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82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包括底座、罩筒和分级机,设有回风箱围装于底座上,回风箱顶部上设有环板;罩筒包括两半圆罩体,两半圆罩体通过铰链机构和锁紧机构Ⅰ连接,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套装于环板上并由抱箍将其箍紧;分级机通过机架支撑安装,分级机的罩壳下口与两半圆罩体上圆口对接并通过两者间设置的锁紧机构Ⅱ轴向紧固;罩筒的旁侧设有龙门架,龙门架滚动安装于罩筒两侧于机架上设置的水平导轨上,龙门架的跨度大于罩筒的筒径,龙门架的高度低于分级机的罩壳下口而高于罩筒内的磨辊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于对磨环进行更换和对磨辊总成的检修,可大大缩短检修作业进程,减少磨粉机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
本技术涉及磨粉机内部结构,具体为一种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
技术介绍
磨粉机是粉磨设备中应用领域最广的设备之一,其磨机主机的工作原理是依靠磨辊装置中的磨辊在公转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而在底座的磨环上自转滚动,在磨辊和磨环的接触面之间(碾磨区)将物料(金属或非金属矿)磨碎。所述磨辊装置设于罩筒内并通过磨辊架安装于主机主轴上,所述罩筒安装于底座上,分级机安装于罩筒上,罩筒的罩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设置有检修观察门。所述磨机主机的一重点检修项目是对罩筒内磨辊装置及其它零部件的维护和保养以及更换磨环:对磨辊装置及其它零部件的维护是检修人员通过检修观察门进入罩筒内进行的,狭小的筒内作业空间对检修造成不便,从而增加了检修时间。更换磨环需拆除分级机、罩筒以及磨辊装置等零件,工程量大,作业时间长。综上所述,磨机主机的检修复杂、繁琐且劳动强度大,造成磨粉主机的停机时间长,间接影响了磨粉机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罩筒和分级机,所述罩筒内设有通过磨辊架安装于主轴上的磨辊总成,所述主轴通过下支撑安装于底座的座孔底部中央,所述底座的座孔口安装有磨环,所述磨环与磨辊总成上圆周均布的磨辊形成碾磨区,所不同的是:1、设有回风箱围装于底座上使得回风箱上的进风口连通底座侧部上均布的进风口,回风箱顶部上设有与磨环同轴的环板。2、所述罩筒包括前、后或左、右对称的两半圆罩体,两半圆罩体的一对应端通过铰链机构连接,两半圆罩体的另一对应端通过锁紧机构连接,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套装于环板上并由抱箍将其箍紧在环板上。3、所述分级机通过机架支撑安装,所述分级机的罩壳下口与两半圆罩体上圆口对接并通过两者间均布设置的锁紧机构Ⅱ轴向紧固。4、所述罩筒的旁侧设有带葫芦吊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滚动安装于罩筒两侧于机架上设置的水平导轨上,龙门架的跨度大于罩筒的筒径,龙门架的高度低于分级机的罩壳下口而高于罩筒内的磨辊架。一种支撑安装结构中,所述分级机的罩壳卡装于机架上设置的分级机检修平台的卡口中,所述分级机检修平台的四周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进出口设有安装于机架上的扶梯。为实现快速拆装,所述锁紧机构Ⅱ优选采用勾扣式锁紧件。按常规,一半圆罩体上开设有进料口,另一半圆罩体上设置有观察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本技术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对磨辊装置进行检修维护时,打开一半圆罩体可使筒内磨辊装置及其它零部件处于敞开状态,便于维修人员检修磨辊装置的磨辊和轴承及其它零部件,较传统的罩筒内检修维护作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2、本技术易于对磨环进行更换,分离拆除两半圆罩体后,使得磨辊装置和磨环完全暴露,借助龙门架可轻松完成磨环的更换。3、本技术采用锁紧状态下的分体式罩体(前、后或左、右对称的两半圆罩体)与围装在底座上的回风箱实现软连接,使得磨粉机工作时的震动基本上传递不到罩筒上,确保了罩筒安装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能,增加了使用寿命。4、本技术可大大缩短检修作业进程,减少磨粉机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为图1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为图1实施方式中罩筒与回风箱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实施方式中回风箱的结构图。