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48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飞行器的实际飞行参数;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理论受力解算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并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和理论受力矩解算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根据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和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并根据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制导控制策略以及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弹道重构方法通用性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试验数据分析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
技术介绍
完成飞行试验后,制导控制专业需要对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对制导控制系统在整个飞行试验过程中工作是否正常,控制规律是否符合预期等进行确认,另一方面,需要对飞行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离线辨识,为总体、结构、气动等相关专业的试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通过飞行试验数据重构飞行弹道是进行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有效性验证和为其他专业提供飞行试验结果分析依据的重要手段,是飞行试验数据分析的重要前提。现有技术中各型号之间没有统一的飞行试验弹道重构方法,且对飞行试验数据分析的一般是通过动力学模型辨识飞行器力学特性,进而分析天地差异,现有技术中的弹道重构方法往往缺少对辨识结果的验证,以及对飞行试验过程中制导控制策略是否正确执行的全面分析,这导致弹道重构方法通用性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弹道重构方法通用性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该弹道重构方法包括:获取飞行器根据制导控制策略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参数;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理论受力解算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并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和理论受力矩解算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根据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和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并根据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制导控制策略以及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进一步地,实际飞行参数包括飞行器的质量、速度、角速度、纬度、高度、舵偏角和喷管摆角。进一步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根据解算,其中,和分别为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ax、ay和az分别为根据飞行器的速度获得的在弹体系各轴的加速度分量,m为飞行器的质量。进一步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根据解算,其中,Mx_r、My_r和Mz_r分别为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Jx、Jy和Jz分别为飞行器相对于弹体系各轴的转动惯量,和分别为飞行器的角速度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t为飞行器的实际飞行时间。进一步地,根据实际飞行参数解算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具体包括:根据飞行器的速度解算飞行器的马赫数、攻角、侧滑角和动压;根据飞行器的纬度和高度解算飞行器的重力加速度;根据飞行器的马赫数、攻角、侧滑角、动压、重力加速度、质量、舵偏角和喷管摆角解算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进一步地,飞行器的马赫数根据解算,其中,Ma为飞行器的马赫数,和分别为飞行器的速度经过风修正后在地理系各轴的分量,T为大气静温。进一步地,飞行器的攻角和侧滑角根据解算,其中,α为飞行器的攻角,β为飞行器的侧滑角,和分别为飞行器的速度经过风修正后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进一步地,飞行器的动压根据解算,其中,q为飞行器的动压,P为大气静压,常数R=287.05287。进一步地,飞行器的重力加速度根据g=9.7803(1+0.00527sin2B)-0.3086×10-5h解算,其中,g为飞行器的重力加速度,B为飞行器的纬度,h为飞行器的高度。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该导弹重构方法根据飞行器的实际飞行试验数据解算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根据力学特性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根据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制导控制策略以及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本专利技术的弹道重构方法能够对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全面、准确、高效、便捷的分析,通用性强,误差源少且可控,准确性高,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弹道重构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弹道重构方法通用性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俯仰角速度原始数据;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俯仰角加速度数据。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该弹道重构方法包括:获取飞行器根据制导控制策略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参数;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根据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理论受力解算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并根据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和理论受力矩解算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根据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和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并根据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制导控制策略以及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应用此种配置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该导弹重构方法根据飞行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道重构方法包括:/n获取飞行器根据制导控制策略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参数;/n根据所述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所述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n根据所述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所述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n根据所述飞行器的所述实际受力和所述理论受力解算所述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并根据所述飞行器的所述实际受力矩和所述理论受力矩解算所述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n根据所述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和所述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并根据所述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所述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所述制导控制策略以及所述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道重构方法包括:
获取飞行器根据制导控制策略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和实际受力矩以完成所述飞行器的力学特性辨识;
根据所述实际飞行参数分别解算所述飞行器的理论受力和理论受力矩;
根据所述飞行器的所述实际受力和所述理论受力解算所述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并根据所述飞行器的所述实际受力矩和所述理论受力矩解算所述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
根据所述飞行器受力的天地差异和所述飞行器受力矩的天地差异进行弹道重构,并根据所述弹道重构的结果判断所述飞行器是否正确执行所述制导控制策略以及所述力学特性辨识是否正确以验证重构弹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飞行参数包括所述飞行器的质量、速度、角速度、纬度、高度、舵偏角和喷管摆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根据解算,其中,和分别为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ax、ay和az分别为根据所述飞行器的所述速度获得的在弹体系各轴的加速度分量,m为所述飞行器的所述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弹道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根据解算,其中,Mx_r、My_r和Mz_r分别为所述飞行器的实际受力矩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Jx、Jy和Jz分别为所述飞行器相对于弹体系各轴的转动惯量,和分别为所述飞行器的所述角速度在弹体系各轴的分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柏羊柳青邱华兵杨胜江祝姣刘超逸吴嘉梁田方澍程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