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包括抽水泵、提升泵、储水箱、螺套、过滤网、电机、底板、转轴、搅拌叶、支撑杆、蓄水箱、横杆、进药口、进气口、吸附层、箱体、第一透明板、旋转喷头、放水管、移动门、钢丝除雾网、出气口、接头、连接管、出水管和第二透明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箱体和蓄水箱的底端开设的通孔与转轴的底端焊接,且电机的输出端箱体和蓄水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泛塞封,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的两层旋转喷头,有利于使废气中的污染物溶解在喷淋水中,提高了对废气的处理效率,同时加装的钢丝除雾网有效的去除吸附污染物质后气体中的湿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
本技术涉及喷淋塔吸收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程度越来越高,在工业生产中,常需使用喷淋塔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喷淋塔是一种在废气治理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处理设备。一般情况下,一个喷淋塔是由塔体,喷淋液体的喷嘴,循环水箱及填料组成的。但传统的喷淋塔不利于使喷淋水与废气充分接触,从而降低了对废气处理的效率,在当使用喷淋水对废气进行处理时,不利于除去吸附污染物质后气体中的湿气,同时不利于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包括抽水泵、提升泵、储水箱、螺套、过滤网、电机、底板、转轴、搅拌叶、支撑杆、蓄水箱、横杆、进药口、进气口、吸附层、箱体、第一透明板、旋转喷头、放水管、移动门、钢丝除雾网、出气口、接头、连接管、出水管和第二透明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箱体和蓄水箱的底端开设的通孔与转轴的底端焊接,且电机的输出端箱体和蓄水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泛塞封,所述转轴的中心处两侧分别与搅拌叶的一侧焊接,所述搅拌叶的数目为八个,且相互对应,所述转轴的顶端与横杆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内部设置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蓄水箱的内部相向一侧中心处顶端焊接,所述蓄水箱的底端与箱体的内部底端贴合,所述箱体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药口,且进药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进药口的一端与蓄水箱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一侧与螺套的底端焊接,所述螺套的内部相向一侧分别与过滤网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位于进药口正上方,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抽水泵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出水管的一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与放水管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放水管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部分别与旋转喷头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中心处与接头的两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接头的一端与连接管的一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放水管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放水管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部分别与旋转喷头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顶端中心处顶端设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第一透明板的边缘处通过胶粘剂粘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箱体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第二透明板的边缘处通过胶粘剂粘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顶端四角分别与支撑杆的底端焊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箱体的底端四角焊接,所述箱体的一侧中心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一侧与移动门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移动门与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水泵的顶端中心处与管道的底端固定连接,且管道的顶端外部分别与箱体和蓄水箱的底端中心处一侧开设的通孔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对应电机的另一侧中心处一端与管道固定连接,且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水箱的一侧底端中心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提升泵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位于两个相互对应的放水管之间,所述箱体的顶端中心处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相向一侧分别与钢丝除雾网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钢丝除雾网位于放水管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技术,通过设置的旋转喷头,让废气与水充分接触,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使废气中污染物质溶解在吸收液中,达到去除废气中污染物质的目的,同时加装的钢丝除雾网有效去除吸附污染物质后的气体中的湿气,同时当废气与水接触后,随着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水箱内部,通过对水箱内部的水进行净化再次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出气口的正视图;图中:1、抽水泵;2、提升泵;3、储水箱;4、螺套;5、过滤网;6、电机;7、底板;8、转轴;9、搅拌叶;10、支撑杆;11、蓄水箱;12、横杆;13、进药口;14、进气口;15、吸附层;16、箱体;17、第一透明板;18、旋转喷头;19、放水管;20、移动门;21、钢丝除雾网;22、出气口;23、接头;24、连接管;25、出水管;26、第二透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包括抽水泵1、提升泵2、储水箱3、螺套4、过滤网5、电机6、底板7、转轴8、搅拌叶9、支撑杆10、蓄水箱11、横杆12、进药口13、进气口14、吸附层15、箱体16、第一透明板17、旋转喷头18、放水管19、移动门20、钢丝除雾网21、出气口22、接头23、连接管24、出水管25和第二透明板26,底板7的顶端四角分别与支撑杆10的底端焊接,支撑杆10的顶端分别与箱体16的底端四角焊接,箱体16的一侧中心处底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一侧与移动门20的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移动门20与箱体16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有利于对清理蓄水箱11,底板7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6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底端开设的通孔与转轴8的底端焊接,且电机6的输出端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泛