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装置、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518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热部发生变形的可能性的干燥装置、印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支承部,其对被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输送部,其沿着输送区域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发热部,其能够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固定支承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固定并支承;容许支承部,其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所述固定支承部位于第一侧方区域,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所述容许支承部位于第二侧方区域,所述第二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且为与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不同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装置、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被印刷后的介质干燥的干燥装置、和对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像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存在有一种通过作为发热部的一个示例的红外线照射部而对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媒介物进行加热而使之干燥的作为干燥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红外线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通过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红外线照射部而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对媒介物进行加热。红外线照射部存在因热量而发生膨胀的情况。红外线照射部的长度越长则膨胀量越多,从而越容易变形。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具备红外线照射部的红外线加热器,即使在具备发热部的干燥装置、印刷装置中也存在产生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96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课题的干燥装置,具备:支承部,其对被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输送部,其沿着输送区域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发热部,其能够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固定支承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固定并支承;容许支承部,其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所述固定支承部位于第一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所述容许支承部位于第二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二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且为与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不同的区域。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输送部对在所述输送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二侧方区域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输送部对在所述输送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侧方区域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还具备中间支承部,所述中间支承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支承部和所述容许支承部之间,并且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干燥室,其使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干燥;流道部件,其形成连结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送风通道;加热室,其被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和所述送风通道之间;送风部,其将从所述流入口使之流入到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从所述流出口向所述干燥室送出,在所述加热室中形成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与所述流出口相比靠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处。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干燥室,其使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干燥;流道部件,其形成连结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送风通道;加热室,其被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和所述送风通道之间;送风部,其将从所述流入口使之流入到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空气从所述流出口向所述干燥室送出,在所述加热室中形成有进气口和连通口,所述送风部与所述流出口之间的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加热室经由所述连通口而被连通。在上述干燥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加热室中形成有连通口,所述送风部与所述流出口之间的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加热室经由所述连通口而被连通。解决上述课题的印刷装置,具备:印刷部,其对介质进行印刷;支承部,其对被印刷的所述介质进行支承;输送部,其沿着输送区域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发热部,其能够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固定支承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固定并支承;容许支承部,其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所述固定支承部位于第一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所述容许支承部位于第二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二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且为与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不同的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图2为干燥装置的示意剖视图。图3为图2中沿3-3线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干燥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印刷装置例如为,通过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在纸张等的介质上对文字、照片等的图像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1具备:印刷部13,其对介质12进行印刷;干燥装置14,其使被印刷的介质12干燥。干燥装置14具备:支承部15,其具有对被印刷的介质12进行支承的支承面15a;发热装置16,其对被支承部15支承的介质12进行加热。干燥装置14具备干燥室19,所述干燥室19为,使被支承部15所支承的介质12进行干燥的空间。干燥室19具有送入被印刷后的介质12的送入部20、和送出干燥后的介质12的送出部21。送入部20和送出部21为,通过支承部15和发热装置16而被形成的开口。支承部15和发热装置16也可以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形成送入部20和送出部21。在附图中,设为印刷装置11被放置于水平面上,并且以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以X轴以及Y轴来表示沿着与Z轴交叉的面的方向。在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的情况下,X轴和Y轴沿着水平面。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X轴方向称为介质12的宽度方向X、将Y轴方向称为水平方向Y、将Z轴方向称为铅直方向Z。将沿着支承面15a的方向中的、对介质12进行输送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D1,并且将与支承面15a垂直的方向称为法线方向H。输送方向D1以及法线方向H与X轴正交。印刷装置11也可以具备将介质12向干燥装置14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2。引导部22对通过印刷部13而被印刷的介质12、或被印刷前的介质12进行引导。虽然在附图中,以介质12离开支承部15以及引导部22的方式而进行了图示,但介质12是在以与支承部15以及引导部22接触并滑动的方式被支承的状态下被输送的。印刷装置11也可以具备对印刷部13进行收纳的收纳体24。印刷装置11具备将介质12向输送方向D1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5。输送部25也可以具备:输送辊27,其对介质12进行输送;放卷轴28,其位于与输送辊27相比靠输送方向D1的上游处;收卷轴29,其位于与输送辊27相比靠输送方向D1的下游处。在输送部25具备输送辊27的情况下,输送部25所具备的输送辊27也可以为多个。放卷轴28和收卷轴2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将长条的介质12卷绕成圆筒状的卷筒进行支承。放卷轴28在对被卷绕的介质12进行解卷的同时进行放卷。输送辊27沿着引导部22以及支承部15而对被放卷的介质12进行输送。收卷轴29对被输送的介质12进行收卷。印刷部13也可以具备:液体喷射头31,其从喷嘴喷射液体;滑架32,其对液体喷射头31进行保持;导向轴33,其对滑架32的移动进行引导。滑架32沿着导向轴33而在宽度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液体喷射头31在与滑架32一起进行移动的同时朝向被引导部22引导的介质12喷射液体。液体附着在介质12上,从而使介质12被印刷。干燥装置14在输送方向D1上被设置于与印刷部13相比靠下游处。支承部15对从介质12被印刷的印刷位置P起朝向输送方向D1的下游而被输送的印刷完成的介质12进行支承。支承部15相对于水平面而倾斜。即,支承部15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支承部,其对被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n输送部,其沿着输送区域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n发热部,其能够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n固定支承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固定并支承;/n容许支承部,其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n所述固定支承部位于第一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n所述容许支承部位于第二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二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且为与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不同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31 JP 2018-205450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部,其对被印刷的介质进行支承;
输送部,其沿着输送区域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发热部,其能够以跨及宽度方向的方式而对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加热;
固定支承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固定并支承;
容许支承部,其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
所述固定支承部位于第一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
所述容许支承部位于第二侧方区域内,所述第二侧方区域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输送区域的外侧的区域、且为与所述第一侧方区域不同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对在所述输送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二侧方区域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对在所述输送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侧方区域的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间支承部,所述中间支承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支承部和所述容许支承部之间,并且容许所述发热部的伸缩并对该发热部进行支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干燥室,其使被所述支承部所支承的所述介质干燥;
流道部件,其形成连结流入口和流出口的送风通道;
加热室,其被设置于所述干燥室和所述送风通道之间;
送风部,其将从所述流入口使之流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