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410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2
一种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在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一端固定法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采用外环套接内环的结构连接,在连接部位安装轴承形成轴承装置,使得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构成转动结构。其优点是在轧机翻转过程中,金属软管会因万向旋转接头内轴承装置跟随轧机旋转而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可避免轧机翻转过程中对金属软管产生冲击,消除轧机处于水平状态时金属软管在靠近管端法兰位置所承受的弯曲力,对金属软管起到了保护作用,除可用于棒材生产线精轧机列平立转换轧机回油金属软管起到保护作用外,在其它存在旋转的软连接场合也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棒材轧机列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
技术介绍
棒材轧机列多采用平立交替布置形式,其精轧机列根据工艺需求采用了可进行平立转换的形式,同一架轧机在水平与立式两种轧机状态下轧机齿轮箱回油装置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棒材生产线平立转换轧机齿轮箱原回油形式:棒材生产线平立转换轧机齿轮箱设计采用的是铠装金属软管19回油,金属软管两侧为法兰18连接。轧机处于立式状态时金属软管19与齿轮箱16的齿轮箱回油硬管17在一条直线上(如图6)。当轧机转换为水平状态时,金属软管19与齿轮箱回油硬管17呈垂直状态(如图7),此时金属软管在弯折处20承受软管自重和管内油液重力共同作用,在这种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金属软管内波纹管在弯折处会出现破损从而出现漏油情况,漏油造成了环境污染,增加了油品消耗,给设备安全运行造成隐患。轧机在水平和立式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时,金属软管在靠近管端法兰的位置也会受到轧机翻转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加剧金属软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实现齿轮箱回油金属软管适应轧机水平和立式两种工作状态和轧机翻转工况要求的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在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一端固定法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采用外环套接内环的结构连接,在连接部位安装轴承形成轴承装置,使得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构成转动结构。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轴承装置包括在内环外径开放置滚珠的环形槽,在外环内径相对应处开放置滚珠的环形槽,放入滚珠,两处的环形槽相接装配到位后,构成轴承装置。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环内径的环形槽位置开有塞入孔,滚珠通过塞入孔放置于环形槽,在塞入孔放置堵头将滚珠封闭在环形槽内。进一步的:在外环处设置有用于向滚珠供油的油杯。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该万向旋转接头回油装置两法兰管之间设计有一类似滚动轴承结构的装置,因此在轧机翻转过程中,金属软管会因万向旋转接头内轴承装置跟随轧机旋转而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可避免轧机翻转过程中对金属软管产生冲击,消除轧机处于水平状态时金属软管在靠近管端法兰位置所承受的弯曲力,对金属软管起到了保护作用,除可用于棒材生产线精轧机列平立转换轧机回油金属软管起到保护作用外,在其它存在旋转的软连接场合也可进行推广和应用;原有减速机及稀油管路布置、金属软管不作改变,只是在原齿轮箱回油硬管法兰与金属软管法兰之间设计一万向旋转接头回油装置,安装方便、费用低;轴承装置装配完成后再与管道部件进行焊接,轴承装置内外环及管道部件均为不锈钢材质,焊接采用氩弧焊,确保轴承装置不变形影响转动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轴承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轴承装置3的滚珠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于轧机在水平状态时回油管路布置示意图。图5是图4的B向视图。图6是传统平立转换轧机立式状态时回油管路布置示意图。图7是传统平立转换轧机水平状态时回油管路布置示意图。附图部件明细为:第一直管1、第一弯头2、轴承装置3、第二弯头4、第二直管5、第二法兰6、第一法兰7、机械密封8、第一滚珠9、外环10、第二滚珠11、内环12、塞入孔13、堵头14、油杯15、齿轮箱16、齿轮箱回油硬管17、法兰18、金属软管1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第一弯管包括第一法兰7、第一直管1、第一弯头2,第二弯管包括第二法兰6、第二直管5、第二弯头4,其中第一弯管的连接端为外环10,第二弯管的连接端为内环12,在外环10内径对应处开有两条放置滚珠的环形槽,分别放置第一滚珠9、第二滚珠11,在内环12外径对应处开有两条放置滚珠的环形槽,第一弯管、第二弯管接合处设置有机械密封8,在第一弯管外环内径的环形槽位置开有塞入孔13,当第一弯管、第二弯管装配到位时,滚珠通过塞入孔放置于环形槽,在塞入孔放置堵头14将滚珠封闭在环形槽内,构成滚动轴承,使得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构成转动结构,在第一弯管外环设置有用于向滚珠供的油杯15。装配时,每组滚珠由30颗直径10mm滚珠组成,在轴承装置内外圈装配到位后再通过塞入孔将滚珠逐个塞入滚道内(如图3所示),滚珠塞入完毕后用堵头将塞入孔封堵。滚珠通过油杯注入润滑脂进行润滑,保障滚珠在长期旋转状态下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使用于轧机在水平状态时回油管路布置如图4、5所示,齿轮箱16连接齿轮箱回油硬管17、通过法兰18连接本技术A,再通过法兰连接金属软管19,当齿轮箱进行水平、直立旋转时,通过轴承装置3实现回转,由于本技术万向旋转接头回油装置两法兰管之间设计有一类似滚动轴承结构的装置,因此在轧机翻转过程中,金属软管会因万向旋转接头内轴承装置跟随轧机旋转而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可避免轧机翻转过程中对金属软管产生冲击,消除轧机处于水平状态时金属软管在靠近管端法兰位置所承受的弯曲力,对金属软管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一端固定法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采用外环套接内环的结构连接,在连接部位安装轴承形成轴承装置,使得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构成转动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一端固定法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为连接端,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采用外环套接内环的结构连接,在连接部位安装轴承形成轴承装置,使得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的连接端构成转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材平立可转换轧机齿轮箱的万向旋转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包括在内环外径开放置滚珠的环形槽,在外环内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雁北彭正刚贺应欢吕柳新梁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