阀门,13-蓄水箱,14-出水管,15-轴承,16-罐体,161-搅拌腔,17-料桶,18-导料管,19-“U”型杆,20-电机,21-底座,22-第二扭簧,23-第二阶梯孔,24-第二铰接板,25-增压箱,26-喷浆管,27-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包括罐体16,罐体16的底部设有底座21,罐体16的内部设有搅拌腔161,搅拌腔161下方的罐体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端延伸至搅拌腔161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搅拌轴7远离电机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型管10,且“⊥”型管10的一端延伸至罐体16的顶部,搅拌轴7的外侧焊接有螺旋叶片71,且搅拌轴7两侧壁皆焊接有与搅拌腔161相互匹配的“U”型杆19,“U”型杆19的内侧焊接有2个搅拌杆9,罐体16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包括罐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6)的内部设有搅拌腔(161),搅拌腔(161)下方的罐体(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端延伸至搅拌腔(161)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远离电机(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型管(10),且“⊥”型管(10)的一端延伸至罐体(16)的顶部,所述搅拌轴(7)的外侧焊接有螺旋叶片(71),且搅拌轴(7)两侧壁皆焊接有与搅拌腔(161)相互匹配的“U”型杆(19),所述罐体(16)的顶部通过支杆设有蓄水箱(13),蓄水箱(1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2),且出水管(14)远离蓄水箱(13)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11)与“⊥”型管(10)一端连接,所述罐体(16)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有料桶(17),料桶(17)的底部设有导料管(18),导料管(18)上设有第一阀门(8),且导料管(18)远离料桶(17)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腔(161)内部,所述搅拌腔(161)一侧的罐体(16)侧壁设有增压箱(25),且增压箱(25)与之间设有第一阶梯孔(3),第一阶梯孔(3)内部靠近增压箱(25)的一侧铰接有第一铰接板(301),且第一铰接板(301)铰接轴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扭簧(302),所述增压箱(25)的底部设有第二阶梯孔(23),第二阶梯孔(23)的内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板(24),第二铰接板(24)铰接轴的两端皆设有第二扭簧(22),所述第二阶梯孔(23)一侧的增压箱(25)侧壁设有“L”型出料管(1),所述增压箱(25)上方的罐体(16)侧壁设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底部设有液压伸缩杆(5),且液压伸缩杆(5)的输出端焊接有活塞杆(4),活塞杆(4)的一端延伸至增压箱(25)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刚性基层施工灌浆装置,包括罐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6)的内部设有搅拌腔(161),搅拌腔(161)下方的罐体(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端延伸至搅拌腔(161)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所述搅拌轴(7)远离电机(20)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型管(10),且“⊥”型管(10)的一端延伸至罐体(16)的顶部,所述搅拌轴(7)的外侧焊接有螺旋叶片(71),且搅拌轴(7)两侧壁皆焊接有与搅拌腔(161)相互匹配的“U”型杆(19),所述罐体(16)的顶部通过支杆设有蓄水箱(13),蓄水箱(1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2),且出水管(14)远离蓄水箱(13)的一端通过旋转接头(11)与“⊥”型管(10)一端连接,所述罐体(16)两侧的顶端皆焊接有料桶(17),料桶(17)的底部设有导料管(18),导料管(18)上设有第一阀门(8),且导料管(18)远离料桶(17)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腔(161)内部,所述搅拌腔(161)一侧的罐体(16)侧壁设有增压箱(25),且增压箱(25)与之间设有第一阶梯孔(3),第一阶梯孔(3)内部靠近增压箱(25)的一侧铰接有第一铰接板(301),且第一铰接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路昭曾鹏徐伟然吕少辉金年生郭琼华陈飞冯望戴天彤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