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71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体和模具本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贯穿至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固定杆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壳体、模具本体、固定杆、顶板、固定机构、卡槽、连接板、定位块、限位杆、限位块和调节机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孵化盘座零件模具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增加模具的密封性,容易造成模具的成品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该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具备便于使用者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
本技术属于孵化盘座零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
技术介绍
孵化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孵化一词,一般虽指卵生动物,但也适用于卵胎生动物,孵化是指动物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在对卵生动物进行孵化时需要使用到孵化盘座,在对孵化盘座在生产加工时需要使用到模具进行制作,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增加模具的密封性,容易造成模具的成品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具备便于使用者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孵化盘座零件模具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增加模具的密封性,容易造成模具的成品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体和模具本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贯穿至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固定杆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模具本体配合使用的定位块,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贯穿至顶板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与连接板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卡槽配合使用的卡杆,所述卡杆的底部贯穿至固定板的底部并依次套设有弹簧和限位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至调节套的内腔并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调节套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调节套的底部依次贯穿调节套和顶板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与底板接触,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套设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底部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壳体顶部的两侧,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连接板的底部,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顶板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右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所述卡杆的表面与弹簧的内壁接触,所述卡杆的表面与限位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杆靠近卡槽内壁的一侧与卡槽的内壁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调节套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连接套的内壁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滑块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调节套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套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口,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套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板、壳体、模具本体、固定杆、顶板、固定机构、卡槽、连接板、定位块、限位杆、限位块和调节机构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模具本体放在底板的顶部,向上拉动拉环,对卡杆的位置进行调节,然后对顶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后通过卡杆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根据模具本体的位置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转动旋钮,定位块对模具本体的位置进行固定,加工完成后,反向转动旋钮,定位块远离模具本体,使用者向上拉动拉环,对卡杆的位置进行调节,然后对顶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后通过卡杆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模具本体从底板的顶部取出,解决了现有的孵化盘座零件模具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增加模具的密封性,容易造成模具的成品率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该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具备便于使用者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方便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也方便使用者对顶板的位置调节后进行固定,避免顶板的位置发生偏动,从而影响定位块对模具的固定效果。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方便使用者对连接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厚度的模具本体进行固定,提高了对模具本体的固定效果,便于使用者使用,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4、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轴承座,可以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固定杆转动,通过设置第一通孔,方便固定杆转动,通过设置卡槽,可以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对不同位置的连接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定位块,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方便对模具本体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通孔,方便限位杆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杆,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增加了连接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增加了限位杆的限位作用。5、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第三通孔,方便卡杆移动,通过设置卡杆,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弹簧,可以对卡杆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增加卡杆的固定效果,通过设置限位板,可以起到限位作用,方便对弹簧进行挤压,同时避免卡杆从固定板的底部移出。6、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杆,可以起到调节作用,方便对连接套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增加了连接套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连接套的位置发生偏动,通过设置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方便连接套移动,通过设置连接套,方便带动连接板的位置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板;2、壳体;3、模具本体;4、固定杆;5、顶板;6、固定机构;601、固定板;602、拉环;603、卡杆;604、弹簧;605、限位板;7、卡槽;8、连接板;9、定位块;10、限位杆;11、限位块;12、调节机构;1201、调节套;1202、旋钮;1203、螺纹杆;1204、连接套;1205、滑块;1206、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体2和模具本体3,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顶部贯穿至壳体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顶板5,固定杆4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2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6,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6配合使用的卡槽7,模具本体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模具本体3配合使用的定位块9,连接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顶部贯穿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体(2)和模具本体(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贯穿至壳体(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固定杆(4)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2)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6),所述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6)配合使用的卡槽(7),所述模具本体(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模具本体(3)配合使用的定位块(9),所述连接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顶部贯穿至顶板(5)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与连接板(8)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壳体(2)和模具本体(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贯穿至壳体(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固定杆(4)左侧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2)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6),所述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机构(6)配合使用的卡槽(7),所述模具本体(3)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模具本体(3)配合使用的定位块(9),所述连接板(8)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顶部贯穿至顶板(5)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顶板(5)的顶部设置有与连接板(8)配合使用的调节机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板(601),所述固定板(601)的顶部设置有拉环(602),所述拉环(6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卡槽(7)配合使用的卡杆(603),所述卡杆(603)的底部贯穿至固定板(601)的底部并依次套设有弹簧(604)和限位板(6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孵化盘座零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2)包括调节套(1201),所述调节套(1201)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202),所述旋钮(12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03),所述螺纹杆(1203)的底部贯穿至调节套(1201)的内腔并套设有连接套(1204),所述连接套(1204)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05),所述调节套(1201)的内腔开设有与滑块(1205)配合使用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士燕伍于宏邓远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荣士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