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假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肠道菌群活性的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直肠癌病例的75%左右,其病变位置距离肛缘3~9cm。目前,尽管局部切除和保肛手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病灶深入骨盆,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尤其对于距肛缘6cm以内的肿瘤一般认为必须进行根治切除术,切除整个直肠。为了弥补直肠的缺失,通常采用结肠拖出术将结肠下拉至肛门处,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很大可能引起水肿,且由于供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结肠拖出部分坏死。目前虽然存在一些人工管道结构用于解决结肠拖出术带来的问题,但是同时带来了感染和肠道菌群重建的挑战。肠道系统中至少有100万亿个微生物,总质量约为1.5kg,这些微生物可能诱导炎性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并为宿主细胞提供微环境,以改变干细胞动力学并产生影响糖酵解或免疫应答的代谢物,已有研究证明结直肠肿瘤和肠道菌群间存在相关性。但现有的人工直肠并未考虑对肠道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包括:/n肠道支架内层(1),为采用生物材料混合加载药物制备而成的网格状筒形结构;/n肠道支架外层(2),为采用生物材料制备而成的密实性筒形结构,且所述肠道支架外层(2)一体形成于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的外周,用于对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进行密封;/n由此,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和肠道支架外层(2)共同形成供肠容物流动的肠道,且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能够向肠道内释放所述加载药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包括:
肠道支架内层(1),为采用生物材料混合加载药物制备而成的网格状筒形结构;
肠道支架外层(2),为采用生物材料制备而成的密实性筒形结构,且所述肠道支架外层(2)一体形成于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的外周,用于对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进行密封;
由此,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和肠道支架外层(2)共同形成供肠容物流动的肠道,且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能够向肠道内释放所述加载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采用浓度百分比为10%的聚氨酯溶液通过3D打印制备而成,且溶质为不可降解聚氨酯,溶剂为1,4-二氧六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支架内层(1)中相邻两层生物材料的走丝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药物包括抗炎药物和调节肠道菌群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支架外层(2)采用浓度百分比为20%的聚氨酯溶液通过3D打印制备而成,且溶质为不可降解聚氨酯,溶剂为1,4-二氧六环。
6.一种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移植用载药人工直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构建人工直肠的计算机模型的步骤;
二、对人工直肠的计算机模型进行切片的步骤;
三、准备打印材料的步骤;
四、3D打印人工直肠的步骤;
五、人工直肠载药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人工直肠的计算机模型的步骤包括:
①收集、整理直肠组织结构的临床医学影像数据;
②对影像数据进行mimics分析,构建人工直肠的计算机模型并导出STL文件;
所述对人工直肠的计算机模型进行切片的步骤包括:将导出的STL文件导入Biomaker软件,生成gcode代码;
所述准备打印材料的步骤包括:对于肠道支架内层(1)采用不可降解聚氨酯和1,4-二氧六环配制成浓度百分比为10%的聚氨酯溶液;对于肠道支架外层(2)采用不可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庞媛,季静远,赵晨佳,杨霞,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上普锦波山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