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536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多工器(1)具备与共同端子(90)及发送输入端子(91)连接的发送侧滤波器(11)以及与共同端子(90)及接收输出端子(92)连接的接收侧滤波器(12),发送侧滤波器(11)具备多个串联臂谐振器(101~104)、以及多个并联臂谐振器(201,202)及并联臂电路(203),在最靠近共同端子(90)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101)所具有的IDT电极中,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排列方向的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弹性波滤波器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多频带的高频信号进行分波或合波的多工器中,广泛使用了具有低损耗及高衰减这样的特征的多个弹性波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结构。但是,当增大输入信号时,弹性波滤波器产生因其非线性度而引起的谐波失真成分。当该谐波失真成分变大时,弹性波滤波器的耐电力性及噪音性能等劣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梯型的发送侧弹性波滤波器中不改变静电电容而分割任意的弹性波谐振器的结构。由此,串联分割后的弹性波谐振器的每单位面积的消耗电力变低,能够提高耐电力性,另外,能够抑制互调失真(IMD:InterModulationDistortion)。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746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将弹性波滤波器作为构成多工器的一个滤波器来应用的情况下,通过经由共同端子而输入的与各滤波器的通带的频率之和或之差的组合相当的干扰波、和与该弹性波滤波器的发送频带对应的非线性谐波失真成分的互调,产生与其他滤波器的接收频带相等的频率的IMD。由于该IMD的影响,该其他滤波器的接收灵敏度劣化。即,在抑制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其他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这一观点上,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弹性波滤波器的IMD抑制不够。另外,当将弹性波谐振器分割为多个时,弹性波滤波器变大,导致多工器大型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在多个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多工器中,在抑制一个滤波器中的互调失真的产生的同时,抑制了该多个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多工器具备:共同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第一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以及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不同的通带,所述第一滤波器具备: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连结所述共同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路径上;以及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及接地之间,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是具有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基板上的叉指换能器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所述IDT电极由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电极指构成,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即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并联臂谐振器即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所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在作为弹性波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与共同端子连接的多工器中,可以设想如下情况:根据第一滤波器的非线性度,通过第一滤波器的通带的信号成分与经由共同端子而输入的干扰波成分的非线性响应,在第二滤波器传播与第二滤波器的通带相等的频率的互调失真成分,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劣化。在上述结构中,在与共同端子及第二滤波器接近的第一串联臂谐振器及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增大产生最大失真的IDT电极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另外,与增大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的量相应地,减小端部的电极指间距。由此,能够在不使上述至少一方的谐振器中的谐振频率变化、且不使该谐振器大型化的状态下,缓和上述IDT电极中的失真,提高第一滤波器的线性度。因此,能够提供即便增加向第一滤波器输入的高频信号也抑制了互调失真的产生、且抑制了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的小型的多工器。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是多个串联臂谐振器,所述多个串联臂谐振器中的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是均匀的,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是多个并联臂谐振器,所述多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之外的并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是均匀的。由此,除了最靠近共同端子而连接的弹性波谐振器之外的弹性波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是均匀的,因此,能够维持该弹性波谐振器较高的Q值。因此,能够在抑制第一滤波器中的互调失真的产生的同时,有效地抑制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劣化。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串联臂谐振器由包括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构成,在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的平均值为,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以上且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以下。由此,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平均间距处于其他的串联臂谐振器的电极指间距的范围内。因此,能够避免规定通带及通带附近的衰减极的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随着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劣化而变动,因此,能够维持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为,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以下。由此,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平均间距处于其他的串联臂谐振器的电极指间距的范围内,此外,该IDT电极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为其他的串联臂谐振器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以下。因此,能够抑制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Q值的下降,因此,能够降低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内的插入损耗。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由包括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的三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构成,在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的平均值为,除了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以上且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以下。由此,第一并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平均间距处于其他的并联臂谐振器的电极指间距的范围内。因此,能够避免规定通带及通带附近的衰减极的谐振频率及反谐振频率随着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劣化而变动,因此,能够维持第一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为,除了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器,具备:/n共同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n第一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以及/n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不同的通带,/n所述第一滤波器具备:/n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连结所述共同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路径上;以及/n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及接地之间,/n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是具有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基板上的叉指换能器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所述IDT电极由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电极指构成,/n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即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并联臂谐振器即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所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2 JP 2017-2377981.一种多工器,具备:
共同端子、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入输出端子;
第一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以及
第二滤波器,其与所述共同端子及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连接,具有与所述第一滤波器不同的通带,
所述第一滤波器具备:
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连结所述共同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的路径上;以及
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及接地之间,
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分别是具有形成在具有压电性的基板上的叉指换能器IDT电极的弹性波谐振器,所述IDT电极由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电极指构成,
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串联臂谐振器即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中的最靠近所述共同端子而连接的并联臂谐振器即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中的至少一方所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一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是多个串联臂谐振器,
所述多个串联臂谐振器中的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是均匀的,
所述一个以上的并联臂谐振器是多个并联臂谐振器,
所述多个并联臂谐振器中的除了所述第一并联臂谐振器之外的并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是均匀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多个串联臂谐振器由包括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构成,
在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具有的所述IDT电极中,所述多个电极指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大,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电极指间距在该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中为最小,
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电极指间距的平均值为,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以上且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器,其中,
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为,除了所述第一串联臂谐振器之外的所述三个以上的串联臂谐振器分别具有的电极指间距中的最小的电极指间距与最大的电极指间距之差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泽富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