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560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包括至少2台过滤器,一缓冲罐;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滤前气体入口;任一过滤器的上侧均设置滤后气体出口;任一过滤器的底部均设置排灰口;且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反吹气出口,用于与缓冲罐的反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缓冲罐的顶部通过除尘器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与滤前气体入口连通的滤前气体进气管道。并且,相应提供了连续起鼓过滤工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避免反吹过程中的二次扬尘,降低滤材的极端负荷,在实现过滤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同时,降低投资,且不会引入反吹杂质气体,大大增加了气固过滤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固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气固过滤分离是指对包含具有分散或凝聚性质固体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净化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在石油化工、燃煤、电力、冶金、水泥、纺织、环保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工业上已有许多气固分离方法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以净化工业气体或对有价值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主要包括:重力沉降法,重力沉降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是气速较低,设备庞大,并且仅能分离100μm以上的粗颗粒;洗涤分离法,其设备占地面积小、投资低、适合处理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但该方法需要洗涤液,所以只能在较低温度下使用,且需要有液体回收及循环系统,所以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电除尘法,对粒径在0.01-1μm的微粒有很好的分离效率,但要求颗粒的比电阻值在104-5×1010Ω·cm间,且分离设备造价高,操作管理的要求也较高;袋式过滤法,过滤效率较高、设备简单、造价低,但是过滤袋寿命较短,且无法直接应用于高温含尘气体过滤,只适用于低温场合;金属滤芯材质过滤法,过滤效率较高、设备简单、可适应不同工况,且造价不高,寿命长,目前应用前景比较广泛。金属滤芯材质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含尘气体从过滤器的下部进入,向上流经滤芯,通过滤芯的过滤作用,固体颗粒被截留于滤芯的外表面,过滤后洁净气体从滤芯内表面脱附后,从过滤器上部排出。当滤芯表面滤饼达到一定厚度后,需要对滤芯进行在线反吹,主要是通过依次控制多组反吹阀开启,将压缩空气从过滤器顶部分区进入,经加速器加速后,从滤芯的内表面向外表面喷吹,使滤芯外表面的滤饼在瞬间反向压差作用下,脱离滤芯表面,滤芯内外压差得到恢复,从而完成再生。原理示意如本技术图1所示。但是,该过滤方式采用反吹阀门分组对滤芯进行在线反吹,需要大量的阀门和反吹管线,不仅增加过滤系统投资,而且同一过滤器中分组反吹,一组滤芯反吹的同时,剩余组仍在过滤,过滤气体会带动反吹下来的滤饼粉尘形成二次扬尘。尤其在处理工艺气体时,反吹气体往往会成为工艺气体的杂质,往往限制了其应用。目前有很多气体过滤在线反吹的相关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191303.1公开了一种气体过滤器及气体过滤器的过滤元件反吹器,采用超声波对过滤元件进行反吹;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152145.9针对气体过滤除尘器专用滤芯清灰装置提出了利用喷气管线,人工对滤芯进行反吹的方案,但是该方案需要过滤器离线,且需要人工操作,增加人力成本。中国专利文献CN201910014402.X公开了一种自动清灰的滤芯除尘器,提出了利用控制系统对每个滤芯对应的脉冲阀进行控制反吹,增加反吹效果,但需要增加大量的反吹阀门。中国专利文献CN201910014403.4公开了一种使用成本低的自动清灰的滤芯除尘器,提出了利用活塞关闭滤芯出气孔,然后打开反吹阀对其进行反吹,这样反吹时不会对其它组滤芯过滤产生干扰;但是也需要大量的反吹阀门。因此,为了降低过滤系统的投资,优化滤芯反吹工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引入反吹气体杂质和二次扬尘的连续气固过滤装置,保证在投资较少的条件下,达到过滤器连续在线运行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引入反吹气体杂质和二次扬尘的连续气固过滤装置,保证在投资较少的条件下,达到过滤器连续长周期连续运行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包括至少2台过滤器,一缓冲罐;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滤前气体入口;任一过滤器的上侧均设置滤后气体出口;任一过滤器的底部均设置排灰口;且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反吹气出口,用于与缓冲罐的反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缓冲罐的顶部通过除尘器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与滤前气体入口连通的滤前气体进气管道。