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治具,包括研磨转轴和研磨转盘,研磨转轴与研磨转盘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研磨转盘包括转盘盘体及多个第一研磨部,在转盘盘体中心位置设有出水孔,第一研磨部由多个研磨颗粒排列形成曲线条状,第一研磨部一端朝向出水孔,另一端朝向转盘盘体外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研磨治具可有效提升研磨治具的研磨效率,并且研磨颗粒采用发散旋转分布,当有异物被研磨时,研磨异物作旋转运动和离心运动的合成运动,研磨异物易被带出研磨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治具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研磨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件生产成本日益降低、制造工艺日益完善,且因具有高响应速度,高对比度以及色彩鲜艳等特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在液晶面板生产时,由于制程的原因会导致液晶面板的表面粘附异物或颗粒,为了降低不良率需要异常品进行研磨,图1是现有技术中研磨治具仰视图;图2是图1中研磨治具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2所示,现有研磨治具在研磨过程中,采用研磨转盘300与液晶面板500相接触,并不断旋转和移动,实现研磨,研磨颗粒100与研磨转盘300一体成型,研磨转轴400与研磨转盘300固定连接,在研磨液晶面板500时,为了冷却及冲洗液晶面板500,需要在研磨过程中的液晶面板500喷水,因此在研磨转盘300中阵列设置有注水长孔200,由于研磨转盘300与液晶面板500接触紧密,从注水长孔200注入的水很难进入研磨转盘300与液晶面板500之间,大部分水都由于研磨转盘300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飞溅出去。此外,如图1所示,目前的研磨颗粒100为填充方式布局,这样在整个研磨过程,研磨磨掉的异物,不易被带出研磨盘本体300,异物容易还残留在研磨盘下。综上,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研磨治具,以解决现有研磨治具在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治具,可通过采用研磨转轴并通过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所述研磨转轴内设有研磨液流通管道,所述研磨液从所述研磨液流通管道流出后再从所述出水孔流出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研磨治具的研磨效率,并且改善了研磨颗粒的布局方式使研磨颗粒采用发散旋转分布,当有异物被研磨时,研磨异物作旋转运动和离心运动的合成运动,研磨异物易被带出研磨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研磨治具,包括研磨转轴和研磨转盘,所述研磨转轴与所述研磨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研磨转盘包括转盘盘体及多个第一研磨部,在所述转盘盘体中心位置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研磨部由多个研磨颗粒排列形成曲线条状,所述第一研磨部一端朝向所述出水孔,另一端朝向所述转盘盘体外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研磨转轴通过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研磨转轴的内部设置有研磨液流通管道,研磨液从所述研磨转轴的研磨液流通管道内流出后从所述出水孔内流出。进一步地,所述研磨转盘呈圆形,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转盘盘体圆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研磨部的转盘盘体上设有多个研磨孔,所述研磨颗粒一端伸入所述研磨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所述转盘盘体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研磨颗粒包括研磨粒柱及研磨粒头,所述研磨粒柱与所述研磨粒头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粒柱伸入所述研磨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研磨粒柱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研磨粒柱螺纹连接于所述转盘盘体上。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研磨部之间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出水孔的一端朝向所述转盘盘体外边缘方向递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研磨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研磨颗粒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横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横截面积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一端朝向所述研磨颗粒的方向递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研磨转轴并通过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所述研磨转轴内设有研磨液流通管道,所述研磨液从所述研磨液流通管道流出后再从所述出水孔流出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研磨治具的研磨效率,并且研磨颗粒采用发散旋转分布,当有异物被研磨时,研磨异物作旋转运动和离心运动的合成运动,研磨异物易被带出研磨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研磨治具仰视图;图2是图1中研磨治具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治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例提供的一种研磨治具E处位置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盘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部分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研磨转盘中间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盘的第一导流槽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盘的第一导流槽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100-研磨颗粒;200-注水长孔;300-研磨转盘;400-研磨转轴;500-液晶面板;10-转盘盘体;101-出水孔;20-第一研磨部;201-研磨颗粒;202-研磨孔;2011-研磨粒柱;2012-研磨粒头;30-第一导流槽;40-第二导流槽;50-研磨转轴;60-研磨液流通管道;70-研磨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包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如后。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治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例提供的一种研磨治具E处位置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研磨治具,包括研磨转轴50以及研磨转盘70,研磨转盘70包括转盘盘体10及多个第一研磨部20,研磨转轴50通过出水孔101与转盘盘体10固定连接,研磨转轴50内设有研磨液流通管道60,研磨液从研磨液流通管道60流出后再从出水孔101流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研磨转轴50伸入出水孔101后与转盘盘体10固定连接,研磨液从研磨转轴50的研磨液流通管道60内流出后从出水孔101内流出,这样的设置可将研磨液输送至转盘盘体10的中心位置,在利用离心力将研磨液旋转冲刷至对应位置,极大地提升了研磨品质并节省了工时。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转盘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部分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研磨转盘中间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磨转盘,包括转盘盘体10及第一研磨部20,在转盘盘体10设有出水孔101,第一研磨部20由多个研磨颗粒201排列形成曲线条状,第一研磨部20一端朝向出水孔101,另一端朝向转盘盘体10外边缘,优选地,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研磨部20呈半圆弧形,其形状与研磨颗粒201排出转盘盘体10的路径相同。其中,第一研磨部20包括多个研磨颗粒201,第一研磨部20的转盘盘体10上设有多个研磨孔202,研磨颗粒201一端伸入研磨孔202与转盘盘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转盘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治具,包括研磨转轴和研磨转盘,所述研磨转轴与所述研磨转盘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盘包括转盘盘体及多个第一研磨部,在所述转盘盘体中心位置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研磨部由多个研磨颗粒排列形成曲线条状,所述第一研磨部一端朝向所述出水孔,另一端朝向所述转盘盘体外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治具,包括研磨转轴和研磨转盘,所述研磨转轴与所述研磨转盘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盘包括转盘盘体及多个第一研磨部,在所述转盘盘体中心位置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研磨部由多个研磨颗粒排列形成曲线条状,所述第一研磨部一端朝向所述出水孔,另一端朝向所述转盘盘体外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轴通过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研磨转轴的内部设置有研磨液流通管道,研磨液从所述研磨转轴的研磨液流通管道内流出后从所述出水孔内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转盘呈圆形,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转盘盘体圆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部的转盘盘体上设有多个研磨孔,所述研磨颗粒一端伸入所述研磨孔与所述转盘盘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所述转盘盘体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祥熹,付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