图号标识:1、罩筒;1-1、左半圆罩体;1-2、右半圆罩体;2、分级机;3、回风箱;3-1、环板;3-2、上环平板;3-3、下环平板;3-4、围板;3-5、筋条;4、密封圈;5、补风观察口;6、抱箍;7、机架;8、锁紧机构Ⅱ;9、龙门架;10、导轨;11、分级机检修平台;12、防护栏;13、扶梯;14、铰链机构;15、锁紧机构Ⅰ;16、基座;17、进风口;18、观察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包括底座、回风箱3、罩筒1和分级机2,所述底座安装于基座16上,所述回风箱3通过支架支撑安装于基座16并围装于底座上使得回风箱3上的切向进风口17与底座侧部上圆周均布的进风口连通,回风箱3包括上、下环平板3-2、3-3和围板3-4,上环平板3-2的内环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顶部上(与底座座孔同轴),下环平板3-3的内环一侧通过螺钉安装于底座底部的台阶上(与底座座孔同轴),所述围板3-4同轴焊接在上、下环平板3-2、3-3的外环一侧之间,围板3-4上圆周均布开设有可关闭或打开的补风观察口5,围板3-4外侧面上圆周均布焊接有与上、下环平板3-2、3-3连接的筋条3-5(避开补风观察口5),上环平板3-2上(靠近内环)设有同轴的环板3-1(竖直向上),所述罩筒下口向下套装于环板3-1上;所述罩筒1内设有通过磨辊架安装于主轴上的磨辊总成,所述主轴通过下支撑(轴承机构)安装于底座的座孔底部中央,底座的座孔口安装有磨环,所述磨环与磨辊总成上圆周均布的磨辊形成碾磨区,所述分级机2的罩壳卡装于分级机检修平台11的卡口中,所述分级机检修平台11固定安装于用型钢焊接的机架7(框形结构)顶部,分级机检修平台11的四周设有防护栏12,所述防护栏12前侧的进出口设有安装于机架7上的扶梯13,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与罩筒1上口对接,所述机架7设置于基座16上,机架7的四面框架体分别位于(底座、回风箱3和罩筒1)安装结构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罩筒1包括左半圆罩体1-1和右半圆罩体1-2,左半圆罩体1-1和右半圆罩体1-2的后对应端通过铰链机构14连接,左半圆罩体1-1和右半圆罩体1-2的前对应端通过锁紧机构Ⅰ15连接,右半圆罩体1-2上居中开设有进料口,左半圆罩体1-1上居中设置有以铰链结构安装的观察门18;所述铰链机构14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右半圆罩体后端处的上、下轴座安装于右半圆罩体上,转动轴通过上、中、下螺栓螺母组件连接左半圆罩体1-1,所述锁紧机构Ⅰ15包括上、中、下的三角螺帽螺栓组件;锁紧状态下,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套装于环板3-1上,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处设有上、下两条抱箍6,两条抱箍6将两半圆罩体下圆口箍紧在环板3-1上从而实现罩筒1与底座之间的软连接,两半圆罩体下圆口与环板3-1的套接面之间设有密封圈4,两半圆罩体上圆口(法兰盘式)与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法兰盘式)同轴对接,两者之间由圆周均布设置的锁紧机构Ⅱ8(勾扣式锁紧件)轴向紧固,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机架7的前、后框架体的中部横梁上分别设有左、右向的导轨10,两条导轨10上滚动安装有龙门架9,所述龙门架9的前、后向横梁上设有葫芦吊,所述龙门架9的跨度大于罩筒1的筒径,龙门架9的高度高于罩筒1内的磨辊架而低于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在拆除罩筒1的情况下,龙门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罩筒(1)和分级机(2),所述罩筒(1)内设有通过磨辊架安装于主轴上的磨辊总成,所述主轴通过下支撑安装于底座的座孔底部中央,所述底座的座孔口安装有磨环,所述磨环与磨辊总成上圆周均布的磨辊形成碾磨区,其特征在于:/n设有回风箱(3)围装于底座上使得回风箱(3)上的进风口(17)连通底座侧部上均布的进风口,回风箱(3)顶部上设有与磨环同轴的环板(3-1);/n所述罩筒(1)包括前、后或左、右对称的两半圆罩体,两半圆罩体的一对应端通过铰链机构(14)连接,两半圆罩体的另一对应端通过锁紧机构Ⅰ(15)连接,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套装于环板(3-1)上并由抱箍(6)将其箍紧在环板(3-1)上;/n所述分级机(2)通过机架(7)支撑安装,所述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与两半圆罩体上圆口对接并通过两者间均布设置的锁紧机构Ⅱ(8)轴向紧固;/n所述罩筒(1)的旁侧设有带葫芦吊的龙门架(9),所述龙门架(9)滚动安装于罩筒(1)两侧于机架(7)上设置的水平导轨(10)上,龙门架(9)的跨度大于罩筒(1)的筒径,龙门架(9)的高度低于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而高于罩筒(1)内的磨辊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磨机主机易于检修结构,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底座、罩筒(1)和分级机(2),所述罩筒(1)内设有通过磨辊架安装于主轴上的磨辊总成,所述主轴通过下支撑安装于底座的座孔底部中央,所述底座的座孔口安装有磨环,所述磨环与磨辊总成上圆周均布的磨辊形成碾磨区,其特征在于:
设有回风箱(3)围装于底座上使得回风箱(3)上的进风口(17)连通底座侧部上均布的进风口,回风箱(3)顶部上设有与磨环同轴的环板(3-1);
所述罩筒(1)包括前、后或左、右对称的两半圆罩体,两半圆罩体的一对应端通过铰链机构(14)连接,两半圆罩体的另一对应端通过锁紧机构Ⅰ(15)连接,两半圆罩体下圆口套装于环板(3-1)上并由抱箍(6)将其箍紧在环板(3-1)上;
所述分级机(2)通过机架(7)支撑安装,所述分级机(2)的罩壳下口与两半圆罩体上圆口对接并通过两者间均布设置的锁紧机构Ⅱ(8)轴向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开强覃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林航大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