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9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包括连接座、固定座与针管,固定座连接于连接座底端,针管穿过连接座与固定座,针管上设有支撑台以及套设有弹簧,初始状态下,弹簧处于半压缩状态,固定座内还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基座,基座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内壁上,基座上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呈“V”型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支撑台的下端抵接,第二调节杆的长度长于第一调节杆的长度,第二调节杆位于支撑台的上方,基座上设有防止调节杆向下转动的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第一次使用后,针管会在弹簧的推动下移出胰岛素笔,使之不能连通再次进行注射。避免了针头多次使用而造成感染引发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
本技术涉及胰岛素针头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第一次使用之后便不能再次使用的一次性胰岛素针头。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人们已经攻克了很多疾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一支胰岛素笔内的胰岛素会分多次使用,而针头则是使用一次性针头,每用一次需要更换一个,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往往会为了省钱,而将一次性针头多次使用,由于针头会进入人体,所以多次使用会造成感染,引出并发症等危害病人健康。因此,本技术为了解决这一现有问题,设计出了只能使用一次的一次性针头,当病人使用一次之后便不能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在病人第一次使用该针头进行注射之后,针头内的结构发生改变,使之不能再次使用,以防止病人多次使用针头。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包括连接座、固定座与针管,固定座固定连接于连接座底端的中心位置处,针管竖直设置并且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连接座与固定座的中心处,针管与连接座以及固定座均滑动连接,固定座内设有支撑台以及弹簧,支撑台环绕针管的外壁设置并且与针管固定连接,弹簧套设在针管上,弹簧的上端与连接座的底端连接,下端与支撑台连接,初始状态下,弹簧处于半压缩状态,固定座内还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基座,基座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内壁上,基座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呈“V”型固定连接,连接处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初始状态下水平设置,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支撑台的下端抵接,抵接处靠近支撑台的边沿,第二调节杆的长度长于第一调节杆的长度,第二调节杆位于支撑台的上方,基座上设有防止调节杆向下转动的限位块。进一步方案,转动机构设有两个,两个转动机构以针管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方案,弹簧的上端与连接座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支撑台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方案,基座为半圆形,半圆形的直边与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上与基座连接的一端均具有向下的缺口,缺口位于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中部,基座位于第一调节杆以及第二调节杆的缺口内。进一步方案,限位块数量为两块,两块限位块分别位于基座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第一次使用后,针管会在弹簧的推动下移出胰岛素笔,使之不能连通再次进行注射。避免了,病人为省钱再次使用一次性针头,而造成感染引发并发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机构立体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座;2、固定座;3、针管;4、转动机构;401、基座;402、调节杆;4021、第一调节杆;4022、第二调节杆;5、支撑台;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包括连接座1、固定座2与针管3,连接座1用于与胰岛素笔的连接部螺纹连接,当连接座1与胰岛素笔的连接部连接完成时,针管3的上端会插入胰岛素笔内的药液出口,与药液出口连通。固定座2固定连接于连接座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针管3竖直设置并且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连接座1与固定座2的中心处,针管3与连接座1以及固定座2均滑动连接,固定座2内设有支撑台5以及弹簧6,支撑台5环绕针管3的外壁设置并且与针管3固定连接,弹簧6套设在针管3上,弹簧6的上端与连接座1的底端连接,下端与支撑台5连接,固定座2内还设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包括基座401,基座4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的内壁上,基座401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02,调节杆402包括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呈“V”型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的角度为5°-15°,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一体成形设置,以使得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能够联动,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的连接处与基座401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4021初始状态下水平设置,第一调节杆4021的一端与支撑台5的下端抵接,抵接处靠近支撑台5的边沿,第二调节杆4022的长度长于第一调节杆4021的长度,第二调节杆4022位于支撑台5的上方,基座401上设有防止调节杆402向下转动的限位块。进一步方案,转动机构4设有两个,两个转动机构4以针管3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方案,弹簧6的上端与连接座1底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支撑台5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方案,基座401为半圆形,半圆形的直边与固定座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上与基座401连接的一端均具有向下的缺口,缺口位于第一调节杆4021和第二调节杆4022的中部,基座401位于第一调节杆4021以及第二调节杆4022的缺口内。进一步方案,限位块数量为两块,两块限位块分别位于基座401两侧。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针头连接上胰岛素笔,针管3的上端插入胰岛素笔内,与胰岛素笔内的药液出口连通,在针管3接触皮肤时,由于皮肤对针管3有阻碍,会使得针管3推动弹簧6压缩,针管3上的支撑台5向上移动并且推动第二调节杆4022向上转动,由于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联动,第一调节杆4021也随之向上转动偏离原位,当针管3抽离人体时,由于弹簧6舒张,就会推动针管3复位,而由于第一调节杆4021已经偏离原位,因此当针管3恢复到原位时,已经没有第一调节杆4021抵接,并且初始时弹簧6是半压缩状态,因此当针管3回复到原位时,没有了第一调节杆4021的阻挡弹簧6还会继续舒张,继续向下推动针管3,当弹簧6完全舒张时,针管3的上端移出了胰岛素笔内的药液出口,不能与胰岛素笔内的药液连通,因此不能再次使用。并且药液出口的尺寸大小与针管3尺寸大小相同,当针管3插入药液出口时,药液出口对针管3有干涉阻碍,皮肤对针管3的力不足以使针管3再次插入药液出口,因此如果直接再次注射也会因为针管3不能插入药液出口而失败,而且如果用其他方式将针管3再次插入药液出口内会造成针管3的损坏,因此也会失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固定座(2)与针管(3),固定座(2)固定连接于连接座(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针管(3)竖直设置并且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连接座(1)与固定座(2)的中心处,针管(3)与连接座(1)以及固定座(2)均滑动连接,固定座(2)内设有支撑台(5)以及弹簧(6),支撑台(5)环绕针管(3)的外壁设置并且与针管(3)固定连接,弹簧(6)套设在针管(3)上,弹簧(6)的上端与连接座(1)的底端连接,下端与支撑台(5)连接,初始状态下,弹簧(6)处于半压缩状态,固定座(2)内还设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包括基座(401),基座(4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的内壁上,基座(401)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02),调节杆(402)包括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呈“V”型固定连接,连接处与基座(401)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4021)初始状态下水平设置,第一调节杆(4021)的一端与支撑台(5)的下端抵接,抵接处靠近支撑台(5)的边沿,第二调节杆(4022)的长度长于第一调节杆(4021)的长度,第二调节杆(4022)位于支撑台(5)的上方,基座(401)上设有防止调节杆(402)向下转动的限位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固定座(2)与针管(3),固定座(2)固定连接于连接座(1)底端的中心位置处,针管(3)竖直设置并且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连接座(1)与固定座(2)的中心处,针管(3)与连接座(1)以及固定座(2)均滑动连接,固定座(2)内设有支撑台(5)以及弹簧(6),支撑台(5)环绕针管(3)的外壁设置并且与针管(3)固定连接,弹簧(6)套设在针管(3)上,弹簧(6)的上端与连接座(1)的底端连接,下端与支撑台(5)连接,初始状态下,弹簧(6)处于半压缩状态,固定座(2)内还设有转动机构(4),转动机构(4)包括基座(401),基座(4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的内壁上,基座(401)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02),调节杆(402)包括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第一调节杆(4021)与第二调节杆(4022)呈“V”型固定连接,连接处与基座(401)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4021)初始状态下水平设置,第一调节杆(4021)的一端与支撑台(5)的下端抵接,抵接处靠近支撑台(5)的边沿,第二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