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2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固接有收纳装置和紧固装置,收纳装置包括与底板固接的壳体,壳体上固接有齿圈,齿圈啮合有两个行星轮,行星轮啮合有太阳轮,太阳轮与底板转动连接;太阳轮上固接有圆盘,圆盘上固接有两个第一导向钮,所述行星轮上均固接有与第一导向钮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钮;所述收纳装置上固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固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太阳轮同轴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在对导管固定后,无法有效的对导管的长度进行调节,过长的介入导管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影响介入导管操作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通常是指使用穿刺针,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后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将导管进行夹持固定,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在对导管固定后,无法有效的对导管的长度进行调节,过长的介入导管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影响介入导管的操作处理,因此急需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在对导管固定后,无法有效的对导管的长度进行调节,过长的介入导管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影响介入导管操作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接有收纳装置和紧固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与底板固接的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固接有收纳装置和紧固装置(1),所述收纳装置包括与底板(2)固接的壳体,壳体上固接有齿圈(16),齿圈(16)啮合有两个行星轮(15),行星轮(15)啮合有太阳轮(14),太阳轮(14)与底板(2)转动连接;所述太阳轮(14)上还固接有圆盘(17),圆盘(17)上固接有两个第一导向钮(5),所述行星轮(15)上均固接有与第一导向钮(5)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钮(6);所述收纳装置上固接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固接有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啮合有从动齿轮(13),从动齿轮(13)与太阳轮(14)同轴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固接有收纳装置和紧固装置(1),所述收纳装置包括与底板(2)固接的壳体,壳体上固接有齿圈(16),齿圈(16)啮合有两个行星轮(15),行星轮(15)啮合有太阳轮(14),太阳轮(14)与底板(2)转动连接;所述太阳轮(14)上还固接有圆盘(17),圆盘(17)上固接有两个第一导向钮(5),所述行星轮(15)上均固接有与第一导向钮(5)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钮(6);所述收纳装置上固接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固接有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啮合有从动齿轮(13),从动齿轮(13)与太阳轮(14)同轴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1)包括与底板(2)固接的两个限位板(22),限位板(22)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上螺纹连接有调节块(21);所述两个限位板(22)间还固接有导向杆(19),调节块(21)与导向杆(19)滑动连接;所述两个限位板(22)间还径向滑动连接有调节卡块(23),调节卡块(23)上设有与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亚超范林鹏芦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