塞封,箱体16的一侧顶端中心处顶端设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第一透明板17的边缘处通过胶粘剂粘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箱体16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与第二透明板26的边缘处通过胶粘剂粘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有利于观察内部吸收情况,转轴8的中心处两侧分别与搅拌叶9的一侧焊接,搅拌叶9的数目为八个,且相互对应,转轴8的顶端与横杆12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内部设置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蓄水箱11的内部相向一侧中心处顶端焊接,蓄水箱11的底端与箱体16的内部底端贴合,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药口13,且进药口13上设置有阀门,进药口13的一端与蓄水箱11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蓄水箱11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一侧与螺套4的底端焊接,螺套4的内部相向一侧分别与过滤网5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气口14,且进气口14位于进药口13正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水泵(1)、提升泵(2)、储水箱(3)、螺套(4)、过滤网(5)、电机(6)、底板(7)、转轴(8)、搅拌叶(9)、支撑杆(10)、蓄水箱(11)、横杆(12)、进药口(13)、进气口(14)、吸附层(15)、箱体(16)、第一透明板(17)、旋转喷头(18)、放水管(19)、移动门(20)、钢丝除雾网(21)、出气口(22)、接头(23)、连接管(24)、出水管(25)和第二透明板(26),所述底板(7)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6)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底端开设的通孔与转轴(8)的底端焊接,且电机(6)的输出端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泛塞封,所述转轴(8)的中心处两侧分别与搅拌叶(9)的一侧焊接,所述搅拌叶(9)的数目为八个,且相互对应,所述转轴(8)的顶端与横杆(12)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内部设置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蓄水箱(11)的内部相向一侧中心处顶端焊接,所述蓄水箱(11)的底端与箱体(16)的内部底端贴合,所述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药口(13),且进药口(13)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进药口(13)的一端与蓄水箱(11)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11)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一侧与螺套(4)的底端焊接,所述螺套(4)的内部相向一侧分别与过滤网(5)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气口(14),且进气口(14)位于进药口(13)正上方,所述底板(7)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抽水泵(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3)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出水管(25)的一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5)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6)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与放水管(19)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放水管(19)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部分别与旋转喷头(18)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5)的中心处与接头(23)的两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接头(23)的一端与连接管(24)的一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24)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6)的一侧中心处开设的通孔与放水管(19)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放水管(19)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部分别与旋转喷头(18)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塔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水泵(1)、提升泵(2)、储水箱(3)、螺套(4)、过滤网(5)、电机(6)、底板(7)、转轴(8)、搅拌叶(9)、支撑杆(10)、蓄水箱(11)、横杆(12)、进药口(13)、进气口(14)、吸附层(15)、箱体(16)、第一透明板(17)、旋转喷头(18)、放水管(19)、移动门(20)、钢丝除雾网(21)、出气口(22)、接头(23)、连接管(24)、出水管(25)和第二透明板(26),所述底板(7)的顶端中心处与电机(6)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底端开设的通孔与转轴(8)的底端焊接,且电机(6)的输出端箱体(16)和蓄水箱(1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旋转泛塞封,所述转轴(8)的中心处两侧分别与搅拌叶(9)的一侧焊接,所述搅拌叶(9)的数目为八个,且相互对应,所述转轴(8)的顶端与横杆(12)的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内部设置的轴承内部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2)的两端分别与蓄水箱(11)的内部相向一侧中心处顶端焊接,所述蓄水箱(11)的底端与箱体(16)的内部底端贴合,所述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药口(13),且进药口(13)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进药口(13)的一端与蓄水箱(11)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11)的内部底端中心处一侧与螺套(4)的底端焊接,所述螺套(4)的内部相向一侧分别与过滤网(5)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6)的一侧底端开设有进气口(14),且进气口(14)位于进药口(13)正上方,所述底板(7)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抽水泵(1)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3)的顶端中心处一侧与出水管(25)的一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5)的另一端贯穿箱体(16)的一侧顶端开设的通孔与放水管(19)的顶端中心处开设的通孔套接固定连接,所述放水管(19)的底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通孔,且通孔内部分别与旋转喷头(18)的顶端套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5)的中心处与接头(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明,程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碧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