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3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钢箱梁本体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中拱肋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中拱肋与边拱肋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固定连接,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之间设置有V撑,V撑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固定连接,V撑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固定连接,中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直吊杆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和中拱肋固定连接,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通过在钢箱梁本体顶端设置中拱肋、边拱肋等一些基础设施,不需要等待钢箱梁本体进行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大大缩短工程周期,加快项目的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箱梁桥梁
,具体为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技术介绍
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形梁,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用在跨度较大的桥梁上,因外型像一个箱子故叫做钢箱梁,在大跨度缆索支承桥梁中,钢箱主梁的跨度达几百米及至上千米,一般分为若干梁段制造和安装,其横截面具有宽幅和扁平的外形特点,高宽比达到1:10左右。目前现有的钢箱梁只是用来安装组成桥面,桥面顶端的一些基础设施需要桥面组装完成后才能继续进行施工,工程周期较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所述钢箱梁本体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所述中拱肋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所述中拱肋与边拱肋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之间设置有V撑,所述V撑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固定连接,所述V撑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所述直吊杆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和中拱肋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与钢箱梁本体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所述斜吊杆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和边拱肋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拱肋采用正六边形钢箱截面,中拱肋材质为Q390qD,且中拱肋的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跨度为120m,矢高为30m,矢跨比为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拱肋采用正六边形钢截面,所述边拱肋材质为Q345qD,所述边拱肋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8°,且边拱肋的拱轴线由3段圆曲线组成,跨度为220m,矢高为23.5m,矢跨比为1/9.36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采用矩形截面,且连杆的尺寸为:600×600×20/600×500×20/600×600×3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V撑采用矩形截面,所述V撑的尺寸为:500×400×2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吊杆共设置有36根,36根所述直吊杆分为18处,每处沿纵向等距设置两个直吊杆,所述直吊杆采用由73Ф7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吊杆设置在钢箱梁本体1上人行道的内侧,所述斜吊杆沿纵桥向间距为6m,所述斜吊杆采用由37Ф5高强镀锌钢丝组成的成品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通过在钢箱梁本体顶端设置中拱肋、边拱肋等一些基础设施,不需要等待钢箱梁本体进行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大大缩短工程周期,加快项目的进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的立体图。图中:1、钢箱梁本体;2、中拱肋;3、边拱肋;4、连杆;5、V撑;6、直吊杆;7、斜吊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1,钢箱梁本体1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2,中拱肋2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3,中拱肋2与边拱肋3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4固定连接,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之间设置有V撑5,V撑5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3固定连接,V撑5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1固定连接,中拱肋2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6,直吊杆6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中拱肋2固定连接,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7,斜吊杆7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边拱肋3固定连接。其中,钢箱梁本体1采用工厂分段制造、工地现场连接,钢箱梁本体1除了顶板U肋在现场采用螺栓连接外,其余部分均采用焊接,主梁采用整幅单箱七室截面,箱梁中心线处梁高3m,底板水平布置,顶板设1.5%双向横坡。边跨钢箱梁桥面宽39.3m,中跨钢箱梁桥面采用变宽度,宽度为39.3~45.8m,钢箱梁本体1的顶板为正交异性板结构,顶板板厚为16/20/32mm,中跨吊杆下方部分顶板采用20mm、主墩墩顶处顶板采用32mm,顶板局部开天窗加厚,中拱肋2与桥面相交处、边拱肋3与桥面相交处、V撑5与桥面相交处,厚度采用44/24mm,底板板厚为14/16/20/28mm,中跨吊杆下方部分底板采用20mm、主墩墩顶处底板采用28mm,腹板板厚为14/18/30mm,墩顶中箱腹板采用30mm、中跨中箱腹板采用18mm、顶推腹板下半部分采用18mm。钢箱梁本体1纵向加劲肋采用U肋、板肋和T肋三种纵向加劲肋。行车道位置顶板采用U肋,人行道位置顶板采用板式肋加劲。底板纵向加劲肋采用T形加劲肋。腹板竖向加劲肋采用T形加劲肋,腹板纵向加劲肋采用板式肋加劲。U肋采用300×280×170×8mm,板肋厚度采用14/20/30mm,墩顶处箱梁中箱顶板纵肋采用30mm,T型加劲肋,对应于底板t=16mm,尺寸分别为10×220/12×160。顶板U肋在支点位置均穿过横隔板。底板加劲肋在横桥向靠近支座位置断开与支点横隔板焊接,在横桥向远离支座位置穿过支点横隔板。边跨钢箱梁两侧悬臂长3.15m,中跨钢箱梁两侧悬臂长3.15~6.4m,挑臂悬臂根部高90cm,端部高42cm。悬臂采用托架形式,托架纵桥向标准间距为3m,在墩顶位置局部加密,托架腹板厚14/16mm,底板厚18/20mm,底板宽320mm。钢箱梁本体1沿纵桥向每3m设置一道横隔板,非吊点横隔板厚12mm,中跨吊点横隔板厚度采用14/16/24mm,非吊点横隔板采用板式竖向加劲肋加劲,吊点横隔板采用纵向和竖向板式加劲肋同时加劲。在每两道横隔板中间的腹板上设竖向加劲肋。每个箱室横隔板上开设人孔。中支点采用单箱双室中横梁,中横梁腹板采用24/32/50mm厚的实腹式隔板,在中横梁三道腹板之间设置横隔板,为避让顶板U肋,横隔板顶面距离箱梁顶板底面40cm。边支点采用一道工字型端横梁,端横梁腹板采用20mm的实腹式隔板。在边跨V撑5插入桥面位置,在箱梁中箱横隔板左右两侧各20cm位置设置两道半隔板,半隔板高55cm。在钢箱梁本体1的边跨和中跨中箱一侧腹板上设置人孔,在钢箱梁本体1边跨底板上设置人孔,在钢箱梁本体1墩顶位置顶板上设置人孔,以方便后期维护,箱梁梁端伸缩缝位置设置封端板。吊杆位置设置钢锚箱,在吊点横隔板两侧设置两个半隔板,两个半隔板采用底板与吊杆横隔板连接,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箱梁本体(1)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2),所述中拱肋(2)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3),所述中拱肋(2)与边拱肋(3)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之间设置有V撑(5),所述V撑(5)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3)固定连接,所述V撑(5)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中拱肋(2)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6),所述直吊杆(6)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中拱肋(2)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7),所述斜吊杆(7)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边拱肋(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包括钢箱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箱梁本体(1)顶端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中拱肋(2),所述中拱肋(2)的两侧均设置有边拱肋(3),所述中拱肋(2)与边拱肋(3)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杆(4)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之间设置有V撑(5),所述V撑(5)顶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边拱肋(3)固定连接,所述V撑(5)的底端与钢箱梁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中拱肋(2)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直吊杆(6),所述直吊杆(6)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中拱肋(2)固定连接,所述边拱肋(3)与钢箱梁本体(1)的中跨之间设置有斜吊杆(7),所述斜吊杆(7)的两端分别与钢箱梁本体(1)和边拱肋(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拱肋(2)采用正六边形钢箱截面,中拱肋(2)材质为Q390qD,且中拱肋(2)的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跨度为120m,矢高为30m,矢跨比为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拱肋梁拱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拱肋(3)采用正六边形钢截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金虎何刚朱力琦杨建冬李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