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向华专利>正文

多级泄压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37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小空降伞兵触地冲击力的多级泄压缓冲器。它包括可捆绑于腿部的主缓冲作动筒和设置在主缓冲作动筒/杆筒体内的活塞式初级缓冲作动筒/杆组成的多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在主缓冲作动筒的外套筒母线上排列有连通其内腔的多个可泄压活门组,以及可连通压缩气瓶的压力进气活门和/或自然进气活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级缓冲器首先解决了对初始阶段冲击力的快速卸压。冲击产生的绝大部分冲击力由泄压活门组级卸掉,使缓冲行程内高速运动伞降者逐步可调地缓冲至安全保护范围内。从而保证了伞降者着地的安全性和稳妥性,以及伞降着陆的下降速度和安全系数,缩短伞兵的留空滞留时间,减少受伤率。具有克服惯性快,定点着陆稳定安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降伞兵或伞降者降落触地时减小冲击力的减震缓冲装置,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降着陆活塞式气体泄压缓冲器。
技术介绍
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又称伞兵。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空降兵从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特殊的作战能力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空降兵在历次重大战争和战斗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战略机动性能和精干的战斗力。然而优越的战略机动性能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因为高空投下低空开伞的HALO是跳伞科目中最危险的一项。高空投下空中开伞,也就是在1万米高空起跳。(目前实兵演习的空降高度在600米~800米,空中停留时间在1分半钟左右。)就会包括一段时间的快速自由降落,直到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事实上,由于许多HALO操作都是在晚上进行,因此其危险性也就进一步加大了。在夜晚穿越大约6英里的夜空会迷失方向。许多HALO伞降者在经历了一分钟的自由降落后,都有一种静止不动的感觉,实际上是悬浮在受到冲击的气柱上。伞降者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接近地面,对于何时开伞将是不确定的,因此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在伞兵双脚触地的一霎那,伞兵要克服自由落体产生的冲击力,不仅使伞降者站立不稳,而且很容易损坏脚部关节。HALO的科目要求伞兵尽可能快地从空中降到地面,缩短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伞降者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危险越多。一旦受到地面火力攻击时,悬在空中的空降兵都将会无能为力从而陷入危险境地。如果要保证伞降者在高空投下空中开伞的高度在120米~60米范围的安全性和稳妥性,最有效的办法是加装落地缓冲器,这对于高楼空降救援,反恐和城市空降巷战具有克服惯性快,定点着陆稳定安全的意义。由于现有技术不能解决物体的缓冲要求,现有的缓冲器不能使缓冲行程内高速运动的物体逐步可调地缓冲至安全保护范围内,缓冲时所受的力分布呈直线上升,对易损物体很难起到保护作用。有的缓冲器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节流孔来排泄压力,它不能按所需调整排泄模式,缓冲效果不能适用于高速伞兵着陆要求。为减小触地时冲击力,有的伞降者加装了启动火箭减小冲击力的减震装置。此外未见有伞兵加装缓冲器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伞兵下降着陆速度快,触地冲击力大,易损脚部关节,留空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伞降着陆速度,缩短在空中滞留时间,具有克服惯性快,定点着陆稳定安全的多级泄压缓冲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级泄压缓冲器,它包括可捆绑于腿部的主缓冲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来回伸缩地设置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杆筒体内的活塞式初级缓冲作动筒/杆,或者由此组成的多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视具体情况可增减,如减至只用主缓冲作动筒/杆来组成),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的外套筒母线上排列有连通其内腔的多个可泄压活门组,以及可连通压缩气瓶的压力进气活门和/或自然进气活门。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多级缓冲作动筒/杆组成的缓冲器,首先解决了对初始阶段冲击力的快速卸压。该阶段通过大量较长时间的泄去受压气体的卸压,使缓冲物体有稳定的适应性初级低压缓冲过渡,然后才进入主缓冲阶段,这个阶段使受保护对象所受到的缓冲力逐渐增大,此时缓冲器的受力分布呈多级逐步上升趋势。由于有可调泄压活门不同高分布,可调泄压活门的打开工作压力可调成不同,因此所受缓冲力也呈多级上升趋势。或直线逐渐上升。冲击产生的绝大部分冲击力已由泄压活门组级卸掉了,使缓冲行程内高速运动的物体逐步可调地缓冲至安全保护范围内。