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向红专利>正文

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污水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31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膜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污水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米级过滤膜,采用纯织物组织结构表面形成了孔隙几何形状对称的对称膜或轮廓对称孔隙不对称的基本对称膜,其以物理编织物表面形成过滤孔隙,通道长度短;省去了在基布或骨架上涂覆涂层,采用经、纬丝内相邻单纤间的间隙形成过滤孔隙及出水通道,将过滤孔隙限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并降低微米级过滤膜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过滤装置,采用了上述对称膜过滤膜结构,其过滤孔的通道长度短,并且由于孔积率高,仅需要一个小压差就可实现污水过滤的清水分离,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进行污水过滤,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污水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膜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污水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过滤膜常见的有平面膜和管状膜,采用无纺布或织造物为基布或骨架,其表面覆有涂层,并在涂层上形成微米孔,微米孔的孔径小于被过滤物。膜是分离两相的中间相,被过滤物被阻隔在正面,以完成过滤。其中,表面涂层的微米孔采用发泡工艺形成,其具体存在以下缺陷:首先,通过涂层内的各多孔层之间连通至涂层表面,从而导致液体经微孔流到背面的通道较长,且盲孔较多,在过滤膜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在被过滤物一侧施加比较大的压力才能实现良好的过滤效果,其成本高;其次,微米级过滤膜膜孔控制技术要求高,孔积率较低,并且生产过程有机溶剂污染较大。采用上述过滤膜的微米级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污水膜处理系统,其常见的形式主要有框架式平面膜滤系统和管状膜滤系统、管状膜浸入式挂膜系统,清水分离需要对污水加压或采用自吸泵抽取清水,均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有较高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微米级过滤膜膜孔控制技术要求高,成本高、孔积率较低,并且生产过程有机溶剂污染较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污水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由经丝和纬丝交织而成的织物组织结构,所述经丝包含若干根第一单纤;所述纬丝包含若干根第二单纤;所述第一单纤和第二单纤的表面均具有若干凹陷结构;>在上述织物组织结构中,所述第一单纤和第二单纤分布为一层或多层;所述凹陷结构使得同一束经丝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单纤之间具有若干第一间隙,同一束纬丝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二单纤之间具有若干第二间隙;其中,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的第一间隙、第二间隙构成所述过滤膜的过滤孔隙;相对应的,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以下的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构成所述过滤孔隙的出水通道。上述微米级过滤膜中,所述织物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结构或其他组织结构。上述微米级过滤膜中,所述第一单纤和/或第二单纤为圆孔单纤或异形单纤。上述微米级过滤膜中,所述凹陷结构的形状为锯齿形、波浪形、或圆弧形。上述微米级过滤膜中,所述凹陷使得所述第一单纤和所述第二单纤表面为具有不规则坑凹的粗糙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浸入式膜管或浸入式膜片,其具有至少一层上述的微米级过滤膜;集水管,其与所述浸入式膜管或浸入式膜片连通,用于收集过滤膜过滤的水;虹吸管或下置式排水管,其与所述集水管连通,将所述过滤的水排出。上述污水过滤装置中,还包括,引水管,其设置于所述虹吸管与所述集水管之间,并连通所述虹吸管与所述集水管;或者,所述引水管设置于所述下置式排水管与所述集水管之间,并连通所述下置式排水管与所述集水管。上述污水过滤装置中,所述虹吸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或者,所述下置式排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中包含上述的污水过滤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微米级过滤膜,其由经丝和纬丝交织而成的织物组织结构,所述经丝包含若干根第一单纤;所述纬丝包含若干根第二单纤;所述第一单纤和第二单纤分布为一层或多层,且表面均具有若干凹陷结构;在上述织物组织结构中,所述凹陷结构使得同一束经丝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单纤之间具有若干第一间隙,同一束纬丝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二单纤之间具有若干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互相交错,构成所述过滤膜的过滤孔隙和出水通道;其过滤孔小于被过滤物的直径,以达到过滤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微米级过滤膜,纯织物组织结构表面形成了孔隙几何形状对称的对称膜或轮廓对称孔隙不对称的基本对称膜,其以物理编织物表面形成过滤孔隙,通道长度短;省去了在基布或骨架上涂覆涂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发泡工艺形成的过滤孔通道长,需要加压才能实现良好过滤效果、孔积率低、以及过滤孔大小及均匀性不好控制的技术缺陷,且采用经丝内相邻单纤间的间隙与纬丝内相邻单纤间的间隙形成过滤孔隙和出水通道,可以很容易地将过滤孔限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并降低微米级过滤膜的生产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污水过滤装置,其采用上述的微米级过滤膜,在进行污水过滤时,使污水通过过滤膜,并由集水管收集后,经虹吸管或下置式排水管排出。因为采用了上述过滤膜结构,其过滤孔的通道长度短,并且由于孔积率高,因此,仅需要一个小压差就可实现污水过滤的清水分离,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进行污水过滤,降低污水处理成本。3.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水池中采用上述的污水过滤装置,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以及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膜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过滤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膜;11-经丝;111-第一单纤;112-第一间隙;12-纬丝;121-第二单纤;122-第二间隙;2-膜管;3-集水管;4-引水管;5-反冲注水阀;6-反冲注水管;7-虹吸管;8-出水阀;9-出水口;100-地平线;101-污水池;102-污水水位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所述过滤膜1为由经丝11和纬丝12交织而成的织物组织结构,所述经丝11包含若干根第一单纤111;所述纬丝12包含若干根第二单纤121;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的表面均具有若干凹陷结构;在上述织物组织结构中,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分布为多层;所述凹陷结构使得同一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所述过滤膜(1)为由经丝(11)和纬丝(12)交织而成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n所述经丝(11)包含若干根第一单纤(111);/n所述纬丝(12)包含若干根第二单纤(121);/n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的表面均具有若干凹陷结构;/n在上述织物组织结构中,/n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分布为一层或多层;/n所述凹陷结构使得同一束经丝(11)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单纤(111)之间具有若干第一间隙(112),同一束纬丝(12)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二单纤(121)之间具有若干第二间隙(122);/n其中,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的第一间隙(112)、第二间隙(122)构成所述过滤膜(1)的过滤孔隙;相对应的,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以下的第一间隙(112)和/或第二间隙(122)构成所述过滤孔隙的出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30 CN 20192166653761.一种微米级过滤膜,所述过滤膜(1)为由经丝(11)和纬丝(12)交织而成的织物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丝(11)包含若干根第一单纤(111);
所述纬丝(12)包含若干根第二单纤(121);
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的表面均具有若干凹陷结构;
在上述织物组织结构中,
所述第一单纤(111)和第二单纤(121)分布为一层或多层;
所述凹陷结构使得同一束经丝(11)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单纤(111)之间具有若干第一间隙(112),同一束纬丝(12)内的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二单纤(121)之间具有若干第二间隙(122);
其中,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的第一间隙(112)、第二间隙(122)构成所述过滤膜(1)的过滤孔隙;相对应的,位于织物组织结构最上层以下的第一间隙(112)和/或第二间隙(122)构成所述过滤孔隙的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结构或其他组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纤(111)和/或第二单纤(121)为圆孔单纤或异形单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的形状为锯齿形、波浪形、或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红成明将
申请(专利权)人:陈向红成明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