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94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属于铸铝行业加热炉加热元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氮化硅加热保护管,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上端套装有第一氮化硅保护套,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所述耐热钢保护套外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垫,所述端盖内部设置有电热偶丝,所述电热偶丝通过导线连接固定于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满足大容量的熔铝铸造炉的加热保温控制,能增加配合强度和韧性,能耐腐蚀性,能加大散热面积,热量传递效率高,在铝液急冷急热作用下不易碎裂,使用寿命长,并能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
本技术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属于铸铝行业加热炉加热元器件

技术介绍
加热器保护管是用于铸铝行业加热炉的核心部件之一,能起到高效的热量传导作用。目前在铸铝行业中,加热器保护管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制备,其主要由加热保护管、保护套、接线柱及热元器等组成。金属材质的加热器保护管耐腐蚀性差,在铝液的熔炼和熔化过程中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完全溶解腐蚀,因而限制了其使用,在铝液急冷急热作用下易于碎裂,这些都导致了其使用寿命较短,对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能满足大容量的熔铝铸造炉的加热保温控制,可直接接触铝液进行加热,能耐腐蚀性,加热效率高,能增加配合强度和韧性,加大了散热面积,在铝液急冷急热作用下不易碎裂,并且容易拆卸检查或更换热电偶保护管。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其包括端盖、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及热元器件,所述端盖装在氮化硅加热保护管上,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内部设置有热元器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上端套装有第一氮化硅保护套,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所述耐热钢保护套外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垫,所述端盖内部设置有电热偶丝,所述电热偶丝通过导线连接固定于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的壁厚度为:6-7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热钢保护套制成上宽下窄的锥形状,其锥形状的锥度为(4-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氮化硅护套与氮化硅加热保护管之间采用耐高温硅铝酸盐无机胶粘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安装于加热炉的侧壁预留口中,通过金属垫板安装于加热炉侧壁上,耐热钢保护套固定于金属垫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耐热钢保护套外侧包裹一层保温棉毡,防止其热量流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的端口处加工成外螺纹状,增加胶的粘接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垫板由内环及外环组成,其内环预留四个螺孔与加热炉炉体相连接固定,其外环四个螺孔与耐热钢保护套相连接,并预留两个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1、本技术能增加配合强度和韧性,能耐腐蚀性,加大了散热面积,在铝液急冷急热作用下不易碎裂,容易拆卸检查或更换热电偶保护管。2、本技术其壁薄有利于热传导,并且热电偶直径大长度也大,加大了散热面积。其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内部的热元器件紧贴加热保护管,即为固体传导热量,热量传递效率高。3、本技术能满足大容量的熔铝铸造炉的加热保温控制,氮化硅加热保护管为氮化硅加长热偶护管长1.25米φ140,由于氮化硅有不沾铝导热性能块的优点,因此可直接接触铝液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可将其3T容量的熔池加热至760℃。4、本技术还具有传热性能好、耐腐蚀性好、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使用寿命长,并能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金属垫板与耐热钢保护套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内装热元器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垫板、2-第一氮化硅保护套、3-端盖、4-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5-第二氮化硅保护套、6-密封橡胶垫、7-耐热钢保护套、8-氮化硅加热保护管、9-热元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可釆用若干个,每个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结构相同,安装于铸铝行业加热炉的侧壁预留口中,通过金属垫板固定于加热炉侧壁上,能满足大容量的熔铝铸造炉的加热保温控制,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为氮化硅加长热偶护管长1.25米φ140,由于氮化硅有不沾铝导热性能块的优点,因此可直接接触铝液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可将其3T容量的保温池11加热至760℃。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主要由垫板1、第一氮化硅保护套2、端盖3、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密封橡胶垫6、耐热钢保护套7、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及热元器件9组成。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上端套装有第一氮化硅保护套2,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7,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外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垫6,能防止其热量流出,同时增加了配合的紧密度。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内部设置有热元器件9。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壁厚在6-7mm,其壁薄有利于热传导,并且热电偶直径大长度也大,加大了散热面积。其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内部的热元器件9紧贴加热保护管,即为固体传导热量,热量传递效率高。所述端盖3装在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上,所述端盖3内部设置有电热偶丝,所述电热偶丝通过导线连接固定于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上,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由于较长由一端固定,因此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的开口端位置受热力大,所述在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其目的是增加保护管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地,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周边成上宽下窄的锥形状,其锥形状的锥度为4度锥形,易于装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氮化硅护套5与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之间采用耐高温硅铝酸盐无机胶进行粘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7,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配合强度和韧性,将其整体安装于保温炉的侧壁预留口中,通过金属垫板1固定于加热炉侧壁,金属垫板1安装于加热炉侧壁上,耐热钢保护套7固定于金属垫板1上,容易拆卸检查或更换热电偶保护管。进一步地,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外侧可包裹一层保温棉毡,防止其热量流出,同时增加了配合的紧密度。进一步地,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端口处加工成外螺纹10,增加胶的粘接力。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粗糙度在3.2左右,抛光后的氮化硅表面光滑,金属溶液在其表面的附着力就随之下降,所以更不容易粘结铝液。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垫板1易加工配合安装严禁,所述金属垫板1由内环及外环组成,其内环预留四个螺孔与加热炉炉体相连接固定,其外环四个螺孔与耐热钢保护套7相连接,预留两个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位置。本技术氮化硅加热保护管在制作过程中易产生偏心的现象,为解决该现象,因此,在制备毛坯的过程中,装料至模具时采用圆形上料机使其周围同时均匀装料,边加料边震实,使其棒心受力均匀始终处在中心的位置上。在烧结过程中由于粉料重力的作用容易将其烧弯,或壁厚不均的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在制作石墨模具将其可插入护管内,计算其收缩比按比例制备管内模具,目的分担一部分氮化硅粉料的重力作用,同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其包括端盖(3)、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及热元器件(9),所述端盖(3)装在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上,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内部设置有热元器件(9),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上端套装有第一氮化硅保护套(2),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7),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外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垫(6),所述端盖(3)内部设置有电热偶丝,所述电热偶丝通过导线连接固定于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其包括端盖(3)、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及热元器件(9),所述端盖(3)装在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上,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内部设置有热元器件(9),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开口端外套装有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上端套装有第一氮化硅保护套(2),所述第二氮化硅保护套(5)下端套装有耐热钢保护套(7),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外侧设置有密封橡胶垫(6),所述端盖(3)内部设置有电热偶丝,所述电热偶丝通过导线连接固定于耐热钢保护套接线柱(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其特征是:所述
氮化硅加热保护管(8)的壁厚度为:6-7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加热保护管组件,其特征是:所述耐热钢保护套(7)制成上宽下窄的锥形状,其锥形状的锥度为4-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伊恒彬田鑫常艳杰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伊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