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24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处理池、安装在处理池上的过滤组件及管道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网、排渣管及分隔板;所述滤网呈下凹弧形结构,中部具有一排渣口;所述排渣管设置在滤网下端,上端部与排渣口相连通,下端部贯穿分隔板延伸至分隔板下端;所述分隔板四周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所述滤网及分隔板将处理池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延伸至进水区的进水管、与过滤区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出泥管、与沉淀区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及第二出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处理池内部被分隔为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固液分离效果优良,且过滤组件无需频繁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预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这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环境保护而言,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排放的工业废水处理第一步一般为预处理,需要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杂质等分离出来,便于后续的处理,而分离一般通过滤网、过滤组件等实现,但是长时间工作后,滤网、过滤组件表面会吸附很多固体杂质,出现封堵现象,处理率下降,需要定期频繁更换,因此本技术研制了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处理效率低需频繁更换过滤组件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处理池、设置在处理池内的过滤组件及设置在处理池外部的管道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网、排渣管及分隔板;所述滤网呈下凹弧形结构,中部具有一排渣口;所述排渣管设置在滤网下端,上端部与排渣口相连通,下端部贯穿分隔板延伸至分隔板下端;所述分隔板四周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所述滤网及分隔板将处理池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延伸至进水区的进水管、与过滤区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出泥管、与沉淀区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及第二出泥管。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延伸至进水区的一端处在滤网端部上方,所述第一出水管与过滤区上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出泥管与过滤区下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沉淀区上端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出泥管与沉淀区下端侧壁连接。优选的,所述滤网侧边下端的处理池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焊接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所述滤网侧边架设在定位环上。优选的,所述处理池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检修口及第二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口与过滤区相连通,所述第二检修口与沉淀区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采用过滤组件将处理池内部分隔为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从进水区进入的含有大量杂质的废水通过滤网过滤进入过滤区,被过滤掉的杂质由于水流的冲刷会流至滤网中部,并和少量废水一起沿着排渣管进入沉淀区,避免滤网被堵塞,同时进入沉淀区的含有大量杂质的废水还能通过沉淀进行沉淀,固液分离效果优良,且过滤组件无需频繁更换。(2)进水管延伸至进水区的一端处在滤网端部上方,使得水流能够从滤网侧边进入并能够顺着滤网进行冲刷,否则滤网上端被过滤掉的杂质无法实现良好的冲刷。(3)定位环的设置可以使得滤网无需固定连接,便于拆卸,便于装置后续的维护。(4)第一检修口及第二检修口的设置便于对处理池内部进行维修清理,进一步提高结构设置的合理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的主视图。其中:1、处理池,2、滤网,3、排渣管,4、分隔板,5、进水区,6、过滤区,7、沉淀区,8、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0、第一出泥管,11、第二出水管,12、第二出泥管,13、定位环,14、排渣口,15、第一检修口,16、第二检修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包括上端呈开口状且呈柱形结构的处理池1、设置在处理池1内的过滤组件及设置在处理池1外部的管道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网2、排渣管3及分隔板4;滤网2呈下凹弧形结构,中部具有一排渣口14,排渣口14的口径设置为2cm~5cm;排渣管3与处理池1同轴设置,并设置在滤网2下端,内径与排渣口14的口径相同,上端部与排渣口14相连通,下端部贯穿分隔板4延伸至分隔板4下端;分隔板4四周固定在处理池1内壁上,中部具有供排渣管3插接配合的通孔;滤网2及分隔板4将处理池1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区5、过滤区6及沉淀区7。排渣口14口径及排渣管3内径的合理设置既是为了保证固体杂质能够流至沉淀区7内,又防止大量含有固体杂质的废水进入沉淀区7,而是让大量的经初步过滤的废水能够通过滤网2的过滤进入过滤区6。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延伸至进水区5的进水管8、与过滤区6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9及第一出泥管10、与沉淀区7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11及第二出泥管12;进水管8延伸至进水区5的一端处在滤网2端部上方,第一出水管9与过滤区6上端侧壁连接,第一出泥管10与过滤区6下端侧壁连接,第二出水管11与沉淀区7上端侧壁连接,第二出泥管12与沉淀区7下端侧壁连接;其中进水管8、第一出水管9及第二出水管11上均设置有水泵及阀门,第一出泥管10及第二出泥管12上均设置有污泥泵及阀门,水泵及污泥泵用于提供动力源,阀门用于控制管路的通断。处理池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检修口15及第二检修口16,第一检修口15与过滤区6相连通,第二检修口16与沉淀区7相连通;滤网2侧边下端的处理池1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环13,定位环13焊接固定在处理池1内壁上,滤网2侧边架设在定位环13上。本技术制作时,各结构的安装步骤具体如下:(1)分隔板4:分隔板4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处在处理池1中下部分,四周焊接固定在处理池1侧壁上;(2)排渣管3:排渣管3中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下端贯穿分隔板4中部的通孔,并将四周焊接固定在分隔板4上;(3)定位环13:定位环13处在处理池1偏上端,四周焊接固定在处理池1内壁上,定位环13的位置需保证滤网2架设上后,滤网2下端中部与排渣管3上端面贴合设置;(4)滤网2:滤网2架设在定位环13上,排渣口14与排渣管3对齐设置;(5)管道组件:将进水管8、第一出水管9、第一出泥管10、第二出水管11及第二出泥管12依次设置,并安装水泵、污泥泵及阀门。本技术工作时,从进水区5进入的含有大量杂质的废水通过滤网2过滤进入过滤区6,被过滤掉的杂质由于水流的冲刷会流至滤网2中部,并和少量废水一起沿着排渣管3进入沉淀区7,避免滤网2被堵塞,同时进入沉淀区7的含有大量杂质的废水还能通过沉淀进行沉淀;过滤区6及沉淀区7上端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出水管9及第二出水管11排出,下端的沉淀物能够通过第一污泥管及第二污泥管排出。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设置在处理池内的过滤组件及设置在处理池外部的管道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网、排渣管及分隔板;所述滤网呈下凹弧形结构,中部具有一排渣口;所述排渣管设置在滤网下端,上端部与排渣口相连通,下端部贯穿分隔板延伸至分隔板下端;所述分隔板四周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所述滤网及分隔板将处理池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延伸至进水区的进水管、与过滤区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出泥管、与沉淀区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及第二出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设置在处理池内的过滤组件及设置在处理池外部的管道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滤网、排渣管及分隔板;所述滤网呈下凹弧形结构,中部具有一排渣口;所述排渣管设置在滤网下端,上端部与排渣口相连通,下端部贯穿分隔板延伸至分隔板下端;所述分隔板四周固定在处理池内壁上;所述滤网及分隔板将处理池内部分隔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水区、过滤区及沉淀区;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若干延伸至进水区的进水管、与过滤区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出泥管、与沉淀区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及第二出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预处理固液分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红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