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06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包括双排排针插头及双排排母插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双排排针插头及双排排母插座的结构,具有排列间距小、密度高的优点;在双排排母插座上设计了与塑胶外壳间保持有相对浮动间隙的浮动支架,浮动支架通过设有扭转结构的母端子与后盖连接,该结构的设计能允许连接器插合时板与板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置容差,具有自行纠偏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板间连接器的插拔次数,解决了连接器连接不牢固以及插拔时出现错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针端子与母端子接触稳定可靠,满足高频次插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技术的推广普及,表面贴装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PCB板都随之有相应的表面贴装连接器出现,从穿孔式焊接工艺到表面贴装焊接工艺,使得连接器排列间距越来越小,而且SMT工艺允许在PCB板的双面都焊接电子元件,大大增加了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密度。从而对板间连接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一种端子排列间距小、密度高,还需要保证板间端子高频次的插拔,且能允许板与板之间存在位置容差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将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排排针插头及双排排母插座的结构,具有排列间距小、密度高的优点;在双排排母插座上设计了与塑胶外壳间保持有相对浮动间隙的浮动支架,浮动支架通过设有扭转结构的母端子与后盖连接,该结构的设计能允许连接器插合时板与板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置容差,具有自行纠偏的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针端子与母端子接触稳定可靠,满足高频次插拔的优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其特点包括双排排针插头及双排排母插座;所述双排排针插头由塑胶外基座、塑胶内基座、排针及基板构成;所述排针为双排并依次对称设于基板的正反面上,塑胶内基座及塑胶外基座局部包裹在排针外侧;所述排针由数个针端子依次排列构成,针端子的一端设有针端子焊脚,且针端子焊脚暴露于塑胶内基座的外侧,针端子的另一端设有针端子接触面,针端子接触面暴露于基板的外侧;所述双排排母插座由浮动支架、塑胶外壳、排母、定位块及后盖构成;所述浮动支架为中间设有长条孔的矩形板状件,长条孔内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一排母槽;所述塑胶外壳为四个面围合的矩形壳体件,沿塑胶外壳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及插槽;所述后盖为由两个端面与一个基面构成的矩形壳体件,沿后盖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孔及插榫,基面的两侧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二排母槽;所述排母由数个母端子依次排列构成,所述母端子为板条状的冲压件,其母端子由顶部到底部依次设有弧形的弹片、第一凸台、扭转结构、第二凸台及母端子焊脚;所述后盖设于塑胶外壳的底部,且后盖的插榫与塑胶外壳的插槽插接;所述定位块为两块,定位块设于塑胶外壳的第一定位孔与后盖的第二定位孔内;所述浮动支架设于塑胶外壳内,所述排母为双排并依次设于浮动支架及后盖的两侧,排母的母端子经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依次设于浮动支架的第一排母槽及后盖的第二排母槽内,且母端子焊脚暴露于后盖的第二排母槽外侧;所述双排排针插头与双排排母插座插合,排针的针端子依次与排母的母端子插合,针端子上的针端子接触面与母端子上弧形的弹片触及。所述浮动支架的周边与塑胶外壳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母端子的扭转结构为母端子的板条沿径向扭转180°构成的麻花状。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排排针插头及双排排母插座的结构,具有排列间距小、密度高的优点;在双排排母插座上设计了与塑胶外壳间保持有相对浮动间隙的浮动支架,浮动支架通过设有扭转结构的母端子与后盖连接,该结构的设计能允许连接器插合时板与板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置容差,具有自行纠偏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提高了板间连接器的插拔次数,解决了连接器连接不牢固以及插拔时出现错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针端子与母端子接触稳定可靠,满足高频次插拔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浮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排母的母端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双排排针插头1及双排排母插座2;所述双排排针插头1由塑胶外基座11、塑胶内基座12、排针13及基板14构成;所述排针13为双排并依次对称设于基板14的正反面上,塑胶内基座12及塑胶外基座11局部包裹在排针13外侧;所述排针13由数个针端子依次排列构成,针端子的一端设有针端子焊脚,且针端子焊脚暴露于塑胶内基座12的外侧,针端子的另一端设有针端子接触面,针端子接触面暴露于基板14的外侧。参阅图1、图2,所述双排排母插座2由浮动支架21、塑胶外壳22、排母23、定位块24及后盖25构成。参阅图1、图2、图3,所述浮动支架21为中间设有长条孔213的矩形板状件,长条孔213内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一排母槽211。