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冷缸及其食品制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05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冷缸及其食品制作机,所述直冷缸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中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外管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实现了制冷源或制热源进入到所述热交换腔内,制冷源或制热源在所述热交换腔内与所述内管发生热交换,大大增加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所述第一导气管用于制冷源输入或制热源输出,由于制冷源输入时可能会在所述第一导气管处残留冷冻油,本实施例为通过气流方向的转换将残留的冷冻油从所述第一导气管处排出提供了结构基础,有效延长了设备维护的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冷缸及其食品制作机
本申请涉及食品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冷缸及其食品制作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淇淋机、奶昔机和冷热饮机等具备制冷或制热功能的食品制作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直冷缸是食品制造机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与搅拌筒连接,食品通过直冷缸时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降温或升温后进入搅拌筒搅拌。现有直冷缸大多为铜管,绕于搅拌筒的外壁,往铜管内注入制冷源或制热源实现热交换,但是铜管也呈管状,与搅拌筒的接触面积较小,热交换的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直冷缸及其食品制作机,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果。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冷缸,包括:内管,内侧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外管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下侧,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入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出制热源;第二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上侧,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出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入制热源。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直冷缸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中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外管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实现了制冷源或制热源进入到所述热交换腔内,制冷源或制热源在所述热交换腔内与所述内管发生热交换,大大增加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同时,所述第一导气管用于制冷源输入或制热源输出,由于制冷源输入时可能会在所述第一导气管处残留冷冻油,本实施例为通过气流方向的转换将残留的冷冻油从所述第一导气管处排出提供了结构基础,有效延长了设备维护的周期。进一步,所述热交换腔中还设置有若干个阻隔部,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内管和外管气密连接,若干个所述阻隔部呈环状且设置有开口。进一步,所述阻隔部的数量至少大于1,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部的开口在所述热交换腔中相互错开。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气管设置于所述阻隔部的前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气管设置于所述阻隔部的后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气管向前侧倾斜设置于与所述外管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气管包括一体成型且材质互不相同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导气管包括一体成型且材质互不相同的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分别与所述外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外管的材质相同。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环焊部、连接件和第二环焊部,所述第一环焊部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外管和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焊部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内管和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法兰盘。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制作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直冷缸。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直冷缸组件的左视剖面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直冷缸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申请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冷缸,包括:内管200,内侧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600;外管100,套设于内管200的外侧,外管100和内管200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310,外管100通过连接部500与内管200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导气管410,固定连接于外管100的下侧,第一导气管410与热交换腔310相连通,第一导气管410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入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出制热源;第二导气管420,固定连接于外管100的上侧,第二导气管420与热交换腔310相连通,第二导气管420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出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入制热源。在一实施例中,内管200和外管100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同心圆柱形管体,内管200的管径小于外管100的管径,使得内管200和外管100之间形成空腔,即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腔310,若处于实际生产的需求,也可以调整为其他形状的,能够在内管200和外管100之间形成热交换腔310即可,通过热交换腔310填充制冷源或制热源,能够实现对内管200的大部分表面进行覆盖,大大提高了内管200与制冷源和制热源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热交换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外管100和内管200优选通过连接部500固定连接,便于组装,降低加工难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冷状态为制冷装置通过第一导气管410持续输入制冷源,使得制冷源进入到热交换腔310中与内管200发生热交换,并从第二导气管420排出的工作状态。同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制热状态为制热装置通过第二导气管420持续输入制热源,使得制热源进入到热交换腔310中与内管200发生热交换,并从第一导气管410排出的工作状态,也可以是通过高温对直冷缸内部进行消毒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设备,例如常见的压缩机和蒸发器组成的制冷系统,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反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在外管100的下侧设置一个第一导气管410,并用于制冷源输入和制热源输出,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冷缸,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管,内侧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n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外管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固定连接;/n第一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下侧,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入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出制热源;/n第二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上侧,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出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入制热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冷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内侧设置有用于装载食品的容置腔;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外管通过连接部与所述内管的外侧固定连接;
第一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下侧,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入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出制热源;
第二导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的上侧,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用于制冷状态下输出制冷源或制热状态下输入制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冷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腔中还设置有若干个阻隔部,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内管和外管气密连接,若干个所述阻隔部呈环状且设置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冷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部的数量至少大于1,相邻的两个所述阻隔部的开口在所述热交换腔的中相互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直冷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管设置于所述阻隔部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康美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