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8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图像;在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并获取目标强度;基于目标映射关系以及目标强度,将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目标强度对应的目标面部特征,得到目标图像。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对图像中人脸表情处理过程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用户想要得到一张表情自然的人脸图像,往往需要使用修图软件来对人脸图像进行修改,特别在人脸图像为多人图像时,对人脸进行修改的操作非常复杂困难。因此,现有的图像处理方法,对图像中的人脸表情进行处理的过程复杂,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以解决对图像中人脸表情处理过程复杂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初始图像;在所述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并获取目标强度;基于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强度,将所述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所述目标强度对应的目标面部特征,得到目标图像。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始图像;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并获取目标强度;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强度,将所述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所述目标强度对应的目标面部特征,得到目标图像。。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初始图像中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例如微笑时嘴唇的弧度与人脸整体面部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后,获取目标强度,将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上述目标强度所对应的面部特征。可见,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用户使用额外的修图软件来对图像进行修图,而是直接根据所获取的目标强度以及生成的目标映射关系,即能够对图像中的人脸表情进行调整,操作简单,简化了用户对图像中的人脸表情进行处理的过程。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
技术介绍
部分,用户往往会想要得到一张表情自然的人脸图像,因因此需要对人脸图像进行修图。例如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用户达不到专业的拍摄水平,并且用户可能不擅长面对镜头,导致拍照时表情僵硬难以做出自然的微笑的情况。而对人脸图像进行修图需要较为复杂的操作,特别是当人脸图像为多人图像时,对多张人脸进行修改非常麻烦且难以操作。目前对人脸图像进行表情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案是根据拍好的人脸图像构建人脸模型来生成表情;第二种方案是输出语音、多媒体等拍摄辅助信息,以触发所述被摄对象调整当前表情。但是第一种方案是针对单张人脸做表情调整,没有对图像中存在多张人脸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把对单张人脸调整表情的策略应用到多张人脸图像中的每一张人脸上去,每一张人脸都被设为一样的表情,会使图像显得非常奇怪和诡异。而对于第二种方案,输出拍摄辅助信息并不是对于每一个人都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S101、获取初始图像;这里的初始图像指的是待进行表情调整的人脸图像。这里获取初始图像可以包括:接收用户对拍摄控件的触发输入,控制拍摄组件进行拍照,将拍摄组件拍摄的照片作为初始图像。或者获取初始图像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输入,调用图像选择输入选择的预存人脸图像作为初始图像。当然,以上仅为两种具体实施例,S101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定。此外,为了将人脸表情处理与其他图像处理进行区分,在S101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对表情处理控件的触发输入,响应于该触发输入,进入表情处理模式。即S101具体为:在表情处理模式下,获取初始图像。之后需要首先通过人脸检测算法对初始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检测,在检测到人脸以及确定人脸数量之后,再进入S102。S102、在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由于用户可能存在误操作,导致选择的初始图像内并不包括人脸,则这种情况下,则不需要进行后续表情处理的操作,只有在初始图像包括人脸的图像时,才能够进行表情处理操作。这里的目标表情参数指的是对人脸表情有影响的表情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嘴唇弧度、眼睛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以及眉毛间距等。嘴唇弧度会影响人脸的微笑表情,嘴唇弧度越大,微笑强度值越大;眼睛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会影响人脸的惊恐表情,比值越小,惊恐强度值越大;眉毛间距会影响人脸的愤怒表情,间距越小,愤怒强度值越大。其中,这里的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可以设置为1~10的范围。当然,也可以分别为不同的表情参数设置不同的强度范围。可选的,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表情参数设置不同的表情模式,例如“笑脸模式”、“惊恐模式”、“愤怒模式”等,在接收到用户对目标表情模式的选择输入的情况下,则依据目标表情模式确定目标表情参数。此外,由于人脸在不同表情下,全脸的肌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人脸的自然性,不能仅调整人脸的目标参数表情,而是需要调整全脸的特征。因此需要确定在不同嘴唇弧度下全脸的面部特征,后续根据面部特征来进行人脸表情调整。这里的面部特征包括多个人脸特征点。S103、获取目标强度;其中,图1仅为一种示例,S102和S103之间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定,两者可以并行执行。其中,上述目标强度是与目标人脸对应的,在包括多个目标人脸时,也需要获取多个目标强度,每个目标强度与一个目标人脸相对应。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针对多人脸图像,也能够分别对各个人脸的表情进行调整,避免将多张人脸调整为一样的表情的情况,保证了表情调整的自然性。S104、基于目标映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初始图像;/n在所述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并获取目标强度;/n基于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强度,将所述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所述目标强度对应的目标面部特征,得到目标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初始图像;
在所述初始图像包括人脸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并获取目标强度;
基于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强度,将所述目标人脸的特征调整为所述目标强度对应的目标面部特征,得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人脸构建人脸模型;
通过调整所述人脸模型上所述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生成所述目标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图像为单人脸图像的情况下,所述获取目标强度,包括:
将预设强度作为所述目标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预设强度;
或者,
接收用户对所述目标映射关系中的第一强度的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将所述第一强度作为所述目标强度;
在所述初始图像为多人脸图像的情况下,所述获取目标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基准人脸上的所述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计算基准强度;
根据所述基准强度和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获取正态分布随机数,将所述正态分布随机数作为所述目标强度;其中,每个所述目标人脸对应一个所述目标强度,所述正态分布随机数与所述基准强度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图像为多人脸图像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初始图像中的目标人脸的面部信息,生成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与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人脸构建人脸模型;
将所述目标人脸对应的人脸模型上的目标表情参数的强度调整为所述目标人脸对应的所述目标强度,得到所述目标强度与目标面部特征之间的目标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镕镕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