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3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一种阻尼器装置,能够设置吸收错位的功能并且产生稳定的迟滞扭矩。该装置具备:输入侧板(24、25);花键毂(4);设置于它们之间的多个低刚性弹簧(27);以及迟滞扭矩产生机构(13)。迟滞扭矩产生机构(13)具有在输入侧板(24、25)与花键毂(4)之间配置的第一摩擦垫圈(51),产生迟滞扭矩。第一摩擦垫圈(51)具有第一抵接面(51a)、第二抵接面(51b)以及卡合部(51c)。第一抵接面(51a)与输入侧板(24、25)摩擦接触而产生迟滞扭矩。第二抵接面(51b)与花键毂(4)接触以吸收错位。卡合部(51c)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与花键毂(4)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装置,特别是涉及将被输入的扭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使扭矩变动衰减的阻尼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空转时以及行驶时,存在例如从发动机传递的由于扭矩变动而产生振动和异响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设置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阻尼器装置。该阻尼器装置具备:输入侧板;输出单元,具有凸缘及毂;高刚性阻尼器单元;以及第一及第二低刚性阻尼器单元。高刚性阻尼器单元弹性连结输入侧板与输出单元的凸缘,并且在高扭转角度区域中工作。第一及第二低刚性阻尼器单元弹性连结凸缘与毂,并且配置于凸缘的两侧方,在低扭转角度区域中工作。另外,专利文献1的阻尼器装置具备在低扭转角度区域内产生迟滞扭矩的机构。该迟滞扭矩产生机构具有配置在离合器片与毂之间的树脂制的衬套。衬套与产生迟滞扭矩的功能一并具有吸收毂的错位(轴线不重合)的功能及各部件的径向的定位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1754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衬套具有与离合器片接触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装置,将被输入的扭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衰减扭矩变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装置具备:/n输入侧旋转部件,被输入扭矩;/n输出侧旋转部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旋转自如;/n多个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以及/n迟滞扭矩产生机构,具有配置在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之间的衬套,当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时,产生迟滞扭矩,/n所述衬套具有:/n第一抵接面,与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产生迟滞扭矩;/n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接触而吸收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相对于旋转中心的错位;以及/n卡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6 JP 2019-0048761.一种阻尼器装置,将被输入的扭矩向输出侧传递,并且衰减扭矩变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装置具备:
输入侧旋转部件,被输入扭矩;
输出侧旋转部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旋转自如;
多个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以及
迟滞扭矩产生机构,具有配置在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之间的衬套,当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时,产生迟滞扭矩,
所述衬套具有:
第一抵接面,与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摩擦接触而产生迟滞扭矩;
第二抵接面,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接触而吸收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相对于旋转中心的错位;以及
卡合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输出侧旋转部件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旋转部件具有在轴向上隔着预定间隙对置配置的均为环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中秀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