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鼻气敏-色谱信息融合和风味物质现场检测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一种气敏-气相色谱多感知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面向以调味品、香料香精、食品、石蜡为代表的气(嗅)味物质一次性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需求,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分析化学等
,主要解决常规电子鼻仪器灵敏度与选择性不理想问题、色谱法在线性差问题、气敏—气相色谱多感知信息选择与融合问题、和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问题。
技术介绍
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既是生物嗅觉复杂感知,又是数十、数百乃至数千种挥发性成分的混合体。嗅觉是生物鼻腔大量嗅细胞的复杂感觉,是所有感觉中最为神秘的。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Axel和Buck开创性阐明了生物嗅觉系统工作原理:约1,000个不同受体基因交叉感知气味而形成大量模式(样本),大脑据此记忆和识别成千上万种气味[1-2]。生物嗅觉系统给人工嗅觉系统即电子鼻理论与应用研究以启发和灵感,工作原理一直受到模仿。时至今日,人们对气味组成与香型及强度之间的关系还很不清楚,描述术语既抽象又贫乏。呈味物质气(嗅)味质量评定现状是:要么根本没有标准;要么现行标准只依靠人的感觉,评价指标形同虚设。例如,食用植物油现行国家标准GB/T1535-2017等和石蜡现行行业标准SH/T0414-2004均列入了气(嗅)味质量指标,但评定方法完全依赖人的嗅觉。靠嗅闻确定气(嗅)味质量指标值的感官方法不仅评定过程十分繁琐、成本高、客观公正性差、可操作性差,倍受诟病,而且长期嗅闻看似无害的气(嗅)味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电子鼻仪器包括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气体自动顶空进样模块III,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自动顶空进样升降装置VI,以及辅助气源VII-1与VII-2,实现调味品、香料香精、食品、石蜡等多种呈味物质的随时现场检测与智能分析;/n所述的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包括:气敏传感器阵列I-1、气敏传感器阵列环形工作腔I-2、隔热层I-3、隔板I-4、风扇I-5和电阻加热元件I-6,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中部;/n所述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包括:毛细管气相色谱柱II-1、检测器II-2、放大器II-3、记录仪II-4、隔热层II-5、风扇II-6、电阻加热丝II-7和进样口II-8,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上部;/n所述的气体自动顶空进样模块III包括:第一微型真空泵III-1、第一流量计III-2、第一节流阀III-3、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第二微型真空泵III-7、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电子鼻仪器包括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气体自动顶空进样模块III,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自动顶空进样升降装置VI,以及辅助气源VII-1与VII-2,实现调味品、香料香精、食品、石蜡等多种呈味物质的随时现场检测与智能分析;
所述的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包括:气敏传感器阵列I-1、气敏传感器阵列环形工作腔I-2、隔热层I-3、隔板I-4、风扇I-5和电阻加热元件I-6,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中部;
所述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包括:毛细管气相色谱柱II-1、检测器II-2、放大器II-3、记录仪II-4、隔热层II-5、风扇II-6、电阻加热丝II-7和进样口II-8,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上部;
所述的气体自动顶空进样模块III包括:第一微型真空泵III-1、第一流量计III-2、第一节流阀III-3、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第二微型真空泵III-7、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侧孔进样针III-10、第一减压阀III-11、第一净化器III-12、第二节流阀III-13、第二减压阀III-14、第二净化器III-15、第三节流阀III-16、第一流量计III-17、第三节流阀III-18和第四节流阀III-19,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下方;
所述的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主要组成单元包括:A/D数据采集卡IV-1、驱动与控制电路板IV-2、计算机主板IV-3、4路精密直流稳压电源IV-4、WIFI板卡IV-5、显示器IV-6,位于电子鼻仪器左侧;
所述的自动顶空进样升降装置V主要组成单元包括:支撑圆盘V-1、步进电机V-2、螺杆机构V-3、齿轮传动机构V-4,位于电子鼻仪器右下方;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I主要组成单元包括:隔热层VI-1、电阻加热丝VI-2、导热套VI-3、温度传感器VI-4、被测样品VI-5、250ml玻璃样品瓶VI-6、硅橡胶密封片VI-7、杯盖VI-8;一台电子鼻仪器配置4个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I;
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I的作用是,在测试现场将10-30ml被测样品VI-5在250ml玻璃样品瓶VI-6内以40-80±0.1℃的温度恒温30min左右,产生220-240ml顶空挥发气;自动顶空进样升降装置V的作用是在3s内使大容量顶空挥发气发生装置VI上升20mm,从而使固定在气敏传感器阵列环形工作腔I-2进气孔下方的侧孔进样针III-10穿过硅橡胶密封片VI-7,接触到250ml玻璃样品瓶VI-6内的顶空挥发气;
电子鼻仪器对一个被测样品VI-5顶空挥发气的气体进样周期为T=300-600s,默认T=480s;在气体进样周期T内,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的被测顶空挥发气进样时间比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提前进行;当T=480s时,模块II的顶空挥发气进样时间比模块I默认提前1s;模块I与模块II的被测气体进样流量、进样持续时间与累积进样量默认比值依次是1,000:6ml/min、60:1s与1,000(理论值):0.1ml;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对模块I与模块II的感知信息选择与分析操作同时进行;
在气体进样周期T内,顶空挥发气被2个微型真空泵III-1和III-18分别抽吸到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模块I-1和II-1因此产生敏感响应,电子鼻仪器得到1组气敏传感器响应曲线和1幅气相色谱图,这是电子鼻仪器感知一个被测气体样品而得到的气敏/气相色谱模拟信号;
