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778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恒温恒湿室、箱门、第一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加热器和置物架,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凝器、第一加热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安装有置物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加热器或第二冷凝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或制冷,当水温达到所需的恒温值后,加湿器对恒温恒湿室进行加湿,解决了加湿时对恒温恒湿室温度造成影响的问题,其次,通过鼓风机和引风机的作用下,将空气经过水箱再循环至恒温恒湿室内,由此通过空气循环进行保温,使得试验品的加热或制冷更加均匀,解决了试验品加热或制冷均匀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恒湿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试验箱
,尤其涉及恒温恒湿试验箱。
技术介绍
恒温恒湿试验箱也称恒温恒湿试验机、恒温恒湿实验箱、可程式湿热交变试验箱、恒温机或恒温恒湿箱,用于检测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性能的设备及试验各种材料耐热、耐寒、耐干、耐湿性能。适合电子、电器、手机、通讯、仪表、车辆、塑胶制品、金属、食品、化学、建材、医疗、航天等制品检测质量之用。然而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箱加湿大多通过蒸发产生水蒸气加湿的形式,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存在一定的温度,会导致恒温恒湿箱内部温度变化,从而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加湿方式需要改进,其次,受加热器和冷凝器位置的影响,使得试验材料大多在面对加热器或制冷器一侧温度与另一侧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实现试验材料受热或受冷均匀,试验材料受热或受冷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蒸发加湿影响温度和受热受冷不均匀的问题,而提出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恒温恒湿室、箱门、第一冷凝器、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第一加热器和置物架,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凝器、第一加热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安装有置物架,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湿器,且加湿器的引水管贯穿并延伸至水箱的内部;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内侧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鼓风机和引风机,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鼓风机和引风机的内循环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箱的内侧设置有水,所述水箱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箱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冷凝器和第二加热器,所述水箱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顶部安装有搅拌叶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前端面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端面安装有可视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恒温恒湿室的前端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冷凝器、第一加热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加热器和加湿器相连,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匀控制器相连。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第二加热器或第二冷凝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或制冷,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片转动,使得水箱内的水加热或制冷更加均匀,同时,当水温达到所需的恒温值后,第二温度传感器传达至控制器,控制加湿器对恒温恒湿室进行加湿,通过加湿器排出的水雾温度与恒温恒湿室内的恒定温度值相同,解决了加湿时对恒温恒湿室温度造成影响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冷凝器对恒温恒湿室进行加热或降温,当温度达到所需的恒温值后,第一温度传感器传达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冷凝器的关闭,通过鼓风机和引风机的作用下,将恒温恒湿室内的空气经过水箱再循环至恒温恒湿室内,由于水箱内水的温度与恒温温度值相同,由此通过空气循环对恒温恒湿室进行保温,无需再通过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冷凝器对恒温恒湿室进行加热或制冷,通过恒温恒湿室内空气的循环,使得试验品的加热或制冷更加均匀,解决了试验品加热或制冷均匀性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恒湿试验箱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剖视图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流程框图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型号均为(PR-21),使用的湿度传感器型号为(PT160),使用的控制器的型号为(AVR中央控制处理器),上述产品均可在市场上购得。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恒温恒湿室1、箱门3、第一冷凝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第一加热器9和置物架13,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凝器6、第一加热器9、湿度传感器8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安装有置物架13,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湿器12,且加湿器12的引水管贯穿并延伸至水箱2的内部,通过第一冷凝器6或第一加热器9对恒温恒湿室1进行快速制冷或加热,通过加湿器12对恒温恒湿室1进行加湿。具体的,如图2所示,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恒温恒湿室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水箱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的内循环管14,水箱2的内侧设置有水15,水箱2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水箱2的内侧底部安装有第二冷凝器17和第二加热器16,水箱2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顶部安装有搅拌叶片18通过第二冷凝器17和第二加热器16对水箱2内的水15进行加热或降温,通过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的设施,使得恒温恒湿室1内的空气通过内循环管14循环后再返回恒温恒湿室1内,由于水箱2内的水15与恒温恒湿室1空气温度相同,通过空气在水箱2内循环,对恒温恒湿室1内进行保温,同时,加湿器12对恒温恒湿室1进行加湿时不会对恒温恒湿室1内的温度造成影响,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搅拌叶片1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水箱2内的水15温度更加均匀。具体的,如图1所示,恒温恒湿室1的前端面安装有箱门3,箱门3的前端面安装有可视窗4,箱门3的设置便于试验品的拿放,可视窗4的设置,便于对试验品进行观察。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恒温恒湿室1的前端面安装有控制器5,控制器5的输出端均与第一冷凝器6、第一加热器9、第二冷凝器17、第二加热器16和加湿器12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的输出端均匀控制器5相连,通过湿度传感器8对恒温恒湿室1进行湿度检测,传达至控制器5,控制加湿器12的工作或关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0的设置,对对恒温恒湿室1内温度进行检测,同时传达至控制器5,控制第一冷凝器6和第一加热器9的关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0的设置,对水箱2内水15的温进行检测,传达至控制器5,控制第二冷凝器17和第二加热器16对水箱2内的水15进行加热。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冷凝器6或第一加热器9对恒温恒湿室1进行制冷或加热,同时第二冷凝器17和第二加热器16对水箱2内的水15进行加热或降温,同时驱动电机19带动搅拌叶片18进行转动,使得水箱2内的水15受热更加均匀,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7对恒温恒湿室1内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后,传达至控制器5,控制第一冷凝器6或第一加热器9的关闭,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20对水箱2内水15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水15的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后,第二温度传感器20传达至控制器5,控制第二加热器16或第二冷凝器17的关闭,同时,湿度传感器8对恒温恒湿室1内湿度进行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恒温恒湿室(1)、箱门(3)、第一冷凝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第一加热器(9)和置物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凝器(6)、第一加热器(9)、湿度传感器(8)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安装有置物架(13),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湿器(12),且加湿器(12)的引水管贯穿并延伸至水箱(2)的内部;/n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的内循环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恒温恒湿试验箱,包括恒温恒湿室(1)、箱门(3)、第一冷凝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第一加热器(9)和置物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凝器(6)、第一加热器(9)、湿度传感器(8)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安装有置物架(13),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湿器(12),且加湿器(12)的引水管贯穿并延伸至水箱(2)的内部;
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内侧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所述恒温恒湿室(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鼓风机(10)和引风机(11)的内循环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内侧设置有水(15),所述水箱(2)的内侧顶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子健张兵坡李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艾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