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文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220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包括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中空套筒顶端内侧壁与排污管顶端外侧壁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软垫,所述中空套筒左侧中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排污管贯穿安装在中空套筒内部,并且在中空套筒表面通过连接杆将排污管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将气缸的另一端通过工型杆与固定支架相连接,进而通过振动电机带动气缸进行前后反复振动,进而带动排污管在中空套筒内部左右晃动,进而使堆积凝结在排污管内部的淤泥可以被振动打散,避免由于排污管长期不使用导致其内部堆积的淤泥凝结成块而影响后续的排污处理,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
本技术适用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淡水资源人均水平在世界上属于末端,而大工业声场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又日益严重,因此污水处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包括物理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生物降解法等等。根据专利(公开号为“CN201821157059.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所述污水处理箱的左侧面偏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箱的右侧面偏上端设有出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箱的前端面中部偏下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前端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后侧面四角位置均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后端均连接污水处理箱的前端面,本技术可以避免清理污泥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实现排水的操作,节约了排出水分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了污水处理的不间歇进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可以避免传统人工清理的方式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泥处理,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负荷,同时减少了人工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但是,上述专利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需要使用相应的污水排水装置,但是,在将包含淤泥的污水通过排水管注入处理箱时,会由于淤泥的堆积凝结而造成排水管的堵塞,进而影响后续的污水排放;2、在排水管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残留对的淤泥会凝结成块,进而无法十分方便的将淤泥排放清理出排水管内部,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包括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排污管,所述中空套筒顶端内侧壁与排污管顶端外侧壁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软垫,所述中空套筒左侧中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侧壁滑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排污管左侧中端表面,所述连接杆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气缸右侧底端表面,所述气缸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型杆,所述工型杆左侧中端贯穿安装在固定支架中端内部,所述固定支架底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工型杆中端外侧壁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支架右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盒,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缓冲弹簧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缓冲盒内侧壁底端表面,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中端表面均贯穿滑动安装在第一缓冲盒顶端内部,每个所述第一缓冲盒右侧表面均固定安装在中空套筒左侧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排污管右侧中端内部贯穿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水箱,所述排污管左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排水口;所述中空套筒左侧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左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台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上下两端内侧壁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底端左右两侧表面均等距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每两个所述支撑杆中端内部之间均贯穿活动安装有旋转杆,每个所述旋转杆中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滑轮,每个所述滑轮顶端表面均紧贴在连接杆外侧壁。优选的,所述输水管底端中侧内部开设有旋转螺孔,所述旋转螺孔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手推杆,所述手推杆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止水板,所述止水板的直径与输水管内侧壁的直径相同,所述手推杆顶端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螺孔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中空套筒、固定板、固定支架、工型杆、连接杆、支撑杆和旋转杆均是由碳素钢材质制成,所述排污管和输水管均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输水管呈L型。优选的,所述蓄电池通过输电线与振动电机相连接,所述振动电机控制按钮通过蓄电池与振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振动电机控制按钮与振动电机串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由于将排污管贯穿安装在中空套筒内部,并且在中空套筒表面通过连接杆将排污管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将气缸的另一端通过工型杆与固定支架相连接,进而通过振动电机带动气缸进行前后反复振动,进而带动排污管在中空套筒内部左右晃动,进而使堆积凝结在排污管内部的淤泥可以被振动打散,避免由于排污管长期不使用导致其内部堆积的淤泥凝结成块而影响后续的排污处理,并且使用缓冲弹簧将第一缓冲盒与第二缓冲盒相连接,可以通过缓冲弹簧的缓冲作用将振动电机带动固定支架而撞击中空套筒表面,进而避免中空套筒表面的损伤。2.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由于在固定板底端表面等距安装有若干滑轮,并且将滑轮表面紧贴在连接杆表面,可以通过滑轮的滑动带动连接杆在滑动槽内部左右晃动,进而在振动电机通过气缸带动连接杆进行左右移动时,减少连接杆接触中空套筒表面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排污管的快速晃动。3.本技术的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由于使用输水管将储水管连接在排污管表面,可以使用储水箱内部的水流排至排污管内部,进而对凝结成块的淤泥进行浇水软化,并且在输水管内部开设有旋转螺孔,并且将手推杆通过螺纹连接在输水管内部,进而可以转动手推杆改变止水板在输水管内部的角度,进而将输水管打开或者闭合,进而保证在不需要使用水时,可以节约水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的固定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空套筒1、排污管2、输水管3、储水箱4、减震软垫5、滑动槽6、缓冲弹簧7、第一缓冲盒8、第二缓冲盒9、固定板10、固定支架11、工型杆12、气缸13、复位弹簧14、振动电机15、止水板16、内螺纹17、旋转螺孔18、外螺纹19、手推杆20、排水口21、控制台22、振动电机控制按钮23、蓄电池24、连接杆25、滑轮26、支撑杆27、旋转杆2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包括中空套筒1,所述中空套筒1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排污管2,所述中空套筒1顶端内侧壁与排污管2顶端外侧壁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软垫5,所述中空套筒1左侧中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侧壁滑动安装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排污管2左侧中端表面,所述连接杆25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气缸13右侧底端表面,所述气缸13左侧顶端表面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包括中空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筒(1)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排污管(2),所述中空套筒(1)顶端内侧壁与排污管(2)顶端外侧壁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软垫(5),所述中空套筒(1)左侧中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侧壁滑动安装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排污管(2)左侧中端表面,所述连接杆(25)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气缸(13)右侧底端表面,所述气缸(13)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型杆(12),所述工型杆(12)左侧中端贯穿安装在固定支架(11)中端内部,所述固定支架(11)底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5),所述工型杆(12)中端外侧壁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14);/n所述固定支架(11)右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盒(9),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9)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7),每个所述缓冲弹簧(7)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缓冲盒(8)内侧壁底端表面,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9)中端表面均贯穿滑动安装在第一缓冲盒(8)顶端内部,每个所述第一缓冲盒(8)右侧表面均固定安装在中空套筒(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排污管(2)右侧中端内部贯穿安装有输水管(3),所述输水管(3)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水箱(4),所述排污管(2)左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排水口(21);/n所述中空套筒(1)左侧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22),所述控制台(22)左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控制按钮(23),所述控制台(22)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结构,包括中空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筒(1)内侧壁贯穿活动安装有排污管(2),所述中空套筒(1)顶端内侧壁与排污管(2)顶端外侧壁接触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软垫(5),所述中空套筒(1)左侧中端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侧壁滑动安装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右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排污管(2)左侧中端表面,所述连接杆(25)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在气缸(13)右侧底端表面,所述气缸(13)左侧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型杆(12),所述工型杆(12)左侧中端贯穿安装在固定支架(11)中端内部,所述固定支架(11)底端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5),所述工型杆(12)中端外侧壁活动安装有复位弹簧(14);
所述固定支架(11)右侧上下两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缓冲盒(9),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9)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7),每个所述缓冲弹簧(7)右侧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缓冲盒(8)内侧壁底端表面,每个所述第二缓冲盒(9)中端表面均贯穿滑动安装在第一缓冲盒(8)顶端内部,每个所述第一缓冲盒(8)右侧表面均固定安装在中空套筒(1)左侧上下两端表面,所述排污管(2)右侧中端内部贯穿安装有输水管(3),所述输水管(3)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水箱(4),所述排污管(2)左右两侧内部均开设有排水口(21);
所述中空套筒(1)左侧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台(22),所述控制台(22)左侧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控制按钮(23),所述控制台(22)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李明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