参阅图1、图2、图4,所述塑胶外壳22为四个面围合的矩形壳体件,沿塑胶外壳22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22及插槽221。参阅图1、图2、图6,所述后盖25为由两个端面与一个基面构成的矩形壳体件,沿后盖25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52及插榫253,基面的两侧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二排母槽251。参阅图1、图2、图5,所述排母23由数个母端子依次排列构成,所述母端子为板条状的冲压件,其母端子由顶部到底部依次设有弧形的弹片235、第一凸台233、扭转结构232、第二凸台231及母端子焊脚234。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述后盖25设于塑胶外壳22的底部,且后盖25的插榫253与塑胶外壳22的插槽221插接;所述定位块24为两块,定位块24设于塑胶外壳22的第一定位孔222与后盖25的第二定位孔252内;所述浮动支架21设于塑胶外壳22内,所述排母23为双排并依次设于浮动支架21及后盖25的两侧,排母23的母端子经第一凸台233及第二凸台231依次设于浮动支架21的第一排母槽211及后盖25的第二排母槽251内,且母端子焊脚234暴露于后盖25的第二排母槽251外侧;所述双排排针插头1与双排排母插座2插合,排针13的针端子依次与排母23的母端子插合,针端子上的针端子接触面与母端子上弧形的弹片235触及。参阅图1、图2,所述浮动支架21的周边与塑胶外壳22之间设有间隙。参阅图1、图2、图5,所述母端子的扭转结构232为母端子的板条沿径向扭转180°构成的麻花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图2、图5,本专利技术的双排排针插头1经针端子焊脚与一块PCB板上的焊盘焊接,双排排母插座2经母端子焊脚234与另一块PCB板上的焊盘焊接;当双排排针插头1与双排排母插座2插合,排针13的针端子依次与排母23的母端子插合,针端子上的针端子接触面与母端子上弧形的弹片235触及,实现板与板之间的电气通道的导通。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排排针插头1与双排排母插座2的设计,使得连接器的结构具有较高的集成度,缩小了连接器的占用空间,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排排针插头(1)及双排排母插座(2);/n所述双排排针插头(1)由塑胶外基座(11)、塑胶内基座(12)、排针(13)及基板(14)构成;所述排针(13)为双排并依次对称设于基板(14)的正反面上,塑胶内基座(12)及塑胶外基座(11)局部包裹在排针(13)外侧;所述排针(13)由数个针端子依次排列构成,针端子的一端设有针端子焊脚,且针端子焊脚暴露于塑胶内基座(12)的外侧,针端子的另一端设有针端子接触面,针端子接触面暴露于基板(14)的外侧;/n所述双排排母插座(2)由浮动支架(21)、塑胶外壳(22)、排母(23)、定位块(24)及后盖(25)构成;/n所述浮动支架(21)为中间设有长条孔(213)的矩形板状件,长条孔(213)内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一排母槽(211);/n所述塑胶外壳(22)为四个面围合的矩形壳体件,沿塑胶外壳(22)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22)及插槽(221);/n所述后盖(25)为由两个端面与一个基面构成的矩形壳体件,沿后盖(25)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52)及插榫(253),基面的两侧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二排母槽(251);/n所述排母(23)由数个母端子依次排列构成,所述母端子为板条状的冲压件,其母端子由顶部到底部依次设有弧形的弹片(235)、第一凸台(233)、扭转结构(232)、第二凸台(231)及母端子焊脚(234);/n所述后盖(25)设于塑胶外壳(22)的底部,且后盖(25)的插榫(253)与塑胶外壳(22)的插槽(221)插接;/n所述定位块(24)为两块,定位块(24)设于塑胶外壳(22)的第一定位孔(222)与后盖(25)的第二定位孔(252)内;/n所述浮动支架(21)设于塑胶外壳(22)内,所述排母(23)为双排并依次设于浮动支架(21)及后盖(25)的两侧,排母(23)的母端子经第一凸台(233)及第二凸台(231)依次设于浮动支架(21)的第一排母槽(211)及后盖(25)的第二排母槽(251)内,且母端子焊脚(234)暴露于后盖(25)的第二排母槽(251)外侧;/n所述双排排针插头(1)与双排排母插座(2)插合,排针(13)的针端子依次与排母(23)的母端子插合,针端子上的针端子接触面与母端子上弧形的弹片(235)触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排针与双排排母的板间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排排针插头(1)及双排排母插座(2);
所述双排排针插头(1)由塑胶外基座(11)、塑胶内基座(12)、排针(13)及基板(14)构成;所述排针(13)为双排并依次对称设于基板(14)的正反面上,塑胶内基座(12)及塑胶外基座(11)局部包裹在排针(13)外侧;所述排针(13)由数个针端子依次排列构成,针端子的一端设有针端子焊脚,且针端子焊脚暴露于塑胶内基座(12)的外侧,针端子的另一端设有针端子接触面,针端子接触面暴露于基板(14)的外侧;
所述双排排母插座(2)由浮动支架(21)、塑胶外壳(22)、排母(23)、定位块(24)及后盖(25)构成;
所述浮动支架(21)为中间设有长条孔(213)的矩形板状件,长条孔(213)内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一排母槽(211);
所述塑胶外壳(22)为四个面围合的矩形壳体件,沿塑胶外壳(22)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22)及插槽(221);
所述后盖(25)为由两个端面与一个基面构成的矩形壳体件,沿后盖(25)的轴向在两个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52)及插榫(253),基面的两侧沿轴向依次对称设有数个第二排母槽(251);
所述排母(23)由数个母端子依次排列构成,所述母端子为板条状的冲压件,其母端子由顶部到底部依次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