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猪的养殖液体饲料加工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一侧固定设有送料桶,送料桶的底部与搅拌桶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与送料桶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进料管与搅拌桶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回收饲料,搅拌效果好,便于人们观察其液体饲料的制备效果,便于抽取饲料的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猪的养殖液体饲料加工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养殖户常用的饲料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即其固态含水量为40-60%,比如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在发酵完成后,要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小于12%才能作为进行饲养使用,导致干燥工序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但是,养殖户在使用发酵饲料进行动物饲喂时,为了方便动物同时进行采食和饮水,又往饲料中添加了水。这样实际上就显得饲料生产过程没有必要烘干,因此出现了液态饲料;而液态饲料在生产性能和动物健康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西欧等国家,液态饲喂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荷兰约有60%的规模化猪场使用液态饲料饲喂技术;英国肉用家禽委员会下属有25%以上的猪场使用液态饲喂系统。近年来在国内开始流行,由于现代食品的副产物多为液态,它可针对动物营养需要,补充一般饲料所缺乏的养分。但是,目前用于制造液体饲料的设备比较复杂,液体饲料搅拌不均匀,其设备占用面积较大,并且存在不便于人们观察其液体饲料的制备效果,不便于回收动物未吃食的液体饲料等缺陷,使得其液体饲料制备效率较低,其液体饲料的制备效果较差,导致其液体饲料使用率比较低。因此,生产一种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回收饲料,搅拌效果好,便于人们观察其液体饲料的制备效果,便于抽取饲料的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便于回收饲料,搅拌效果好,便于人们观察其液体饲料的制备效果,便于抽取饲料的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一侧固定设有送料桶,送料桶的底部与搅拌桶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与送料桶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进料管与搅拌桶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纵向布置的搅拌支撑杆,两个搅拌支撑杆对称固定在搅拌桶的顶端两侧,搅拌支撑杆的上方设有搅拌支撑板,搅拌支撑板的底面分别与两个搅拌支撑杆固定连接,搅拌支撑板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搅拌轴,搅拌轴套装在搅拌桶内,搅拌轴与搅拌桶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的搅拌支撑板相应搅拌轴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搅拌轴上,搅拌轴位于两个搅拌支撑杆之间,搅拌轴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搅拌轴的中下部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若干个搅拌叶片均匀布置在搅拌轴上,若干个搅拌叶片与搅拌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搅拌叶片上开设有若干个搅拌孔,若干个搅拌孔均布分布在搅拌叶片上。所述的送料桶的高度与搅拌桶的高度一致,搅拌桶的底部开设有送料孔,送料孔沿着搅拌桶的内壁开设至送料桶的内壁。所述的出料管的底端位于送料桶的底部,出料管的底端与送料桶的内壁相接触,出料管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块,出料管的顶端位于送料桶的外侧,出料管上固定套装有出料控制泵。所述的若干个进料管均分别采用硬质塑胶制成的倒置L字型管状结构,若干个进料管的底端均位于搅拌桶的顶部,若干个进料管的底端均与搅拌桶的内壁相接触,若干个进料管的顶端分别位于搅拌桶的外侧,所述的进料管上固定套装有进料控制阀。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搅拌桶,搅拌桶的一侧固定设有送料桶,送料桶的底部与搅拌桶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上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与送料桶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进料管与搅拌桶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通过将搅拌桶和送料桶埋与地下,即搅拌桶和送料桶的顶面与地面保持同一高度,从而节约了空间的占用,并且人们通过俯视搅拌桶即可观察液体饲料的制备情况;其次,本技术通过控制进料控制阀和出料控制泵来控制其进料和出料的过程,并且启动搅拌电机来控制搅拌的进行,使得本技术操作方便,便于人们制备液体饲料;再次,本技术通过送料桶来输送制备后的液体饲料