在气体进样周期T内,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从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的多条响应曲线中提取48个响应信息分量,从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的一幅有限时长半分离色谱图上选择21个特征信息分量;电子鼻仪器因此得到一个69维感知向量x(t)∈R69,以下称之为样本,存储在计算机主板IV-3硬盘的对应数据文件里,并通过WIFI路由模块将样本数据发送到云端和指定的固定/移动终端;
电子鼻仪器通过对调味品、香料香精、食品、石蜡等多种呈味物质经年累月长期现场随时检测,形成气味大数据X,其中一部分数据建立了气敏/色谱感知响应样本与呈味物质气味类型、强度等级和主要成分浓度的对应关系;
在学习阶段,计算机控制与分析模块IV的机器学习级联模型离线学习气味大数据X以确定其结构和参数,在线学习气敏/气相色谱近期响应以微调机器学习模型参数;在决策阶段,机器学习级联模型依据气敏/气相色谱当前感知向量x(t)在线确定调味品、香料香精、食品、石蜡类别,量化预测气味强度等级和主要成分浓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气敏传感器阵列I-1及其环形工作腔I-2位于55±0.1℃恒温箱内;在气体进样周期T内,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依次经历了①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被测气体顶空进样默认1s,默认流量6ml/min、②被测气体顶空进样60s,流量1,000ml/min、③过渡4s,环境空气流量1,000ml/min;④环境空气冲洗与气敏传感器阵列初步恢复T-110s、⑤洁净空气精确标定40s、⑥平衡即无气体流动5s共6个阶段;“过渡”环节实现从被测气顶空挥发气到环境空气的转换,环境空气用于气敏传感器阵列I-1初步恢复,环形工作腔I-2及相关气路管道内壁的冲洗,以及气敏传感器阵列累积热量的带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气体进样周期T的[1s,61s]时间区间为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的被测气体顶空进样阶段,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导通,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和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均断开,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的通断与否不产生影响;在第一微型真空泵III-1的抽吸作用下,被测样品VI-5的顶空挥发气以1,000ml/min的流量依次流过侧孔进样针III-10、环形工作腔I-2及其内部的气敏传感器阵列I-1、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第一节流阀III-3、第一流量计III-2,最后被排出到室外,持续60s;在此期间,气敏传感器阵列I-1因此对被测气体产生敏感响应,响应数据被存储在计算机主板IV-3的临时文件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气体进样周期T的[T-45s,T-5s]时间区间为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的洁净空气标定阶段,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导通,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断开,其余电磁阀的通断与否与此无关,洁净空气瓶VII-2中的洁净空气以1,000ml/min的流速依次流经第一减压阀III-11、第一净化器III-12、第二节流阀III-13、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环形工作腔I-2内部的气敏传感器阵列I-1、侧孔进样针III-10,最后被排出到室外,持续40s;在此期间,气敏传感器阵列I-1在洁净空气作用下精确恢复到基准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气体进样周期T的[65s,T-45s]时间段为环境空气冲洗即气敏传感器阵列初步恢复阶段,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和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导通,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断开,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和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的通断与否不产生影响;在第一微型真空泵III-1的抽吸作用下,环境空气以6,500ml/min的流量依次流经侧孔进样针III-10、环形工作腔I-2及其内部的气敏传感器阵列I-1、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第一流量计III-2,最后被排出到室外,持续370s;在此期间,相关气路管道内壁残留的气味分子被冲走,气敏传感器工作累积产生的热量被带走,气敏传感器阵列I-1在环境空气作用下初步恢复到基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商用毛细管色谱柱II-1尺寸为长度×内径×膜厚=L×φd×δ=30m×φ0.53mm×0.25μm,位于250-300±0.1℃的恒温箱内;在气体进样周期T,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依次经历①被测气体顶空进样1s(默认)、②色谱分离T-11s(默认)、③放空与清洗吹扫10s共三个阶段;其中,被测气体顶空进样时长范围为0.5~1.0s,默认1s;进样流量范围为1.5~15ml/min,默认6ml/min;辅助气源VII-1的H2兼作载气和燃气,辅助气源VII-2的洁净空气作助燃气。
气体进样周期T的[0,1s]时间段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的被测气体顶空进样阶段,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处于位置“1”,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导通,第二二位二通电磁阀III-5和第四二位二通电磁阀III-9断开,第一二位二通电磁阀III-4的导通或断开与此无关;在第二微型真空泵III-7的抽吸作用下,被测样品VI-5的顶空挥发气以1.5-15ml/min流量依次流经第三二位二通电磁阀III-8、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第三节流阀III-18,在进样口II-8处与载气H2混合,因此流入毛细管气相色谱柱II-1,持续0.1-1.5s;若进样流量6ml/min,持续时间1s,则被测气体累积进样量为0.1ml,符合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最佳进样量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气体进样周期T的[1,T]时间区间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模块II的被测气体色谱分离和放空与清洗吹扫阶段,历时T-1s;二位三通电磁阀III-6处于位置“2”,其余二位二通电磁阀的通断与否无关紧要;由于载气H2的推送作用,被测气体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II-1内实现分离;检测器II-2因此产生感知响应,经放大器II-3放大后,记录仪II-4将[0,470s]区间时长470s的感知响应记录下来,存储在计算机主板IV-3的临时文件里;放空与清洗吹扫阶段[T-10s,T]区间历时10s的感知数据不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敏-色谱多信息融合的电子鼻仪器随时现场检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在气体进样周期T的最后10s,气敏传感器阵列模块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启,盛明健,王泽建,万培耀,贺德贵,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