优选的,所述滤前气体入口通过进气阀与滤前气体进气管道连通;所述滤后气体出口通过出气阀与滤后气体出气管道连通;所述反吹气出口通过反吹阀与反吹气体管道连通,所述反吹气体管道与缓冲罐上的反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排气阀连接至滤前气体进气管道。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中部的滤芯,所述滤芯通过管板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为锥形的灰斗,用于收集储存过滤下来的固体颗粒,所述灰斗底部的排灰口处设置有排灰阀。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底部设为锥形且设有排灰口,所述排灰口处设置排灰阀。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滤前气体入口位于管板下方的侧壁上;所述过滤器的滤后气体出口位于管板上方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滤前气体入口位于灰斗上方200~500mm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反吹气出口位于灰斗上方200~500mm处。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的反吹气入口距离缓冲罐侧壁的底部有500~1000mm。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进气阀、出气阀、反吹阀、真空泵、循环排气阀、排灰阀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或DCS控制系统;和/或,所述进气阀、出气阀、反吹阀、循环排气阀、排灰阀均采用自控阀门。利用本技术装置还可以提供一种连续气固过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含尘气体并行从多台过滤器的下部进入,向上流经滤芯,通过滤芯的过滤作用,固体颗粒被截留于滤芯的外表面,过滤后洁净气体从滤芯内表面脱附后,从过滤器上部排出,实现气固分离;过滤下来的固体颗粒收集储存于过滤器下部的灰斗中;在过滤分离的过程中,开启真空泵对缓冲罐进行抽真空,缓冲罐内的气体通过顶部的除尘器除去粉尘而被真空泵抽出后,通过循环排气阀进入滤前气体进气管道和滤前气体混合,重新过滤收尘;当缓冲罐真空度达到要求后,关闭真空泵和循环排气阀,缓冲罐真空备用;S2、当过滤器运行达到设定时间或设定压差后,关闭其中一过滤器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快速打开缓冲罐与该过滤器之间的反吹阀,瞬间使该过滤器处于反向压差状态,过滤器内的滤后气体在反向压差作用下,通过滤芯内表面向外表面反向流动,并被抽吸至缓冲罐内,滤芯外表面的滤饼在瞬间反向压差或反吹作用下,与滤芯外表面剥离,滤芯内外压差得到恢复;滤饼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灰斗,同时有少量粉尘随反吹气体被吸入缓冲罐,反吹气体进入缓冲罐后,所夹带的粉尘会沉降进入缓冲罐底部的灰斗;S3、重复上述步骤S1对缓冲罐进行抽真空后,再重复步骤S2对另一过滤器进行在线清灰;不断循环,轮流实现对多台过滤器的清灰再生;在上述步骤中,灰斗中收集储存的固体颗粒定期通过排灰阀排出;缓冲罐内的粉尘收集在锥底,在每次对缓冲罐抽真空之前均由排灰阀排出系统。优选的,所述缓冲罐真空备用的压力控制在0.005MpaA以下。优选的,步骤S2中,快速打开缓冲罐与该过滤器之间的反吹阀后,控制反吹持续时间为1~5s。本技术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多台过滤器与缓冲罐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至少2台过滤器,一缓冲罐;/n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滤前气体入口;任一过滤器的上侧均设置滤后气体出口;任一过滤器的底部均设置排灰口;/n且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反吹气出口,用于与缓冲罐的反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缓冲罐的顶部通过除尘器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与滤前气体入口连通的滤前气体进气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2台过滤器,一缓冲罐;
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滤前气体入口;任一过滤器的上侧均设置滤后气体出口;任一过滤器的底部均设置排灰口;
且任一过滤器的下侧均设置反吹气出口,用于与缓冲罐的反吹气入口连通;所述缓冲罐的顶部通过除尘器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与滤前气体入口连通的滤前气体进气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前气体入口通过进气阀与滤前气体进气管道连通;
所述滤后气体出口通过出气阀与滤后气体出气管道连通;
所述反吹气出口通过反吹阀与反吹气体管道连通,所述反吹气体管道与缓冲罐上的反吹气入口连通;
所述真空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排气阀连接至滤前气体进气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气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中部的滤芯,所述滤芯通过管板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为锥形的灰斗,用于收集储存过滤下来的固体颗粒,所述灰斗底部的排灰口处设置有排灰阀;
所述缓冲罐底部设为锥形且设有排灰口,所述排灰口处设置排灰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马洪玺张文军臧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