,使得其输出的液体饲料相对稳定更加均匀,并且通过固定块使得出料管更加稳定出料管,从而防止出料管因为其长度较长导致其输出饲料时不稳定,使得其便于抽取饲料,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一侧固定粘接设有送料桶2,送料桶2的底部与搅拌桶1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2上设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与送料桶2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4,进料管4与搅拌桶1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纵向布置的搅拌支撑杆5,两个搅拌支撑杆5对称固定粘接在搅拌桶1的顶端两侧,搅拌支撑杆5的上方设有搅拌支撑板6,搅拌支撑板6的底面分别与两个搅拌支撑杆5固定粘接连接,搅拌支撑板6的顶面上固定粘接设有搅拌电机7,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搅拌轴8,搅拌轴8套装在搅拌桶1内,搅拌轴8与搅拌桶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搅拌轴8的长度不小于搅拌桶1高度的一半。所述的搅拌支撑板6相应搅拌轴8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搅拌轴8上,搅拌轴8位于两个搅拌支撑杆5之间,搅拌轴8的顶端固定粘接在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上,搅拌轴8的中下部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9,若干个搅拌叶片9均匀布置在搅拌轴8上,若干个搅拌叶片9与搅拌轴8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搅拌叶片9上开设有若干个搅拌孔10,若干个搅拌孔10均布分布在搅拌叶片9上。所述的送料桶2的高度与搅拌桶1的高度一致,搅拌桶1的底部开设有送料孔11,送料孔11沿着搅拌桶1的内壁开设至送料桶2的内壁。所述的出料管3的底端位于送料桶2的底部,出料管3的底端与送料桶2的内壁相接触,出料管3的底端固定粘接设有固定块12,出料管3的顶端位于送料桶2的外侧,出料管3上固定粘接套装有出料控制泵13。所述的若干个进料管4均分别采用硬质塑胶制成的倒置L字型管状结构,若干个进料管4的底端均位于搅拌桶1的顶部,若干个进料管4的底端均与搅拌桶1的内壁相接触,若干个进料管4的顶端分别位于搅拌桶1的外侧,所述的进料管4上固定粘接套装有进料控制阀14,所述的若干个进料管4分别控制回收液体饲料的流入、水的流入、药物的流入以及饲料原料的流入等。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所示,首先,根据制备者的需要,相应的打开其进料控制阀14,使得水、饲料原料以及水等流入至搅拌桶1内,即使其总体积占搅拌桶1容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然后,制备者启动搅拌电机7,使其带动搅拌轴8以及搅拌叶片9的旋转,从而搅拌液体饲料;再然后,待液体饲料搅拌均匀,制备者关闭搅拌电机7,并相应的制备者启动出料控制泵13,从而将均匀的液体饲料从送料桶2内输送到动物饲喂处,使其满足动物饲喂的需求;另外,动物饲喂后,未食用的饲料通过饲料回收管传递到搅拌桶1内从而避免浪费饲料,使得本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一侧固定设有送料桶(2),送料桶(2)的底部与搅拌桶(1)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2)上设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与送料桶(2)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4),进料管(4)与搅拌桶(1)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1),搅拌桶(1)的一侧固定设有送料桶(2),送料桶(2)的底部与搅拌桶(1)的底部相连通,送料桶(2)上设有出料管(3),出料管(3)与送料桶(2)相连通,所述的搅拌桶(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料管(4),进料管(4)与搅拌桶(1)相连通,搅拌桶上设有搅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纵向布置的搅拌支撑杆(5),两个搅拌支撑杆(5)对称固定在搅拌桶(1)的顶端两侧,搅拌支撑杆(5)的上方设有搅拌支撑板(6),搅拌支撑板(6)的底面分别与两个搅拌支撑杆(5)固定连接,搅拌支撑板(6)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搅拌电机(7),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上固定设有搅拌轴(8),搅拌轴(8)套装在搅拌桶(1)内,搅拌轴(8)与搅拌桶(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式液体饲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支撑板(6)相应搅拌轴(8)开设有套孔,该套孔套装在搅拌轴(8)上,搅拌轴(8)位于两个搅拌支撑杆(5)之间,搅拌轴(8)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上,搅拌轴(8)的中下部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9),若干个搅拌叶片(9)均匀布置在搅拌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慧,余民锋,王自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