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65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隔热层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所述耐高温上层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该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高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
技术介绍
铜氨是一种再生纤维铜氨丝,取自棉花种子周边的绒毛,100%纤维素纤维。由于纤维细软,光泽适宜,常用做高档丝织或针织物。其服用性能较优良,吸湿性好,极具悬垂感,服用性能近似于丝绸,符合环保服饰潮流。铜氨纤维比较昂贵,具有会呼吸、清爽、抗静电、悬垂性佳四大功能,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为具吸湿、放湿性,属呼吸、清爽的纤维。铜氨纤维的用途与粘胶纤维大体一样,但铜氨纤维的单纤比粘胶纤维更细,其产品的服用性能极佳,性能近似于丝绸,极具悬垂感。加上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地区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的不舒适感,这是使之成为一直受欢迎的内衣里布的重要原因,且至今仍然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目前铜氨纤维已从里布推向面料,成为高级套装的最佳素材。现提供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隔热层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所述耐高温上层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所述隔热层由一定直径的陶瓷纤维为经线及纬线,通过织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由铜氨纤维、纤维高弹棉纤维、维纶纤维以及聚苯并咪唑纤维四种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缝纫线由多根玄武岩纤维单丝并捻而成,且表面设有耐高温浸渍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浸泡处理工艺是将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布料,放入耐高温涂料溶液中浸泡30-45分钟,温度控制在45-60摄氏度,同时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节为7,并将浸泡好的布料取出,自然风干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热层的陶瓷纤维直径控制在0.01-0.03mm,同时编织而成的隔热层厚度小于0.1m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上层中各纤维的质量份数为铜氨纤维30-50份、玻璃纤维20-30份以及无机纤维10-20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的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铜氨纤维占38%-50%,所述的纤维高弹棉纤维占20%-24%,所述的维纶纤维占23%-27%,所述的聚苯并咪唑纤维占7%-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缝纫线的直径小于0.05mm,缝合的针距为每厘米8-12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复合耐高温上层,2、隔热层,3、耐高温弹性内层,4、耐高温缝纫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1、隔热层2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3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所述耐高温上层1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所述隔热层2由一定直径的陶瓷纤维为经线及纬线,通过织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3由铜氨纤维、纤维高弹棉纤维、维纶纤维以及聚苯并咪唑纤维四种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缝纫线4由多根玄武岩纤维单丝并捻而成,且表面设有耐高温浸渍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浸泡处理工艺是将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布料,放入耐高温涂料溶液中浸泡30-45分钟,温度控制在45-60摄氏度,同时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节为7,并将浸泡好的布料取出,自然风干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热层2的陶瓷纤维直径控制在0.01-0.03mm,同时编织而成的隔热层2厚度小于0.1m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上层1中各纤维的质量份数为铜氨纤维30-50份、玻璃纤维20-30份以及无机纤维10-20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3的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铜氨纤维占38%-50%,所述的纤维高弹棉纤维占20%-24%,所述的维纶纤维占23%-27%,所述的聚苯并咪唑纤维占7%-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高温缝纫线4的直径小于0.05mm,缝合的针距为每厘米8-12针。该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采用三层复合设计,外侧采用耐高温设计,中层设有超薄隔热布,底部采用弹性设计,由于上层和底层均含有铜氨纤维编织而成,使整个布料自身具有细腻的手感和优秀的延展性,由于外层采用复合材料制成且浸入耐高温涂料,大大增加了整个布料的耐高温性,且内层采用铜氨纤维配合绝缘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弹性,且面料质地丝滑,拥有良好的亲肤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1)、隔热层(2)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3)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上层(1)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所述隔热层(2)由一定直径的陶瓷纤维为经线及纬线,通过织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3)由铜氨纤维、纤维高弹棉纤维、维纶纤维以及聚苯并咪唑纤维四种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缝纫线(4)由多根玄武岩纤维单丝并捻而成,且表面设有耐高温浸渍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由复合耐高温上层(1)、隔热层(2)以及耐高温弹性底层(3)依次叠合,并利用耐高温缝纫线(4)进行紧密缝纫构成一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上层(1)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并通过浸泡处理工艺处理后得到,所述隔热层(2)由一定直径的陶瓷纤维为经线及纬线,通过织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弹性内层(3)由铜氨纤维、纤维高弹棉纤维、维纶纤维以及聚苯并咪唑纤维四种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耐高温缝纫线(4)由多根玄武岩纤维单丝并捻而成,且表面设有耐高温浸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铜氨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处理工艺是将由铜氨纤维、玻璃纤维以及无机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布料,放入耐高温涂料溶液中浸泡30-45分钟,温度控制在45-60摄氏度,同时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节为7,并将浸泡好的布料取出,自然风干即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炳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