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37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包括缸体、活塞和主螺旋管,所述活塞将缸体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连接主螺旋管;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质量块和螺旋槽;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上腔和下腔连通;所述质量块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装置安装在内腔内;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内腔均布的若干螺旋槽,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上腔与内腔,另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下腔与内腔;所述质量块根据加速度的变化选择性使若干所述螺旋槽与内腔连通或阻断。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与两端点加速度方向的辨识和随动控制,使得基于加速度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得以被动实现,无需依赖外端能量的输入,且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易于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减振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国产乘用车朝着智能化、高速化、轻量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对车辆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车辆悬架结构的固结,普通被动悬架综合性能的提升日益趋近极限,研究者们将目光逐渐转向半主动控制悬架和主动控制悬架。然而,无论半主动控制悬架还是主动控制悬架,都需要悬架以外的能量输入实现控制,主动悬架更是因为高能耗而发展缓慢。趋附于智能车的发展,半主动控制悬架逐渐成为了当今悬架发展的主流,能量回收系统也被用于其中。但是能量回收系统的回收效率有限,不足以为悬架提供足够的能量,仍需依靠外端能量的输入。这无形之中,不仅增加了车辆的成本,也增加了悬架的负担,甚至会对悬架的隔振性能产生负效应。此外,当前的半主动悬架控制主要用于实现元件参数的调控,有些通过改变元件材料的特性实现半主动控制,有些半主动控制则以电磁阀,甚至是“on-off”开关控制实现参数的多级调控。这些虽然控制算法简单,却仍需配备相应的控制器和执行器,这不仅使得悬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7)、活塞(6)和主螺旋管(5),所述活塞(6)将缸体(7)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连接用于产生第一惯性力的主螺旋管(5);所述活塞(6)包括活塞主体、质量块(20)和螺旋槽;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上腔和下腔连通;所述质量块(20)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装置安装在内腔内,且所述质量块(20)在内腔内可沿加速度方向移动;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内腔均布的若干螺旋槽,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上腔与内腔,另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下腔与内腔,用于产生与所述第一惯性力相异或相同的惯性力;所述质量块(20)根据加速度的变化选择性使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7)、活塞(6)和主螺旋管(5),所述活塞(6)将缸体(7)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与下腔之间连接用于产生第一惯性力的主螺旋管(5);所述活塞(6)包括活塞主体、质量块(20)和螺旋槽;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上腔和下腔连通;所述质量块(20)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装置安装在内腔内,且所述质量块(20)在内腔内可沿加速度方向移动;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有沿所述内腔均布的若干螺旋槽,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上腔与内腔,另一部分所述螺旋槽连通下腔与内腔,用于产生与所述第一惯性力相异或相同的惯性力;所述质量块(20)根据加速度的变化选择性使若干所述螺旋槽与内腔连通或阻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内部均布若干上螺旋槽和若干下螺旋槽,若干上螺旋槽连通上腔与内腔,若干下螺旋槽连通下腔与内腔;所述上螺旋槽包括第一上螺旋槽(14)和第二上螺旋槽(15),所述第一上螺旋槽(14)的出液口和所述第二上螺旋槽(15)的出液口分别靠近所述质量块(20)在平衡状态下的两端;所述下螺旋槽包括第一下螺旋槽(24)和第二下螺旋槽(16),所述第一下螺旋槽(24)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二下螺旋槽(16)的进液口分别靠近所述质量块(20)在平衡状态下的两端;所述质量块(20)通过加速度的变化在内腔内移动,用于选择性使第一上螺旋槽(14)和第一下螺旋槽(24)与内腔连通或阻断,或选择性使第二上螺旋槽(15)和第二下螺旋槽(16)与内腔连通或阻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惯性导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螺旋槽(14)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下螺旋槽(24)的进液口位于相同水平位置,通过质量块(20)在加速度的作用下使第一上螺旋槽(14)和第一下螺旋槽(24)与内腔同时连通或阻断;所述第二上螺旋槽(15)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下螺旋槽(16)的进液口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陈龙刘昌宁杨晓峰沈钰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