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52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蓄电池、制冷装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位器、微型计算机、电磁继电器、半导体制冷板、导热体、相变体、风扇;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依次连接制冷装置控制器、电位器、微型计算机、电磁继电器、半导体制冷板和导热体;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蓄电池通过太阳能控制器相连,太阳能蓄电池电量信号传输到太阳能控制器,根据太阳能蓄电池的电量,太阳能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启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
本技术属于汽车空调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是一个特殊的运动的围护结构,它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行驶状态,一种是停车状态。汽车空调可以在汽车行驶时实现对车室温度环境的调节和改善,增加人的舒适感。当汽车停止行驶时,压缩机失去了动力,汽车空调也就不能再调节车室温度了,而停车场地则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或烈日爆晒。在日常生活中,驱车外出办事,因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汽车往往启停非常频繁。夏季汽车停在室外,受强烈阳光的照射,车室温度迅速升高,稍后上车如进蒸笼。据估计,车内温度可达65℃以上,驾乘人员对车内环境感到难以忍受或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有不舒适感。这一司空见惯的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车内的高温环境还会加速车内装饰材料中苯和甲醛等致癌物质的挥发,北京市空气质量监督局的一次实验表明车内污染物的浓度随车内温度上升而升高,平均每升高10℃车内污染物的浓度翻倍,也就是说65℃环境下的车内污染物浓度将是25℃情况下的16倍,而人们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停车时加一个防晒罩,这种方法防热效果差,过程繁琐。所以,制作一种汽车停车时使用的空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目的有两个,第一节省夏季汽车再启动时人等待的时间,第二防止汽车内过热导致污染物浓度的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本技术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蓄电池、制冷装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位器、微型计算机、电磁继电器、半导体制冷板、导热体、相变体、风扇;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依次连接制冷装置控制器、电位器、微型计算机、电磁继电器、半导体制冷板和导热体;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蓄电池通过太阳能控制器相连,太阳能蓄电池电量信号传输到太阳能控制器,根据太阳能蓄电池的电量,太阳能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启停;所述制冷装置控制器控制冷系统的启停;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内温度,通过信号传输到制冷装置控制器,制冷装置控制器输送信号到太阳能控制器开启电源;制冷装置控制器输送信号到电位器,开启电位器;电位器调节电位模拟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将信号放大,输送到电磁继电器,决定电磁继电器闭合时间,从而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安装于汽车车顶。有益效果:本技术为解决当前汽车空调压缩机由汽车发动机带动,当汽车停止行驶时,压缩机失去动力,汽车空调也就不能再调节车室温度的技术问题。1、据估计,车内温度可达65℃以上,高温导致车内污染物浓度升高。如果车内有滞留人员,高温甚至威胁到生命。在停车期间,本装置可为车内降温,车内温度维持在人的舒适温度,减少污染物的挥发,保障滞留人员的安全。2、夏季,驾驶员停车后再次启动汽车,往往需要发动汽车,打开空调,打开车窗散热,等待温度下降,再开启汽车。浪费了能源和时间。本装置利用太阳能供电,对环境无污染。该装置使车内温度维持在人的舒适温度,驾驶员可立即发动汽车,节省时间。3、传统汽车空调仪器盘附近,夏天,只能吹到人身体前半部分,造成冷热不均,而且拆卸、清洗麻烦。此装置中半导体制冷片的安装位置,符合中医的理论,保证人的舒适性和健康。同时,本装置集成到一个坐垫上,可拆卸,操作方便。4、中国人均汽车占有率大概在20%左右,而且在迅速增长,市场需求量大。同时,此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可带动光伏产业、半导体制冷行业的发展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控制与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中半导体制冷板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工作流程图。附图标记:1薄膜太阳能电池、2太阳能控制器、3太阳能蓄电池、4制冷装置控制器、5温度传感器、6电位器、7微型计算机、8电磁继电器、9半导体制冷板、10导热体、11相变体、12风扇、13手动调节电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对本技术作任何的限制。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驱动半导体制冷。该装置与传统空调不同,传统空调风扇吹动空气经过一个冷端降温,然后吹到人体周围达到降温目的。本装置半导体冷端与人体直接接触,半导体冷端不用达到太低的温度就能速度让人感到舒适。节省了电能和驾驶员再次启动车等待时间。如图1本技术装置控制与原理示意图。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控制器2、太阳能蓄电池3、制冷装置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电位器6、微型计算机7、电磁继电器8、半导体制冷板9、导热体10、相变体11、风扇12。薄膜太阳能电池1: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由在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附上厚度只有几微米的感光材料制成,具有原材料丰富、无毒、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等优点。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半导体制冷片提供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太阳能控制器2:太阳能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太阳能蓄电池3:选用合适的深循环能力较好的铅酸蓄电池。其作用是储存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为半导体制冷装置供电以及充当电压稳定器。制冷装置控制器4:选用高精度温度控制电路,一定条件下自动开启或关闭辅助空调系统,保证汽车内温度的适宜。温度传感器5:把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传输给司机手中的遥控器,在遥控器上显示温度。电位器6:可手动调节,用于调整电位的模拟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板的启停时间。微型电子计算机7:控制电路的核心枢纽,读取电位器产生的电位模拟信号,并通过反馈调节其产生脉冲电压信号的占空比。电磁继电器8:接收微型计算机产生的脉冲电压信号,并用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启停。半导体制冷片9:是将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转换为冷量或者热量,从而调节车内的温度。半导体制冷片(TE)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运转是用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效应。半导体制冷片可选用不同的规格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要求。40mm*40mm*3.4m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9.5A,制冷量120W。60mm*60mm*4.0m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30A,制冷量288W。)导热体10:主要为常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等散热的硅脂材料,均匀涂抹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控制器(2)、太阳能蓄电池(3)、制冷装置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电位器(6)、微型计算机(7)、电磁继电器(8)、半导体制冷板(9)、导热体(10)、相变体(11)、风扇(12);/n所述太阳能控制器(2)依次连接制冷装置控制器(4)、电位器(6)、微型计算机(7)、电磁继电器(8)、半导体制冷板(9)和导热体(10);/n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1)与太阳能蓄电池(3)通过太阳能控制器(2)相连,太阳能蓄电池(3)电量信号传输到太阳能控制器(2),根据太阳能蓄电池(3)的电量,太阳能控制器(2)输出信号控制薄膜太阳能电池(1)的启停;/n所述制冷装置控制器(4)控制冷系统的启停;温度传感器(5)测量车内温度,通过信号传输到制冷装置控制器(4),制冷装置控制器(4)输送信号到太阳能控制器(2)开启电源;制冷装置控制器(4)输送信号到电位器(6),开启电位器(6);电位器(6)调节电位模拟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7),微型计算机(7)将信号放大,输送到电磁继电器(8),决定电磁继电器(8)闭合时间,从而控制半导体制冷板(9)的工作时和间休息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停车用太阳能热电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1)、太阳能控制器(2)、太阳能蓄电池(3)、制冷装置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电位器(6)、微型计算机(7)、电磁继电器(8)、半导体制冷板(9)、导热体(10)、相变体(11)、风扇(12);
所述太阳能控制器(2)依次连接制冷装置控制器(4)、电位器(6)、微型计算机(7)、电磁继电器(8)、半导体制冷板(9)和导热体(10);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1)与太阳能蓄电池(3)通过太阳能控制器(2)相连,太阳能蓄电池(3)电量信号传输到太阳能控制器(2),根据太阳能蓄电池(3)的电量,太阳能控制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雄张博悦刘天骐石佳瓅鲁林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