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532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在所述托盘本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电芯极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在所述托盘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加压夹件,所述加压夹件可在上下方向上压紧所述电芯极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在上下方向上升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通过采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安装槽,在安装槽的前后方向上没有限位,通过压紧机构对电芯极组加压,针对不同尺寸的电芯极组,无需重新开模注塑更换托盘,降低成本,提高兼容性,不易刮伤电芯极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
本技术涉及电芯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设备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方形叠片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芯极组需要通过托盘装载后经物流线自动传输至下游各工序中。相关技术中,电芯极组采用具有凹槽限位式的注塑托盘进行装载运输,该托盘上设有与极组相对应的仿形凹槽用以对电芯极组进行限位固定,该托盘存在如下弊端:如果电芯极组的长宽尺寸发生变化时,托盘需重新开模注塑进行更换,兼容性差,成本高。另外,仿形凹槽的内壁与电芯极组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L较大时,在传输过程中对齐度偏差大,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若间隙L减小时,则电芯极组在取放时由于间隙太小容易被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兼容性高、成本低和不易损坏电芯极组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在所述托盘本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电芯极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在所述托盘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加压夹件,所述加压夹件可在上下方向上压紧所述电芯极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在上下方向上升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相连用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槽旋转,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加压夹件朝向所述安装槽转动以压紧所述电芯极组,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加压夹件远离所述安装槽转动以释放所述电芯极组。可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两个压紧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侧以分别压紧所述电芯极组的左右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所述两个压紧机构形成为一个压紧装置,在每个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紧装置,所述电芯极组和所述压紧装置一一对应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托盘本体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支撑台阶,所述电芯极组的底部可支撑在所述支撑台阶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压紧机构设在所述分隔部上和/或所述托盘本体的边缘部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每个所述电芯极组均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叠置的多个叠片,在所述托盘本体的传输速度小于等于30m/min时,所述多个叠片在前后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对齐。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支撑凸条,每个所述支撑凸条的高度与相应的所述支撑台阶的高度一致。可选地,所述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升降组件相连以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动作,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旋转组件相连以控制所述旋转组件动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具有以下优势:根据本技术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通过采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安装槽,在安装槽的前后方向上没有限位,通过压紧机构对电芯极组进行加压,针对不同尺寸的电芯极组,无需重新开模注塑更换托盘,降低成本,提高了兼容性,同时不易刮伤电芯极组。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传输托盘100,电芯极组200,托盘本体10,安装槽11,支撑台阶111,支撑凸条112,分隔部12,边缘部13,压紧机构20,加压夹件21,压紧装置22。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考图1-图4并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叠片电芯极组200的传输托盘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叠片电芯极组200的传输托盘100包括托盘本体10和压紧机构20。具体地,在托盘本体10内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安装槽11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电芯极组200安装在安装槽11内,压紧机构20设在托盘本体10上且位于安装槽11的一侧用于压紧电芯极组200。进一步地,压紧机构20包括加压夹件21和升降组件,其中加压夹件21可在上下方向上压紧电芯极组200,防止在传输托盘100在移动传输的过程中电芯极组200发生移动错位。升降组件和加压夹件21相连以带动加压夹件2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电芯极组200安装在安装槽11内后托盘需要移动时,升降组件带动加压夹件21向下降落以压紧电芯极组200,当传输托盘100移动至预定位置后需要取出电芯极组200时,升降组件带动加压夹件21向上升起以释放电芯极组200。在相关技术中,托盘采用内设有电芯极组仿形凹槽设计,仿形凹槽的大小和所要容纳的电芯极组的尺寸匹配,将电芯极放入仿形凹槽内后,仿形凹槽的四周内壁对电芯极组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限位作用,假如电芯的长宽尺寸变化时,托盘需重新开模注塑进行更换以适应电芯极组的尺寸,不仅兼容性差,且生产成本高。另外,为方便取放在仿形凹槽内放置电芯极组时,需要在电芯极组的边缘和仿形凹槽内周壁之间留有间隙,例如该间隙通常设计为1mm左右的间距,因此电芯极组在该托盘传输过程中的对齐度偏差最大也可达1mm,无法满足精度要求,若将间隙减小为0.5mm,则电芯极组在托盘上取放时空间隙太小,容易刮伤电芯极组。根据本技术的叠片电芯极组200的传输托盘100,通过采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安装槽11,在安装槽11的前后方向上没有限位,针对不同尺寸的电芯极组200,无需重新开模注塑更换托盘,可以适用不同尺寸的电芯极组200,提高了兼容性和通用性,降低成本,同时不易刮伤电芯极组,另外,通过压紧机构20对电芯极组200进行加压,可以减小甚至避免电芯极组200在该传输托盘100移动过程中的对齐度偏差,保证精度要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压紧机构20还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和加压夹件21相连用以带动加压夹件21朝向或者远离安装槽11旋转,可以理解的是,在旋转组件带动加压夹件21朝向安装槽11的方向旋转,用以压紧电芯极组200,防止电芯极组200在该传输托盘100移动过程中出现对齐度偏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托盘本体(10),在所述托盘本体(10)内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电芯极组(20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内;/n压紧机构(20),所述压紧机构(20)设在所述托盘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11)的一侧,所述压紧机构(20)包括:/n加压夹件(21),所述加压夹件(21)可在上下方向上压紧所述电芯极组;/n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21)相连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2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本体(10),在所述托盘本体(10)内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电芯极组(20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内;
压紧机构(20),所述压紧机构(20)设在所述托盘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槽(11)的一侧,所述压紧机构(20)包括:
加压夹件(21),所述加压夹件(21)可在上下方向上压紧所述电芯极组;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21)相连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21)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20)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加压夹件(21)相连用以带动所述加压夹件(21)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安装槽(11)转动,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加压夹件(21)朝向所述安装槽(11)转动以压紧所述电芯极组(200),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加压夹件(21)远离所述安装槽(11)转动以释放所述电芯极组(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20)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两个压紧机构(2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11)的左右两侧以分别压紧所述电芯极组(200)的左右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电芯极组的传输托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所述两个压紧机构(20)形成为一个压紧装置(22),在每个所述安装槽(11)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龙王洋刘君安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