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传义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6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包括外桩基件和内桩基件;所述外桩基件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对应固定有相同规格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贯穿的承力杆,所述底板的拐角处连接安装基面的一端贯穿有插件;所述外桩基件的内壁嵌入有内桩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桩基结构为分体式设计,外桩基件和内桩基件相匹配安装,外桩基件起到连接安装基面和包覆内桩基件的作用,内桩基件通过桩基套管对后续基杆的安装进行定位与支撑,桩基结构在承受外力冲击时,由外桩基件配合插件分散,顶板底板间组成流道疏通水流缓冲水流的冲击力,减少内桩基件受外力作用,提升承载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
技术介绍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水利施工时,需要预先进行桩基安装。现有的水利桩基为一体式设计,直接采用混凝土浇筑,承载性能和稳定性一般,在高强度水流冲刷下,桩基受外力作用会产生混凝土脱落,严重会导致桩基偏移,影响桩基内部基杆固定效果,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本技术的桩基结构为分体式设计,外桩基件和内桩基件相匹配安装,外桩基件起到连接安装基面和包覆内桩基件的作用,内桩基件通过桩基套管对后续基杆的安装进行定位与支撑,组成的桩基结构在承受外力冲击时,由外桩基件配合插件分散,减少内桩基件受外力作用,提升承载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包括外桩基件和内桩基件;所述外桩基件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对应固定有相同规格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贯穿的承力杆,所述底板的拐角处连接安装基面的一端贯穿有插件;所述外桩基件的内壁嵌入有内桩基件,所述内桩基件的外壁固定有L型的角铁件,所述角铁件底部一体成型有凸柱,所述顶板上表面抵触所述角铁件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凸柱相匹配的凸柱槽,所述角铁件和所述顶板通过所述凸柱和所述凸柱槽插接固定,所述内桩基件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桩基套管。优选的,所述桩基套管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凸起的承力板组。优选的,所述内桩基件的内部填充有支撑桩基套管的套管撑件。优选的,所述套管撑件共设置有四组,四组套管撑件对称安装在所述桩基套管的外壁。优选的,所述插件的顶部开设有螺纹结构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连接有锥形的地埋栓。优选的,所述插件为钢构件。优选的,所述内桩基件的高度为所述外桩基件高度的两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桩基结构为分体式设计,外桩基件和内桩基件相匹配安装,外桩基件起到连接安装基面和包覆内桩基件的作用,内桩基件通过桩基套管对后续基杆的安装进行定位与支撑;2、桩基结构在承受外力冲击时,由外桩基件配合插件分散,顶板底板间组成流道疏通水流缓冲水流的冲击力,减少内桩基件受外力作用,提升承载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插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桩基件;11、顶板;12、底板;13、承力杆;14、插件;141、螺纹柱;142、地埋栓;2、内桩基件;21、桩基套管;22、角铁件;221、凸柱;222、凸柱槽;23、承力板组;24、套管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包括外桩基件1和内桩基件2;外桩基件1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对应固定有相同规格的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连接有贯穿的承力杆13,底板12的拐角处连接安装基面的一端贯穿有插件14;外桩基件1的内壁嵌入有内桩基件2,内桩基件2的外壁固定有L型的角铁件22,角铁件22底部一体成型有凸柱221,顶板11上表面抵触角铁件22的一端开设有与凸柱221相匹配的凸柱槽222,角铁件22和顶板11通过凸柱221和凸柱槽222插接固定,内桩基件2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桩基套管21,桩基套管21的内部底端固定有凸起的承力板组23,承力板组23对后续安装在桩基套管21内的基杆进行支撑与固定,四组套管撑件24对称安装在桩基套管21的外壁,通过套管撑件24对桩基套管21进行支撑,提升抗冲击性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内桩基件2的高度为外桩基件1高度的两倍,内桩基件2部分包覆在外桩基件1内部,剩余部分直接与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顶板11和底板12平行设置,在顶板11和底板12间形成流道。本技术中,将外桩基件1通过底板12上贯穿的插件14与安装基面进行固定,将内桩基件2套入外桩基件1的内腔,将内桩基件2外壁固定的角铁件22和外桩基件1外壁的顶板11通过凸柱221和凸柱槽222插接固定,内桩基件2和外桩基件1连接组成桩基结构,在水面下,水流直接冲刷外桩基件1的外壁,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组成的流道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对水流冲击进行缓冲,外力作用在外桩基件1上时,通过底板12拐角处贯穿安装基面的插件14进行分散,减轻内桩基件2受外力的作用,提升整体的承载性能与稳定性。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中的插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插件14的顶部开设有螺纹结构的螺纹柱141,螺纹柱141的底部连接有锥形的地埋栓14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插件14为钢构件。需要说明的是,螺纹结构的螺纹柱141在螺动时给地埋栓142提供向下贯穿的推力,锥形的地埋栓142贯入安装基面省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外桩基件1通过底板12上贯穿的插件14与安装基面进行固定,螺纹结构的螺纹柱141在螺动时给地埋栓142提供向下贯穿的推力,锥形的地埋栓142贯入安装基面省力,完成外桩基件1在安装基面的安装,将内桩基件2套入外桩基件1的内腔,将内桩基件2外壁固定的角铁件22和外桩基件1外壁的顶板11通过凸柱221和凸柱槽222插接固定,内桩基件2和外桩基件1连接组成桩基结构,在水面下,水流直接冲刷外桩基件1的外壁,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组成的流道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对水流冲击进行缓冲,外力作用在外桩基件1上时,通过底板12拐角处贯穿安装基面的插件14进行分散,减轻内桩基件2受外力的作用,提升整体的承载性能与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桩基件(1)和内桩基件(2);/n所述外桩基件(1)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对应固定有相同规格的顶板(11)和底板(12),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连接有贯穿的承力杆(13),所述底板(12)的拐角处连接安装基面的一端贯穿有插件(14);/n所述外桩基件(1)的内壁嵌入有内桩基件(2),所述内桩基件(2)的外壁固定有L型的角铁件(22),所述角铁件(22)底部一体成型有凸柱(221),所述顶板(11)上表面抵触所述角铁件(22)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凸柱(221)相匹配的凸柱槽(222),所述角铁件(22)和所述顶板(11)通过所述凸柱(221)和所述凸柱槽(222)插接固定,所述内桩基件(2)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桩基套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桩基件(1)和内桩基件(2);
所述外桩基件(1)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对应固定有相同规格的顶板(11)和底板(12),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连接有贯穿的承力杆(13),所述底板(12)的拐角处连接安装基面的一端贯穿有插件(14);
所述外桩基件(1)的内壁嵌入有内桩基件(2),所述内桩基件(2)的外壁固定有L型的角铁件(22),所述角铁件(22)底部一体成型有凸柱(221),所述顶板(11)上表面抵触所述角铁件(22)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凸柱(221)相匹配的凸柱槽(222),所述角铁件(22)和所述顶板(11)通过所述凸柱(221)和所述凸柱槽(222)插接固定,所述内桩基件(2)的内部开设有中空的桩基套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水利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套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义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王传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