伞降者双脚触地的一霎那所承受的力减至到最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缓冲器的有效空间。从而保证了伞降者着地的安全性和稳妥性,大大提升了伞降着陆的安全系数。并可提高伞兵的下降速度,缩短伞兵的留空滞留时间,提高了反应速度和伞兵的生存能力,减少受伤率。对高速运动的物体(如伞兵)伞降着陆具有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缓冲器多次反弹的缺陷。本技术也可用于高楼救生,高楼空降救援,电梯的安全防护,反恐和城市空降巷战,它具有克服惯性快,定点着陆稳定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上述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给出最佳实施例,从而使本技术的细节和优点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有局部剖视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可调泄压活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套筒,2.主缓冲作动筒/杆,3.初级缓冲作动筒/杆,4.可调泄压活门组,5.进气活门,6.自然进气活门,7.底板,8.压缩气瓶,9.压力指示表,10.快速开关,11.导向管(器),12.气管,13.打开绳索,14.进气组件,15.压缩空气管接头,16.固定带,17.固定支架,18.压力进气活门,19.脚踩板,20.排气孔,21.可调活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描述了一个最佳实施例。附图中,可捆绑于腿部的主缓冲作动筒外套筒1制有压力承受排放腔,其内装有一个活塞式可来回伸缩的用于传递压力,起主要缓冲作用的主缓冲作动筒/杆2。该作动筒/杆2的排放腔装有起初步缓冲作用的初级缓冲作动筒/杆3。由此组成的三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这样的多级缓冲器的缓冲级数还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增减,以使其缓冲力呈多级上升趋势。为了使缓冲行程内高速运动的物体逐步可调地缓冲至安全保护范围内。所述的缓冲器由多个可调活门组成。多级缓冲作动筒可以只用主缓冲作动杆来组成为二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的外套筒1母线上排列装有连通其内腔的多个可泄压活门组4,以及可连通压缩气瓶8的压力进气活门5和/或自然进气活门6。为可以更多地泄去腔内的压力,可在作动筒/杆2上开出节流孔,也可在初级缓冲作动筒1上开节流孔或其它形式的活门。外套筒1上可以制有固定带16,其固定形式不限于是固定带,也可以以其它固定方式代替。可以用外套筒1上增加固定点来取而代之。压缩气体设备,如压缩气瓶8不限于是图中位置,也可安放到其它地方,比如安放在人身体上的任何部位。进气活门5和进气组件14的位置也不限于是图中位置,也可放到外套筒1的侧面上部或顶部。压力进气活门18和自然进气活门6可独立分布。安装在外套筒1主体圆周母线上的泄压活门组4的可调泄压活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分布增减。进气活门5和泄压活门组4的泄压活门也可选其它形式,其形状和结构可以多样性的选择。本技术的多个可调泄压活门可通过增减、位置分布或调整打开工作压力等等方式来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缓冲泄压,缓冲模式可调整。主缓冲作动筒2可作压力传递而自身所受的力又很小,让初级缓冲作动筒/杆3直接作用到外套筒1上,随后主缓冲作动筒/杆2才和初级缓冲作动筒/杆3一起运作,通过压缩气体可快速打开本缓冲器。外套筒1的长度通常由脚底至膝盖。 图4所示的可调泄压活门通常可选用图中所示的可调活门组件21的结构形式。阀门通过安装在可调压力的弹簧上,阀体内腔制有一定的空间。阀体上制有排气孔20。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底板7着地接触受力后与缓冲作动筒/杆3一起向主缓冲作动筒/杆2作活塞运动。主缓冲作动筒/杆2内的气体受到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降着陆多级泄压缓冲器,它包括可捆绑于腿部的主缓冲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来回伸缩地设置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杆筒体内的活塞式初级缓冲作动筒/杆,或者由此组成的多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的外套筒母线上排列有连通其内腔的多个可调泄压活门组,以及可连通压缩气瓶的压力进气活门和/或自然进气活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降着陆多级泄压缓冲器,它包括可捆绑于腿部的主缓冲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个可来回伸缩地设置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杆筒体内的活塞式初级缓冲作动筒/杆,或者由此组成的多级缓冲作动筒/杆缓冲器,在所述主缓冲作动筒的外套筒母线上排列有连通其内腔的多个可调泄压活门组,以及可连通压缩气瓶的压力进气活门和/或自然进气活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作动筒可带有压缩气瓶,其外套筒母线上有灵活分布的可调活门。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由多个可调活门组成。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作动筒外套筒母线上排列的可调泄压活门组不同高。5.按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赵向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