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冲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249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冲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自动冲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送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机构与第二模座连接,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冲切模块以及第一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冲切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切模块、与第一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至少包括用于确认冲切完成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且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模座、第二模座以及送料机构连接。使用该自动冲压模具能有效降低检测人员工作量,并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冲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冲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传统的冲压模具多为人工检测产品,在完成每道工序后,检测人员需对产品进行人工检测,当加工工序多,且生产量大时,会造成检测人员工作量大、检测效率低下,且人工检测容易出现失误,若未能及时发现生产出错,容易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冲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使用该自动冲压模具能有效降低检测人员工作量,并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其技术方案如下:自动冲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送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机构与第二模座连接,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冲切模块以及第一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冲切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切模块、与第一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至少包括用于确认冲切完成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且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模座、第二模座以及送料机构连接。将加工材料送入自动冲压模具中,并送至第一冲切模块的工作区域,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模座下行,第一冲切模块与第二冲切模块配合对加工材料进行冲孔以及切边,完成冲孔以及切边后,第一模座上行,第一冲切模块与第二冲切模块分离,以完成冲切工序;在送料过程中,加工材料触发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对完成冲切工序的加工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组件将检测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若检测结果为正确,控制系统控制加工材料继续输送,若检测结果为错误,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冲压模具停止工作;当加工材料继续输送至第一冲压模块的工作区域时,送料机构向第二模座输送加工元件;接着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模座下行,第一冲压模块与第二冲压模块配合对加工元件以及刚完成冲切的加工材料进行冲压,同时,第一冲切模块与第二冲切模块配合工作进行下一轮冲切工序,完成冲压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模座上行,第一冲切模块与第二冲切模块分离,以完成冲压工序。该自动冲压模具能自动实现送料、冲切、冲压等工序,且在冲切工序完成后,能实现对冲切产品进行自动检测,以确保冲切产品的合格率,并且在冲压工序前若发现冲切产品出错,则模具立刻停止工作,以最大程度减少生产不合格产品,同时降低对模具的损坏,有利于保护模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座上具有冲切部,所述第一冲切模块位于冲切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第二模座对应冲切部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传感支架、第一感应元件以及固定块,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安装于固定块上,所述传感支架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传感支架具有转动部以及感应部,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位于传动支架感应部的转动范围内,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传感支架连接的复位件。当冲切工序完成,模具将加工材料送往第一冲压模块的工作区域,在送料过程中,加工材料推动传感支架的传动部,使传动支架围绕固定块转动,传动支架的感应部与第一感应元件抵接,第一感应元件将信息传动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判断加工材料的冲切位置是否正确,若正确,控制系统控制加工材料继续输送,若错误,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冲压模具停止工作;在完成冲切工序后,该自动冲压模具对冲切产品进行自动检测,以确保冲切产品的合格率,同时防止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以最大程度减少生产不合格产品,并降低对模具的损坏,有利于保护模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装置、输送带、第一驱动件、推动块以及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定位板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送料装置与定位板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槽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输送带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推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推动块与第二导向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冲压模块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工作路径与第二驱动件的工作路径有重合部分。当加工材料送至第一冲压模块的工作区域时,送料装置通过输送带将加工元件输送至定位板上,第一驱动件驱动推动块沿第二导向槽运动,推动块推动加工元件沿第一导向槽运动至第二冲压模块,第二驱动件将第二冲压模块驱动至加工区域,对加工元件与加工材料进行冲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分别位于第二冲压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间形成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冲压模块与第二导向槽活动连接。在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二冲压模块沿导向方向移动,保证第二冲压模块的活动位置不会发生错位,将加工元件准确送至加工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冲压模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活动连接有定位件,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具有驱动部以及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径与定位槽的内径相适配。将加工元件送至第二冲压模块上,第三驱动件的伸缩杆沿定位槽运动,推动定位件,使定位件对加工元件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加工元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有利于提高加工合格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座上具有第一冲压部以及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模块位于第一冲压部上,所述第一模座上还设有第三冲压模块,所述第三冲压模块位于第二冲压部上,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三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四冲压模块。通过对加工材料进行二次冲压,有利于提高冲压效果,并提高冲压产品的合格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用于确认冲压完成的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位于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感应元件,所述检测杆具有检测部以及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杆位于传动部的传动范围内,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感应元件连接。检测杆的检测部对应加工元件的内孔,且检测部的直径大于加工元件内孔的直径,当第二次冲压完成后,第一模座下行并与检测杆的传动部抵接,检测部与冲压完成后的加工材料抵接,若冲压成功,传动部触动第一传动杆,并通过第一传动杆触动第二感应元件,第二感应元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确认冲压成功,并控制模具继续工作;若冲压失败,传动部不会触动第一传动杆,进而控制系统接收信号失败,确认冲压失败,并控制冲压模具停止运行;通过第二检测组件对冲压完成后的加工材料进行检测,有利于保证冲压产品的合格率,以最大程度减少生产不合格产品,并降低对模具的损坏,有利于保护模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座上具有分离部,所述第一模座对应分离部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分离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与第一分离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分离模块。接冲压工序后,第一分离模块以及第二分离模块配合对加工材料进行分离,以制得成品单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用于确认分离完成的第三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位于第二模座对应分离部的位置上,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包括感应器座、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送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机构与第二模座连接,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冲切模块以及第一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冲切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切模块、与第一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至少包括用于确认冲切完成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且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模座、第二模座以及送料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送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送料机构与第二模座连接,所述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冲切模块以及第一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冲切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切模块、与第一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二冲压模块,所述第二模座上还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至少包括用于确认冲切完成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且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模座、第二模座以及送料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上具有冲切部,所述第一冲切模块位于冲切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第二模座对应冲切部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传感支架、第一感应元件以及固定块,所述第一感应元件安装于固定块上,所述传感支架与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传感支架具有转动部以及感应部,所述第一感应元件位于传动支架感应部的转动范围内,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传感支架连接的复位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装置、输送带、第一驱动件、推动块以及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定位板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送料装置与定位板之间通过输送带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槽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输送带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推动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推动块与第二导向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冲压模块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工作路径与第二驱动件的工作路径有重合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分别位于第二冲压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块以及第二导向块间形成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冲压模块与第二导向槽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模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活动连接有定位件,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具有驱动部以及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径与定位槽的内径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自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上具有第一冲压部以及第二冲压部,所述第一冲压模块位于第一冲压部上,所述第一模座上还设有第三冲压模块,所述第三冲压模块位于第二冲压部上,所述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三冲压模块相适配的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国顺戴林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倬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