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23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涉及数据中心的制冷技术领域。包括:蒸发冷凝器、泵柜和换热末端,所述泵柜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储液罐和氟泵,所述储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氟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氟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能够减少制冷系统的换热环节,从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提高制冷系统的节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
,尤其涉及数据中心的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备,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与之配套的设备,还包括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所包括的各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及时将产生的热量散失掉,数据中心所包括的设备会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故障,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为此,需要为数据中心配备制冷系统,以维持数据中心内各个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目前,数据中心制冷方案通常采用传统冷冻水数据中心设计方案,然而,由于该方案中换热环节比较多,且单向工质的问题,导致制冷系统能耗高,整体节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蒸发冷凝器、泵柜和换热末端,所述泵柜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储液罐和氟泵,所述储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氟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氟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首先,可以通过蒸发冷凝器将泵柜中第二支路输配的气体状的制冷剂与喷淋水进行相变换热后,转换为液体状的制冷剂;然后,通过泵柜中第一支路的储液罐和氟泵将液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输配至换热末端;接着,通过换热末端将第一支路输配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与数据中心的室内空气进行回风换热后,转换为气体状的制冷剂;最后,再通过泵柜中第二支路的压缩机将换热末端回风换热后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支路输配至蒸发冷凝器。如此,使得该制冷系统能够通过相变换热工质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与数据中心的室内空气进行回风换热,以对数据中心进行制冷,并通过蒸发冷凝器、泵柜和换热末端形成的制冷剂的循环通道,将回风换热后转换的气体状的制冷剂返回至蒸发冷凝器,以对气体状的制冷剂进行相变换热,转换成用于与数据中心的室内空气进行回风换热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从而能够减少制冷系统的换热环节,进而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提高制冷系统的节能性。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换热环节比较多,且单向工质的问题,而导致制冷系统能耗高,整体节能性较差的问题。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在一具体示例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中泵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冷凝器10、泵柜20和换热末端30,所述泵柜20包括第一支路21和第二支路22;其中,所述第一支路21包括储液罐211和氟泵212,所述储液罐211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液罐211的输出端与所述氟泵2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氟泵212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末端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22包括压缩机221,所述压缩机221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末端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221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冷系统通过蒸发冷凝器10、泵柜20中第一支路21、换热末端30和泵柜20中第二支路22形成了一个循环通道。参见图2,图2是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蒸发冷凝器10设置于数据中心的室外,比如,设置在室外的相变冷却塔内,换热末端30设置于数据中心的室内,而泵柜20设置于蒸发冷凝器10和换热末端30之间,用于将蒸发冷凝器10和换热末端30连通,形成循环通道。所述蒸发冷凝器10用于将泵柜20中第二支路22输配的气体状的制冷剂与喷淋水进行相变换热后,转换为液体状的制冷剂。所述泵柜20中第一支路21用于将液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21输配至换热末端30。具体的,所述储液罐211用于储存所述蒸发冷凝器10相变换热后的液体状的制冷剂;所述氟泵212用于将储液罐211中的液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21输配至换热末端30。所述换热末端30用于将第一支路21输配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与数据中心的室内空气进行回风换热后,转换为气体状的制冷剂。所述泵柜中第二支路22的压缩机221用于将换热末端30回风换热后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支路22输配至蒸发冷凝器10。所述储液罐211还可以包括加液口,所述制冷系统在上电之前,可以通过加液口将液体状的制冷剂加入至该储液罐211中。所述制冷剂为相变换热工质,即可以通过吸热将液体状的制冷剂转换为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放热将气体状的制冷剂转换为液体状的制冷剂。参见图3,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在一具体示例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蒸发冷凝器10中具体可以包括:湿球温度传感器11、喷淋泵12、泄水阀13、水质传感器14、电加热传感器15、第一关断阀16和冷盘管17。所述湿球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喷淋水的温度。所述喷淋泵12用于将集水槽内的水输配至喷头,并由喷头洒出喷淋水至冷盘管17上。所述冷盘管17用于将气体状的制冷剂与喷淋水进行相变换热,转换为液体状的制冷剂。蒸发冷凝器10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喷淋泵12将集水槽内的水输配至喷头,并由喷头洒出喷淋水至冷盘管17上,冷盘管17将气体状的制冷剂与喷淋水进行相变换热,转换为液体状的制冷剂。所述泵柜20包括第一支路21和第二支路22,所述第一支路具体可以包括:储液罐211和氟泵212,所述第二支路22具体可以包括:压缩机221、旁通阀222、第三电动球阀223、过滤器224、第二逆止阀225和第二关断阀226。所述冷盘管1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关断阀16与储液罐2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冷盘管17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关断阀226与压缩机2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氟泵212的数量为两个,这样可以保证该制冷系统全年运行,提高可靠性。所述旁通阀222可以在第一预设情况下开启,以旁通所述压缩机221,制冷系统采用自然冷却模式,并在第二预设情况下关闭,压缩机221运行,制冷系统采用机械制冷模式,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蒸发冷凝器、泵柜和换热末端,所述泵柜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n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储液罐和氟泵,所述储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氟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氟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入端连接;/n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蒸发冷凝器、泵柜和换热末端,所述泵柜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储液罐和氟泵,所述储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氟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氟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末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无油压缩机,所述泵柜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包括补液泵和供气罐;其中,
所述补液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氟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液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气罐的输入端,所述供气罐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还包括第一电动球阀,所述补液泵和所述供气罐通过所述第一电动球阀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电动球阀的输入端与所述补液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动球阀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气罐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还包括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一电动球阀和所述供气罐通过所述第一逆止阀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逆止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动球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逆止阀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气罐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柜还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包括第二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雒志明段轶伊衣斌李孝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